文档详情

从南斯拉夫联邦到塞尔维亚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90.77KB
约9页
文档ID:39735040
从南斯拉夫联邦到塞尔维亚_第1页
1/9

从南斯拉夫联邦到塞尔维亚——析南斯拉夫的不断“裂变”朱晓中2008年 2月 17 日,塞尔维亚自治省科索沃单方面宣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独立,这是继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塞尔维亚和黑山( 国家共同体 ) 和平分手之后,发生在南斯拉夫联邦土地上的第三次“裂变”,它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如今,人们还在热议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产生的法理问题和对该事件可能产生的国际政治影响表示担忧, 但更重要的是, 人们应该厘清原南斯拉夫联邦构成单位为何不断“裂变”的深层次原因客观地说,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和塞尔维亚和黑山和平分手主要是内部矛盾之使然,而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则主要是外部势力推动的结果南联邦解体的原因——多重矛盾并发1989年东欧政局剧变, 在外部的消极影响和内部的多种矛盾的共同作用下,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先后宣布率先宣布脱离南联邦独立,次年,波黑宣布独立, 余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政治安排上的弊端、经济发展中的困难, 以及长期潜伏的民族问题的凸显是造成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主要原因l 、政治因素南共联盟的“联邦化”和多党制是导致南联邦解体的主要政治原因在铁托时期,南共联盟实行“一元化”,虽然不时有共和国对联邦的政策提出异议,但绝大多数都在联邦层面上予以解决但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南共联盟的“联邦化”倾向不断加强,这直接导致各共和国离心力呈加速度发展。

南共联盟的“联邦化”倾向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即组织与领导机构的“联邦化”和政治主张的“联邦化”所谓组织与领导机构的“联邦化”,是指1969 年南共联盟“九大”之后共和国共盟组织在统一的南共联盟范围内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性得到加强,而南共联盟的统一性受到削弱南共联盟“九大”还催化了政治主张的“联邦化”,即南共联盟开始将关注的重心从工人阶级的阶级因素转向民族因素,开辟并完成了使共和国甚至自治省转变为国家的过程,动摇了南斯拉夫团结和统一的共同体的根基虽然后来的几次共盟代表大会围绕“联邦化” 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辩论, 甚至后来的新党章意欲削弱“联邦化”倾向,但现实生活中,“联邦化”倾向依然在发展联邦化”直接助长了各共和国的“自治”和“分离”倾向随着南共联盟 “联邦化”倾向日益加剧和南共联盟作为执政党的威信急剧下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多党制1989年以后,形形色色的政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1990年 7 月,南联邦议会通过了《公民结社法》,多党制得到法律的确认到 1990 年底,南斯拉夫联邦内成立的各类政党多达248 个,其中全国性的政党组织有 33 个然而,各共和国中无论哪一个政党获胜,它们依靠的都是“维护本民族利益” 的大旗。

因此,有人认为,在诸多导致南联邦解体的因素中,多党制取代南共联盟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最最直接的原因2、经济原因20 世纪 70年代末,南斯拉夫经济增长放慢、失业增加、通胀加剧、外贸逆差扩大、外债迅速增加80年代初,当还债高峰到来之际,发生了债务危机,进而导致了全面的经济危机80 年代下半期,整个经济陷人滞涨1986—1990,社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零通胀率从1980 年的 30% 攀升至 1989年的 2665% 经济危机深层次的原因包括: 投资和消费长期超过本国生产能力、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日趋严重、共和国经济闭关自守,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外贸逆差增长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 南斯拉夫一部分人把原因归于外部因素,不愿意承认体制的弊端和政策的失误, 另一些人则把原因归于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认识上的混乱使南斯拉夫难以采取统一行动克服危机3、民族风波和共盟内部政治斗争引发社会动荡早在 1981 年 3 月, 科索沃的少数阿尔巴尼亚族大学生就开始要求政治权益10 年后,它已经发展为旷日持久的政治斗争和民族冲突被这场斗争卷人的不只是塞尔维亚族和阿尔巴尼亚族, 而且是南斯拉夫共同体的所有构成部分它构成了南斯拉夫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导致国家分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在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同时, 南联邦的社会经济状况迅速恶化,这引起民众的极大不满,罢工事件屡屡发生在1987—1988 年 7 月期间,共发生罢工2527起,参加者多达 33 万之众,他们反对通货膨胀、要求撤换政府领导人和改善经济状况面对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和社会动荡,共盟领导人对如何解决问题化解危机分歧很大领导人之间经常发生争吵、相互指责,甚至煽动民族敌对情绪、动员群众、操纵舆论工具来为排除异己、安插亲信的争权斗争服务同时,反对党不断出现,这不仅加深了共盟领导层的分歧与矛盾,也进一步恶化了已经十分复杂的社会局势在此情形下, 各共和国的自行其是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通过秘密渠道在国外大量购买武器,为未来的独立创造条件1991年 1 月,克罗地亚建立起 3 万余人的警察部队; 1990年 12 月和 1991年 5 月,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分别就独立问题进行了全民公决,两国主张独立的人数均超过了94% 1991年,斯洛文尼亚通过了99 项宪法修正案,以便将联邦掌握的国家职能 全部转到共和国,并明确规定,以后联邦议会通过的一切法律在斯洛文尼亚境内均无效同年,克罗地亚议会以紧急程序审议和通过了60 多项法律,以便脱离南联邦、虽然塞尔维亚坚持联邦制,但1990 年通过的新宪法和随后通过的经济政策等法规,实际上已脱离了南斯拉夫联邦的基本原则。

黑山独立的原因——同床异梦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后, 黑山与塞尔维亚于1992 年 4 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此后,两个共和国在政治发展目标、经济改革和对外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的歧见日益增大,虽然塞尔维亚政治家同意以更改国名和在2006 年 2 月之后各自有权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确定自己的未来等重大让步来试图保持联盟,但在 2006 年 5 月 21 日黑山举行的全民公决中, 还是有多达 55.5%的投票者选择了与国家共同体分道扬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l 、两共和国在实体规模和经济现状上差异过大塞尔维亚的人口是黑山的12 倍,经济规模为黑山的10余倍,国土面积是黑山的 5 倍但国家联盟的政治安排几乎是对等的,联盟最高行政职位的分摊几乎平分秋色相互关系中最大的矛盾是经济协调问题塞、黑经济结构差异很大双方使用不同的货币(2000 年,黑山将德国马克作为黑山的唯一法币 ) ,且任何一方都不愿意放弃刚刚稳定下来的货币,这就阻碍了联盟成立单一的中央银行和统一的货币政策,建立统一市场于是成为一纸空文塞、黑没有统一的关税体系塞尔维亚一直是采取较高的关税(平均为 12.5%)来保护从社会主义时期继承下来的工业(主要是金属工业和纺织品), 而黑山则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开放型经济,它的关税平均只有3.5%塞尔维亚要求黑山把关税提高到与自己相同的水平, 而黑山坚持认为两个共和国必须与欧盟协调,要求塞尔维亚降低其关税至少到欧盟的水平。

塞方表示,“或者黑山提高关税,或者我们不与它共处破坏我们的国家经济去换一个准国家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塞还批评黑山在打击走私和有组织犯罪上没有尽力,进出口贸易也极不均衡,这些都会对自己造成拖累黑山则指责塞的通货膨胀压力(2005 年黑山的通货膨胀率为 3.5%,而塞尔维亚达到了16%),进展缓慢的私有化以及缺乏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国家联盟内的军事改革步伐缓慢,对塞尔维亚宪法中规定的人权保护不力,没有与前南斯拉夫国际罪犯法庭充分合作,科索沃地位问题久久搁置不决,与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的领土争端也没有得到解决等等2、国家联盟政策在两共和国内没有得到充分支持在塞尔维亚, 联邦主义者批评国家联盟 他们认为, 这个联盟在法律上赋予了黑山与其大小不成比例的权力, 进而使联邦的决策更加复杂化并阻挠了塞尔维亚的改革 而追求塞黑统一的人也逐渐表现出不满情绪他们认为, 国家统一的雄心不断被紊乱的国家治理所蚕食, 国家联盟阻碍了塞黑各自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程对此, 必须找到一个彻底的解决办法, 或者把它转变成一个 “真正的联邦”,或者把塞尔维亚和黑山分开黑山虽然在与塞尔维亚“平起平坐”中获得了众多好处,但它认为,塞在人盟问题上拖了自己的后腿。

黑山认为,在与海牙国际犯罪法庭合作问题上自己履行了义务,但塞没有尽到职责 (塞尔维亚拒绝逮捕和引渡姆拉迪奇将军等前南“战犯”,欧盟于 2006 年 5 月初中断了与塞黑的人盟联系)由此黑山认为,要进一步接近欧盟,就必须从已失去实际功能的国际联盟中“突围”在黑山自由联盟强烈要求独立的情况下, 政府领导人杜贾科维奇亦被联合执政党中势力庞大的亲独派指责为出卖了黑山独立权,为了维护政府稳定,他承诺支持在2006 年就独立问题进行公投上述两个因素使得支持独立的人数突然增加科索沃“独立”的因素——外部推动如果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和塞黑共国家( 共同体 )主要是国内因素之使然, 那么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则更多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从外部推动的结果科索沃走向“独立”经历了三部曲:科索沃问题国际化、国际托管和欧美国家的推动1、科索沃问题国际化科索沃问题国际化由内外两方面因素促成在内部,主张以武力方式达到独立目的的“科索沃解放军” 的恐怖主义活动不断升级, 其目的在于挑起同塞族的武装冲突,以期诱导国际进行军事干预在外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一系列行动旨在使科索沃问题国际化首先,美国不顾南联盟抗议, 在纽约召开有阿族各党派和塞尔维亚一些反对党参加的科索沃国际会议。

其次,制造舆论, 将塞尔维亚当局描绘成为种族清洗和种族屠杀的施暴者为从外部干预科索沃事务寻找和制造“口实”第三,偏祖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在塞尔维亚当局派军警向不断制造恐怖主义事端的科索沃解放军进行打击时,欧美国家出面,推动联合国通过了1199 号决议,要求冲突双方实现停火, 并要求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第四,为了进一步从外部干预科索沃事务,前南问题六国联络小组于1999 年 1 月 22 日向南联盟提出苛刻要求:(l)允许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检察官赴科索沃进行司法检查;(2) 塞尔维亚当局撤出 1998 年 10 月之后进人科索沃的特种警察部队一个星期后, 联络小组外长发表声明,要求南联盟和科索沃赴法国朗布依埃进行政治谈判,并限期达成协议,双方谈判的基础是六国联络小组方案,且方案内容的80% 不得改变,而且北约在科索沃驻军的内容不得进行谈判南联盟虽然同意科索沃进行自治,但坚决拒绝外国以任何名义进驻本国领土, 因而拒绝在协议上签字 朗布依埃和谈失败是科索沃阿族极端分裂主义分子所期盼的,他们借此“邀请” 到北约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军事干预2、国际托管1999年 6月北约停止对南联盟轰炸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有关科索沃问题的 1244 号决议。

决议承诺保持南联盟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科索沃实行高度自治和有效的自我管理,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使团(UNMIK)将负责“管理”科索沃托管期间, UNMIK 帮助科索沃完成了一个独立国家应有的几乎所有法律和行政机构建设,使科索沃向实际独立迈出了重要步伐2001年 5月,UNMIK 出台了宪法框架, 建立了科索沃自治政府临时机构此后,UNMIK 将越来越多的行政能力转移给科索沃自治政府临时机构,甚至赋予科索沃自治政府只有主权国家才拥有的对外交往权科索沃还建立了市政府和由国际社会监督的警察机构同年11 月,科索沃 ( 在欧安组织的监督下 ) 举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组成了多党联合政府,并产生了总统和总理3、美欧国家裹挟联合国推动科索沃独立2005年 10月 24日,在美、英等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启动科索沃最终地位谈判进程,并于11 月任命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担任负责协调谈判进程的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 从 2006年 2 月 10 日到 9 月 6 日,塞尔维亚政府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维也纳共进行了10 轮谈判双方的谈判只在技术问题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而在科索沃是否应该独立这个原则问题上的立场南辕北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