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信恩)稽山鉴水话饮酒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734354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信恩)稽山鉴水话饮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何信恩)稽山鉴水话饮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何信恩)稽山鉴水话饮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何信恩)稽山鉴水话饮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何信恩)稽山鉴水话饮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何信恩)稽山鉴水话饮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信恩)稽山鉴水话饮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稽稽 山山 鉴鉴 水水 话话 饮饮 酒酒何信恩何信恩稽山、鉴水、绍兴酒,是历史留给今人的三大资源,也是现代绍兴旅游业的重要支撑点。作为华夏社稷象征和国祖陵寝所在的会稽山,曾经位居中华九大名山之首。在 758 平方公里的会稽山范围之内,峰峦起伏,错落有致。南宋状元、诗人王十朋在会稽风俗赋中形容会稽山的气势是:“其山则郁郁苍苍,岩岩嵬嵬。磅礴蜿蜒,嵂崒;若骞若奔,若阖若开。或凹或凸,或阜或堆;或断而联,或昂而低,虎卧龟蹲,龙蟠雁徊。舒为屏障,峙为楼台,掩映江湖,明灭云霓。”而晚清文史大家李慈铭则有会稽诸山如名士,山阴诸山如美人的比较,可见两者之间的差异。如果说,顾恺之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

2、胧其上,若云兴霞蔚。 ”是对会稽山风光的经典概括,那么,王献之“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则是对鉴水风光的真实写照。东汉永和年间,会稽太守马臻领导民众所修筑的鉴湖,是我国江南地区最早,也是最大的人工湖泊之一。它的建成,为绍兴成为富甲江南的鱼米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又以湖水涟滟,青山环绕的特色,造就了一个以山川清美著称的自然风景区,引来历代名人的游赏和吟咏。 “越之有鉴湖,犹杭之有西湖” 、 “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足见鉴湖的历史比西湖要长得多。绍兴乃中国黄酒的故乡,其酿酒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时代。唐代的越州,已有“醉乡”之称。清季绍兴酒与绍兴师爷、绍兴话一起

3、,通行于天下。在许多场合,绍兴黄酒就是绍兴的代名词。传统的绍兴人的生活,与酒为伴,与酒相知,与酒的关系千丝万缕。而如果把酒作为触媒剂联系我辈的家族史,会引发出许许多多的五光十色的故事。也许,这不光是我,许多世居的绍兴人都是这样。将近 60 年以前,我出生在绍兴城内让檐街一个合族共居,四世同堂的大台门内。按地域划分,我应该算是会稽人。外祖父谢尧佐,字仲羲,在六兄弟之中排行第五,人称谢老五。是徐锡麟的三弟,人称“三大人”的徐叔荪的门生。谢氏家族是一个饮酒世家,兄弟 6 人,个个都是饮酒的高手。外祖父长得人高马大,绰号“大人” 。16 岁那年,他自己骑马去城中的王家相亲,后来娶了比他大 3 岁的我的

4、外祖母。我母亲从小就会喝酒,自称是从脚娘肚里宕出来的。每逢吃饭时间,常常从同一台门的东家进去,西家出来,从大人的酒碗中嘬一口酒,6 岁时就会干喝半汤碗黄酒。外祖父的人脉关系很广,三教九流,无所不交。也喜欢替人打抱不平,为有争执的双方当“中间人” (即仲裁) ,常常去吃“讲酒” 。而家中自然是门庭若市,高朋满座,这从父母结婚时那张结婚证书上签名盖章的主婚人、证婚人的名单中可以看出来,从我后来了解的情况看,此名单几乎囊括了当时绍兴城内所有上层社会中的头面人物。而这一帮子人涌到母亲娘家来,几乎个个都要吃饭喝酒,有的更是三天两头地过来。例如外祖父的终生好友单在亭(又名单淦) 、晚年的好友王铎中等。尤其

5、是在亭先生,几乎天天要来,从早上坐起,一直喝到太阳下山回去(绍兴人称之为“磨酒盅” ) 。一面饮酒,一面聊天,酒喝到兴头上时,还会研墨作画(单是国画高手,擅画牡丹) ,这可忙坏了我的外祖母。通常情况下,如果只有二、三位客人,就由外祖母亲自下厨烧菜。客人稍多时,就请土厨子掌勺,当时外婆家有个临时的帮佣,叫阿一,昌安门外人,是个裁缝,但烧得一手好菜。客人再多时,就叫城里几家有名的菜馆子送酒菜上门。叫得最多的是轩亭口的益益新菜馆。当时的和菜价格很便宜,两块(大概是银元)起价,四块、六块都有,八块一桌的和菜,已经相当高档了。谢家又是平调世家,外祖父兄弟几个都喜欢听平湖调,而且大都会上场客串,单在亭更是

6、演唱的高手,唱任何一回书都能信口而出,不看卷本,而且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声调奇特,在平调界自成一派。专业的平调艺人都比较清高,轻易不肯上门表演,每唱一次的时间是从中午到晚上九、十点钟,唱完后东家一般只付二元钱,归弹唱弦子的人独得,其余几位副手是不取钱的,玩玩而已。不过主人要以上宾相待,小菜、点心要特别讲究。所谓曾记梨花喜雨天(平湖调开篇节诗) ,馆子要吃大半年。但有时互相熟识的朋友之间邀请演唱,则只以一般点心和酒菜招待即可。如此川流不息的“家宴” ,自然需要大量的美酒,酒从何来?自家自然会做一点,另外外祖父的一位连襟是樊江甏里头姓张的地主,广有田产,家中自然会酿酒,只是地近陶堰,属于东路酒而已

7、。另一位连襟是绍兴南货行的大副(经理) ,南北水产、干货都会源源不断地送货上门,足可选用。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的母亲,自幼耳濡日染, “琴、棋、书、画、诗、酒、花”样样都懂一点,就连平湖调,也从平常的看客,晋升为可以客串的“票友” 。说完了外婆家,得说一说我的祖父母,我祖父上代为官作幕,但到祖父这一代已经败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吃酒的排场依然不减当年,加上我祖母出身东昌坊周家,从小跟着父亲藕琴公(鲁迅叔祖)在衙门里行走,在大堂后听判。师爷出身的人几乎个个都会喝酒,曾外祖父绰号“铁牛” ,文武兼备,既会上堂判案,又会骑马射箭,饮酒自然属于海量。在酒缸里泡大的祖母的酒量也不差。 “头戴黄松帽,

8、身穿白棉袄,腰里别(挂)张票,个个叫我绍兴佬”这是我年幼时祖母叫我猜的谜,谜底自然是酒坛。记忆之中,祖父的脸因喝酒常常是红朴朴的,而祖母的烟量似乎比酒量还大,喝饱酒,吸足烟以后,常常是祖母讲“朝事”的时间,前八百年,后五百年的事,都会说得头头是道,而且一口陕西的官话,不仔细听,还真听不懂。遇到高兴时,老太太还会提笔绘画,甚至画在白色的瓷碗边上,栩栩如生,煞是好看。父亲则从 17 岁那年,独自出门去北平谋生,考入当时著名的“北四行”之一的大陆银行当练习生,入行的中文试题是:俭以养廉。印象之中,父亲的酒量很一般,但他的老板,金融界的大亨谈丹崖先生却是一位十分讲究品酒的人,民国二十年以后,北平各大酒

9、庄的陈绍差不多都让人搜罗殆尽,拿不出百年以上的好酒,但这位谈老板的家里,总有好酒窖藏着。父亲喜欢与人对饮,当他从小小的练习生,一步步升到“总长”和“代行长”时,手下有一位姓朱的茶房,是在鉴湖边长大的农家子弟,后来成为他的酒友。人到晚年,双方的境遇都不太好,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可以调剂情绪,焚烧回忆,几杯黄汤落肚之后,心窗洞开,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也会议论风生。酒酣耳热之际,还会开怀大笑,此时早已忘了原先各自的身份。两人对酌时还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喜欢用手指蘸着酒水在桌上写字示意。有一天,朱伯伯在桌上写了个“仆”字,我父亲赶忙摇手阻止,不料,他意犹未尽,又蘸着酒水在“仆”字前加了个“义”字(他信

10、奉义薄云天的关云长) 。我那时已读小学,桌上的两个大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父亲即要我拜他为“义父” ,其认真的模样颇有点红楼梦中凤姐将巧姐儿托付给刘姥姥的味道。那一年,我 11 岁。从此,鉴湖之畔的义父家成了我常去之处。义父是位多面手:摇船挑担,捕鱼捉虾自不必说,连糊纸箱,做花圈之类的纸扎活也是一副好手艺。更神奇的是他还是采草药给人治病的高手,手中握有几张不知是谁传给他的偏单妙方,专治肝病一类的疑难病症。空余时间,还会唱几句绍兴大班,当几回宣卷的野道士。不论走到哪里,酒自然是不会少的,所谓吃煞道士,饿煞班子。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老酒凭票供应,我家所有的酒票都给了他,恐怕还不够他喝。后来父

11、亲的后事也由他一手包办,发丧那一天,他早早来了,这天,他连一滴酒也没喝。说完了祖辈父辈的酒人酒事,该说一说我自己与酒有关的事了。40 年前,命运之神把我抛到了举目无亲的山沟沟里,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插队落户的地方,属于会稽山的腹地,山势峻拨,群峰峦集,山道弯弯,溪流潺潺,一派峡谷风光。峡谷深处,筑有水库一座,名曰大鸡笼。栖身于破庙之中的我成为水库的管理员,山下有座大舜庙,以前是演社戏的场所,此刻除了绘在墙上的“红太阳”外,早已没有了偶像,谷深苦日短,欢娱喜夜长,聚友棋牌乐,对酌有佳酿。一到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隔断了里山与外界的联系。除了打牌喝酒还能干什么?大年三十,大雪封山,面对杯中的浊

12、酒,听着远处隐隐传来的爆竹之声,望着空空荡荡的大殿戏台和为取暖而烧燃的熊熊烈火,真有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味道。迷惑和困顿的日子里,忽然来了一位当年同床共寝的铁哥儿,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的山路来看我,虽然两手空空,却带来了浓浓的友谊与思念。那一晚,映着红红的灶火,捧着茶缸里的老酒,浅斟慢酌,不知说了多少的知心话儿而今,这位老兄早已足登高位,飞黄腾达,不知是否还记得当年的那一幕?山里人好客,见我一个人寂寞,常会邀我去闲坐聊天。其时水库工地有一位管理员,是一位打猎的好手,据说弹无虚发,常常满载而归,那年正月初八,这位老兄忽然神秘兮兮地跑来对我说,傍晚放工以后到我家来喝茶(他们常把请吃饭唤作请喝茶)

13、,到后方知,不但邀了平素熟悉的几位好友,而且满桌都是平素不见的野味,许多珍肴我还是第一次品尝,什么老角鸡肉,野兔肉,野猪肉,香狸猫肉真是大开眼界,大饱口福。当然,酒也是自制的,是那种象淘米泔水似的米酒,甜甜的、醉醉的,这是我有生以来吃的最有滋味的一顿酒。身处深山幽谷之中,耳听窗外飞瀑的涛声,意气如云,无拘无束,互倾衷肠。推杯换盏,任兴而饮,兴尽方休,不醉也醉。此谓豪饮,也谓畅饮。从此以后,再无这样的机遇与场景。从鉴水之畔的渔民的义子到会稽深谷山民的徒弟,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一路走来,时时有酒相伴。两相比较,觉得山阴的酒最好,会稽的就差点,这很可能与鉴湖的水有关系,据说真正的佳品,须汲湖水酿成。

14、水的成分不宜过清,也不宜过浊,清则质薄,日久变酸,浊则失掉清灵之气,而鉴湖之水又源出会稽,两者又有天然的联系。喝酒的最佳境界自然是微醉,至七八分而止,醉眼朦胧之中,可以把尘世的一切都看得很淡。前人又特别讲究喝酒的场合与时机。所谓法饮宜舒,放饮宜雅,病饮宜小,愁饮宜醉,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确是高论。就饮酒的方式而论,士大夫阶层(即使是破落户的飘零子弟)与村夫野老、水乡人与山里人之间也有差异:前者文雅,多喜独酌与雅饮,即便是聚饮也是劝而不强,后者豪放,多喜会饮与痛饮,这正如绍兴人的性格,既有外秀内刚,含而不露式的文气,也有粗犷浪漫,宁折不弯式的野气。从历史上看,会稽名士多放浪形骸于山水,故李越缦有会稽诸山如名士之论。而绍兴的黄酒也一如越人的个性,质朴醇厚而韧劲十足。人生难得几回醉,难得的不是酒,而是特定环境下的那种身心、主客体相交时真正的“醉”的机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