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概述郭永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34014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44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概述郭永玉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概述郭永玉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概述郭永玉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概述郭永玉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概述郭永玉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概述郭永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概述郭永玉(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概述郭永玉(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武汉430079)内容提要 人格是心理学中一个复杂、困难但又极为重要的研究领 域,因为它是一个最具整合性的心理学主题。本文将概括地介绍现代心理 学关于人格的理论与研究, 主要包括人格的概念、 类型和结构, 影响人格 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人格健康问题的发生机制, 健全人格 的特征及其实现的途径, 健全人格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以及人格测验的主 要方法和工具。我们特别要了解人格心理学领域的六大学派的主要理论, 这六大理论是 : 精神分析论、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特质论、生物学理论 和人知理论,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为从总

2、体上描述和解释人格、为增进 人格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我们还要了解一些心理学家对有关人格的一些具 体问题所做的实证研究,并初步认识几种主要的人格测验。 关键词 人格,人格类型,人格特质,双生子研究,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个体建构论, 社会学习理论, 精神分析,防御机制,固着, 退行,自我实现,自我协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同理心,自陈式测验、投 射测验如果你有机会到医院产科的婴儿室,你就很容易发现这样一种情 境:同样是新生儿, 有的在大哭大叫, 有的在酣酣大睡, 有的在东张西望。 如果我们留意观察周围的人, 你也会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同样做一 件事,有人做得又快又好,有人做得又慢又差,

3、当然也有人做得慢而好, 有人做得快而差;同样面对一个任务,有人沉着冷静、坚定自信,有人焦 虑不安、退缩不前;同样面对弱者的求助,有人热情慷慨,有人麻木不 仁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了,所以有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的感 慨。进化程度越高的动物, 个体之间的差异越大, 这种情形在人这里发展 到顶点。从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人是个别差异最大的一种动物。当然人与 人之间也有很多相同的东西,所谓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与人之间的 共同性和差异性都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这种关注集中体现在对人格的 研究上。1 人格及其类型1.1 人格的界说人格(personality)是心理学中最难下定义的概念之一。法律

4、上讲 保 护人格尊严 ,是将人格视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日常话语中讲 人格高 尚 或 人格低下 ,是将人格视为道德的主体,与人品、品格同义。但心理学中讲的人格, 虽涉及人的权利和责任, 也包含人的道德品质, 但远远 不只是这些方面。 心理学中的人格概念, 倒是更接近日常话语中的 性格 一词,如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处事和待人的方式等等。但不同的心理学 家对人格的理解不同, 因而所下的定义也不同。 据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G WAllport ,1937) 说,人格的定义有50 种之多。从词源上讲, 英文 personality来源于拉丁文 persona ,后者的本意是指面具,即戏 剧演员所扮

5、演的角色的标志。 面具代表着这一角色的某种典型特点, 如 高 傲的人 、 狡猾的人 等等,类似于京剧中的脸谱。这样看来,人格似乎 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的行为表现。但表现也就意味着被表现, 被表现 的东西就是内在的,即面具背后的东西。 基于这种分析,再综合各种有关人格的定义,我们认为:人格是个人 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这一界定包含如下三层含 义:第一,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与此相近的表述还有: 个人在各种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行为方式,个人适应环境的习惯系 统,个人的生活风格,个人的生活方式,个人与他人互动的方式,个人实 现其社会角色的方式, 个人做任何事的共

6、同方式, 等等。比如一个好迟到 的人,做什么事都好迟到,开会、约会、聚餐,甚至乘火车,都要别人等 他(她),合作共事时也是他 (她)承担的任务最后完成。第二,人格更是指 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1) 稳定的动机,如经常起作用的亲和动 机和成就动机; (2) 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如总是从自己的 需要和立场出发,还是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3) 稳定的态度、信念 和价值观等, 如责任感。正是一个人内部的动力组织决定了其外在的行为 模式。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 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如内外向、独立性、自信心等。当然,表里不 一的情况也是常见的

7、,如一个对人怀有敌意的人可能显得对人特别友好。 但这种经常性的表里不一本身也是一种统一体,即一种人格特质。1.2 人格的类型将人的人格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是一种最便捷的方法,也是人格心理 学中最古老的一种研究取向, 社会大众也特别容易接受类型的观点,甚至 可以说类型的观念置根于大众之中。心理学中有关人格类型的理论很多,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人格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的将人格分为两种类型, 有的分为三种、 四种、八种以至三十种。 这里只介绍两种有代表性的类型 理论。1.2.1 气质类型理论气质(temperament)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8、。气质实际上是指人格中 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现出来的、 受遗传和生理影响较大而受文化和教养 影响教小的那些层面,类似于日常话语中的脾气、性情、秉性。具体指人 的如下特点: (1) 感受性,即对刺激的敏感程度; (2) 耐受性,即在时间和强度上经受刺激的能力; (3) 反应敏捷性; (4) 可塑性,即适应新环境的难 易程度; (5) 情绪兴奋性; (6) 外向性,即内外向性。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约公元前 460 前 377) 认为 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每一种体液都具有 热寒、干湿两种性质, 不同的人体内占优势的体液不同,因而有四种 类型的

9、人: 多血质的人血液占优势, 而血液具有热而湿的性质, 所以这种 人象春天一般热情; 胆汁质的人黄胆汁占优势, 而黄胆汁具有热而干的性 质,所以这种人象夏天一般暴躁;抑郁质的人黑胆汁占优势, 而黑胆汁具 有寒而干的性质,所以这种人象秋天一般忧伤;粘液质的人粘液占优势, 而粘液具有寒而湿的性质,所以这种人象冬天一般冷漠。 多血质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反应快,善交往;胆汁质的典型特点 是急躁,莽撞,情绪变化快;粘液质的典型特点是反应迟缓,沉默寡言, 沉静,忍耐;抑郁质的典型特点是敏感,孤僻,忧郁,常在内心经历暴风 骤雨。假设有四个典型的分别属于不同类型的人一起去看戏,但到了剧院 门口被门卫挡住不让

10、进, 因为他们迟到了。这时四个人的典型表现可能是: 多血质的人会笑嘻嘻地与门卫搭讪,以获得门卫的好感并放他进去; 胆汁 质的人可能会与门卫争吵起来, 甚至大打出手; 粘液质的人可能按照门卫 的指示,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等下一场; 抑郁质的人则可能唉声叹气地回 家去,并一路感慨自己总是遇到倒霉的事。气质的六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与 四种气质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表 1 气质类型与心理 行为特征的对应关系感受性耐受性反应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外向性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用四种体液来解释人的类型,用现代的眼光看,缺乏科学依据。但四 种类型的用语一直沿用至今, 原因是这四种类型

11、的划分为人们认识自己和 他人提供了便利, 而这种划分确实在相当的程度上有效。一个人即使不典 型地属于某种类型,也大体上属于某种类型,或处于某两种类型之间。1.2.2 价值类型理论价值类型理论与气质类型理论形成鲜明对照,它关注的是人的社会生 活态度。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Spranger,1928)将人在社会生活中追 求的目标分为六种, 人生目标不同, 生活方式也就不同, 因此有六种人格 类型:1. 经济型的人看重现实的物质利益, 将物质财富视为人生最值得追求 的目标,注重效益、财产、收入和利润,认为有钱就有一切,如一些典型 的商人,他们的价值重心是利。 2. 政治型的人将获取权力从而支配他人视

12、为人生最值得追求的目标, 采取各种手段获取权力, 认为有权就有一切, 如一些权力欲特别强的政界 人物,他们的价值重心是权。 3. 社会型的人将关心他人、 帮助他人、增进社会大众的福利视为人生 最值得追求的目标, 他们具有博大的爱心, 热心于公共事务, 特别关注那 些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 如一些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 他们的价值重心是 爱。 4. 理论型的人具有探索世界、 追求知识的浓厚兴趣, 将追求真理、 获 取知识视为人生最值得追求的目标,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 热爱真理, 追 求智慧,如思想家、科学家,他们的价值重心是真。 5. 审美型的人将欣赏美、 创造美视为人生最值得追求的的目标,他们 往

13、往富于想像力,沉浸于美感体验中,如艺术家,他们的价值重心是美。 6. 宗教型的人将宗教信仰或某种超越性的状态视为人生最值得追求 的目标,他们往往经历到各种神秘体验,如各种宗教家及其信徒, 他们的 价值重心是神。 人的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以此将人格分为不同的类型,有 助于我们从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上理解人格。有人据此提出人生有六种不 同的境界,即功利境界、政治境界、伦理境界、学术境界、艺术境界和宗 教境界 (宗白华 ,1987 ,pp.209-210)。但这种分类法具有明显的简单化 的缺陷,典型的只专注一种价值的人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会看重其中几 种甚至所有六种价值, 只是对不同的人这六者

14、之间的顺序不同而已。甚至 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中,这六者的顺序也不同。如一个政治家,不 仅看重权力, 可能也看重物质利益, 也热心于公共事务, 也有浓厚的研究 兴趣和较高的艺术品味, 甚至也有坚定的宗教信仰。 在不同的情境中, 他 看重的是不同的价值。我们只能说,从总体上讲,他最看重的是权力,而 一个最看重权力的人不可能同时将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等也视为他人生 中最重要的。但对于真正的政治家, 他虽然看重权力, 但权力也只是手段, 它是为某种终极目标或政治理想服务的。 如果我们只看到类型的差异,而忽视人格的复杂性,就可能将人单面 化、脸谱化或标签化。 类型论本身就存在着这种局限性。类型的观点

15、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质的不同, 忽视了人与人之间量的差异。 它往往将极为复杂 的人格简化为少数几种类型, 关注那些极端的、 典型的人格, 忽视了那些 中间的过渡的状态。 所以目前心理学界类型理论的影响在减弱,更多的人 愿意接受更能把握人格的复杂性和变异性的特质理论。2 人格特质心理学家研究 人格特质 (personality trait) 实际是探讨人格的结构, 也就是说应该从哪些维度去分析人格,人格由哪些因素构成。 按照这种观 点,每个人的人格都可以从同样的维度去分析,只是不同的人在同一维度上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 如外向性作为一个维度,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一维 度上找到一个位置,可能偏高一些(较

16、外向 ),也可能偏低一些 (较内向 ), 也可能居中 (不明显是外向还是内向 )。这就不同于类型论的观点。 在类型 论看来,一个人不是外向就是内向。当然它也承认中间的或混合的状态, 但只是存而不论,更没有有效的方法去描述这些普遍存在的中间状态或混 合状态。类型理论关注人与人之间质的区别,特质理论则关注人与人之间 量的差异。特质理论试图了解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某一特质。当然不 同的特质理论家所找到的特质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特质理论。2.1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高尔顿 奥尔波特 (Gordon WAllport,18971967) 是在他哥哥、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弗劳德 奥尔波特 (Floyd H. Allport,18901978) 的影响下考入哈佛大学学习心理学的。他曾在一个有著名心理学家在场的 研讨会上介绍自己的人格特质论(trait theory of personality),但他 发言后,全场一片沉默,他没有气馁,于1937年出版了人格 : 一种心 理学的解释一书。两年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