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练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33774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 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 甲壳虫汽车雨 ” 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通过视频, 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

2、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 侧身翻滚 ” 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 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 不抵抗 ”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 至 1/300

3、,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 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 以柔克刚 ” ,达到“ 四两拨千斤 ” 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

4、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 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 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13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 分)14写出第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3 分)15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的推断哪一项不正确?( 2 分)A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

5、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C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 融为一体 ” 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D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 20 题。杏荫井台杨闻宇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 算黄

6、算割 ” ,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 龙口夺食 ” 的夏收季节。因为太忙,父母对我们这班七八岁的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照了。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水一样的杏荫下,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已露大脚趾的布鞋一扣当枕头,仰面朝天就躺下了。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 啪” 地摔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从棱界上裂开个娃嘴似的缝儿,半露出衔

7、着的紫褐色的杏核(这类离核儿的白瓤儿是又脆又甜的)。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当然也偶有扫兴之时,倘是鼾声正匀,有某一个软杏“ 啪” 地砸在脸颊上,那又当别论。总之,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跌落许多黄杏儿,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 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 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汉子,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乡下,长年间难得见荤。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光着膀子割麦,寻上去也没有钱。

8、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失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腊炙肉,摆在筐里的平底木盘上,白纱布苫遮住多半边,露出的几块红光闪闪。卖肉的人瘦高个,五十大几年纪,唇上两撇八字形的细细的黄胡子,短衫儿敞开着前襟,胸部肋骨一条一条的,深凹的两眼格外有神。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 换肉吃么? ” 我点点头。他迟疑了一下,在路畔青草上放下提篮,抽出尺把长明锃锃的刀子,割豆腐那样切下了鸡蛋大小的一块肉,我并拢双手,肉轻轻地搁在了我的掌上。他揩揩手收拾杏儿时,才发现杏子全裂开了半边,缝里又爬满了黑蚂蚁,照着缝儿使劲吹了几下,蚂蚁也吹不掉。他咽了一口唾沫,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9、:“ 小兄弟,我不要你这杏儿了。” 他拍拍双手,提起我的小衫儿抖了抖尘土,替我搭在肩膀上,我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 哪?哪咋办呢?” 我回望了井台一眼,“ 我会上树,上去给你摇好的吧!” 他携起路畔的筐篮,摇了摇头: “算啦。咱俩交个朋友吧,这块肉送给你啦。” 说罢,便起身赶路了。道上尘埃厚厚,一脚踩下去,扑起一团烟尘,他的鞋和下半截裤筒染成了浑黄色我已经要走近井台了,卖肉的忽然又回头喊道:“ 喂!小家伙! ” 我的心猛儿一跳:莫非后悔了,想要回他的肉!“ 静静地在杏荫下玩儿,别到井沿边去。 大人离井台子远,你可别掉进井里噢!” 天热,他那声音已有些沙哑。“ 好 的! ” 我踮起脚尖大声回应他

10、。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他那细瘦的身影渐渐地远了,远了( 11)“ 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 又是杏黄麦收时节,伫立在那片杏荫之下,地平线上的热风,似又将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16仔细阅读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5分)(1)从画线句看,导致“ 我” 寂寞的两个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每个原因不要超过 5 个字。(2)联系全文,揣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并作简要说明。17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4 分)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18文中有多处

11、细节写出了“ 我” 对腊炙羊肉的渴望,请分点罗列其中的四处。 (3 分)19文章第、 、 ( 11)三段文字蕴含了“ 我” 丰富的情感, 请选择其中一段作简要分析。(3)20 “ 杏荫 ” 在文中多次出现,它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分)13作者将人和蚊子在雨中漫步的“惬意”和“危险”作比较,提出蚊子“在雨中为什么能够毫发无损” 的问题,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问题的具体说明。14列数据、打比方。列数据:运用“1/50 至 1/300 ”等数据,从数量上具体准确地说明雨滴击中“空中飞舞”的蚊子时施加给它的力量之小。打比方:把雨滴比作羽毛,形象地说明了蚊子 受到的冲

12、击力之小,便于读者展开想象,感知理解。15 B 16 (1)没人喜欢(关心、照顾);没人陪伴。(2)这样写意在强调“我”没人关心的寂寞,引出下文写“我”在杏荫井台所获得的快乐,为突出汉子对“我”的关爱作铺垫。17比喻、拟人。 答案示例一: 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有裂缝的杏儿比作开了大门的宝库;同时又赋予蚂蚁以人的心理与行为,写出它们成群结队尽情享用杏儿的情景, 突出了杏儿味美的特点,描写具体生动, 富有童趣。 答案示例二:(1)比喻,作者把有裂缝的杏儿比作开了大门的宝库,形象地写出其开裂、甜美的特点。拟人,作者赋予蚂蚁以人的心理与行为,形象地写出其成群结队聚集在裂缝处品

13、尝果肉的情景,突出了杏儿的味美。18答案示例:“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吆喝声)像唱歌一样好听;麻利脱下布褂去捡拾杏儿(换羊肉的迫切);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过去(怕赶不上汉子);羊肉红光闪闪(色泽诱人) ;并拢双手接受羊肉;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心猛儿一跳,担心汉子后悔,把肉要回去。19答案示例:第段: “踮起脚尖、大声回应”表明“我”努力想让汉子知道“我”会听从他的关照 ,表现了 “我” 对他的理解和感激。第段:“四野茫茫, 烈日炎炎” 与汉子 “ 细瘦的身影” 形成强烈反差,暗示汉子生活艰辛,体现了“我”对他的怜惜之情;“远了,远了” ,用反复手法,写出“我”目送汉子渐行渐远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与不舍之情。第( 11)段:写“我”重回杏荫之下,似又听到汉子的叫卖声 ,说明“我”至今仍会想起汉子,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与怀念之情。20杏荫给“我”带来的清凉;杏荫给“我”带来的快乐;汉子给“我”的关爱呵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