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季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和答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734019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秋季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年秋季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年秋季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年秋季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年秋季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秋季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秋季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和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城市第六中学麻城市第六中学 20112011 年秋季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年秋季高一历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选择题(本大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在每一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一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据台海网报道,蒋家媳妇蒋方智怡计划将两蒋(蒋介石和蒋经国)移灵浙江奉化安葬, 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蒋方智这种文化情结源于 中国古代 蒋氏故居 蒋介石生前在奉化选定的墓葬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2. 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

2、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 “民主”、 “共和”的欧洲资产阶 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记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 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3. 汉书孔光传记载“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 治天下也。 ”书中描绘的这种现象最不可能发生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诗中的大将 是 A.曾国藩 B. 左宗棠 C. 李鸿章 D. 张之洞 5.1940 年

3、 12 月 30 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 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台儿庄战役 C南京大屠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6.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 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其中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一位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 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指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元朝行省制 8. 下图是

4、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后来,李宗仁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匾。下列有关说 法不正确的是A “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其主要奋斗目标 C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 D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 9. 有资料载,广东罗定籍的国民革命军军长蔡廷锴由于重创日军,成为国民英雄。 “蔡廷 锴将军牌香烟”成了是年广州最受欢迎的爱国年货。蔡廷锴将军重创日军是指其 A在九一八事变后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第一枪 B在一二八事变后率领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C在长城抗战中率部

5、收复喜峰口 D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10.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 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 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11. 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黄海海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义和团运动A B C D 12.下述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ABCD天朝田亩制 度内容凡分田,照人 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 下人同耕,此 处不足,

6、则迁 彼处凡天下田,丰 荒相通,此处 荒,则移彼丰 处有田同耕,有 饭同食,有衣 同穿,有钱同 使资政新篇 内容统一政令, 以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兴办保险事业兴办医院和慈 善机构13.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句话 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 14. 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 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C英国、美国、俄国、德国等多

7、国参与了条约的签订 D列强互相承认了在华利益,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15. 孙中山曾高度评价某次革命事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 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 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 ”“是役”是指 A.兴中会成立 B. 同盟会成立 C. 黄花岗起义 D. 武昌起义 16. 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 血战台儿庄B 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 C 百团大战始末D 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 17.某一同学在阅读一古籍时,有这样的记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机机要,主之议政 处”。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A顺治年间

8、B雍正年间 C乾隆年间 D道光年间 18.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族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 三个年份分别为 1884 年、1898 年、1900 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19.“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誓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董必武题嘉兴南湖烟雨楼,对联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次会议有关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20. 1933 年 8 月 1 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举行阅兵、宣誓、 、授章、授旗仪式,纪念“八一

9、”节。从此“八一”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主要是为了纪念A. 井冈山会师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21.遵义会议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力挽狂澜”的一次重要会议。其依据是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从军事、组织、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A. B. C. D.2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探索出

10、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 B C D23.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24.1982 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 的历史作用”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25.刘少奇说:“我是中华

11、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A.文革的全面发动 B.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D.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小题,第 31 题题 12 分,第分,第 32 题题 14 分,第分,第 33 题题 14 分,共分,共 40 分)分)26(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台湾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清末台湾诗人、 保台爱国英雄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

12、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往事惊心泪欲潸”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当时台湾 人民掀起了什么斗争(6 分)(2)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台湾人民进行的 斗争反映了什么精神?(8 分)27.阅读下列材料:(12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示意图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 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 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 丞相。 明会典卷二 材料三 中华民

13、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 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 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分别属于哪个朝代?(4 分)材料二中正式废弃丞相制度的皇帝是谁?据材料指出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2 分)据材料三分析临时约法是根据什么原则确立的共和政体?该约法的性质是什么? (4 分)材料三中“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是指实行的什么制度?(2 分)2

14、8.(24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必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少数民族。世界上有很多和中国一样的多民族国家,但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处理好多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国的民族政策为世界在处理多民族关系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席瓦格斯教授材料二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 ,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 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 144 亿美元,2 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 150 亿-300 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