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导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29379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导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导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导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导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导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导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导向黄勇中考的“导向”作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特别是在新课程实验的最初几年内,由于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考 试在新课程评价中还将产生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认真研究中考语文 命题。命题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坚持继承创新,体现课改理念,既 要发挥中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又要发挥中考对教学的“检测” 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实验教材实施以 来,由于新课标、新教材与原来的教学大纲、旧教材相比变化很大, 对中考语文命题和初中语文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导向。 一、命题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 其目的是全面

2、考查学生在学习方面达到语文课程标准 所规定的语 文学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 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中考命题担负着指导初中 教学的任务,因而不能片面追求难度和拔高要求,否则可能加重学生 负担而违背义务教育精神。 另一方面, 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 要有必 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应向测试考生能力方面倾斜。 以上两方面 互相制约,决定了中考命题的难度控制和选题倾向。考试说明中 明确了我省中考语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突出三个 “有利于”, 即: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 中所规 定的各项目标; 有利于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拓展语

3、文学习渠道、 提高 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 况。要本着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二、命题的主要特点和思路1 、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应成为语文学科中考不可逆转 的潮流。过去的中考试卷中阅读和表达一直是重点,现在阅读和表达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分比过去更大了。一方面是因为语文课 程标准和教材大幅淡化了语文知识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扩充和强化 了阅读与表达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由于教育部下发的 关于初中毕业、 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强力调整, 明确提出 了“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当前 语文中考高扬阅读和

4、写作两面大旗, 可以说是近年来语文学科开展课 程改革、推进中考改革的结果。2 、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应更加注重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人文 性,体现理解探究、 迁移拓展的考查特色, 突出当前推进新一轮课程 改革的方向。阅读能力以语段和文章阅读的方式考查,选择阅读材料 会注重其熏陶感染功能, 突出人文性, 在强调选文的文学品味、 审美 品位、文化品味的同时, 还会打破过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记叙、说 明、议论三种文体阅读的格局, 作为阅读选文的文章, 不再追求文体 的典范性和代表性, 也不追求三种文体的全面考查。在全面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强调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重视考查 学生的初步阅读鉴

5、赏能力和迁移拓展能力。 三种文体具体的教学重点如下: A.议论文。涉及的核心考点有:概括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 论证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法)、论证结构的 识别(总分、并列、层进、对照式)、论证思路分析、论据分析、议 论语言的逻辑性。选文多为感悟类文章(如2013年的新与旧) 和有关做人、 学习(如 2012 年的小的决定大的 、 眼界与读书 ) 和做人的优良品质方面的(如2010年的论真性情) 1000字左右 的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B.说明文。要重点落实读懂文章内容的信息筛选、说明顺序、说 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等。(如 2011 年的苏州园

6、林、 2012 年的中国石拱桥、 2013 年的不 睡觉的感觉真好)。 C.记叙文。要重点落实修辞句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记叙顺序的 判断及其作用、 梳理文章脉络、 描写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 概括事件 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含概括人物性格特征、揣摩人物心理)、概 括主旨和写作意图等。 现行教材中缺少典范的说明文、议论文,就连 记叙文与中考选文差距也较大。 建议课外补充一定量的典范的与中考 选文相近的文章当课文学, 分配到初中的每个年级, 如七年级重点加 记述文和说明文, 八年级和九年级重点加议论文和散文。记叙文的选 文重点是记叙性的小小说和散文,要力求文质兼美, 有一定的文化品 位。选文的质量决

7、定着命题的质量,因此选文第一重要。另外,近几 年的中考阅读题体现出了“以灵动见长,从整体感知到培养思维力” 的导向,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横向整体感知的“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和纵向整体感知的 “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思路告诉我们这样的思 想感情”。这也要求我们日常教学一定要注重培养语文逻辑思维“活 学活用”的能力。 3、文言文的考查会得到强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 “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 具书理解内容,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减轻文 言文在试卷中的分量, 还会有如下几点变化: 一是重视文言文的整体 阅读,采用整篇文章的形式考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是加大文言诗 和

8、文的考查深度和广度。 文言考点不会都集中在文言实词的理解、文 言句子的理解、 基本意思的理解等几个方面,还会涉及到品味、 鉴赏 和拓展等考查方向。 教学的底线是扎实落实考试说明考试范围:默写内容,古诗 文限于课标规定的背诵推荐篇目(53 篇首),现代诗文限 于教材要求背诵的12 篇段。古诗词理解20篇、课内文言文16 篇。 导向是扩大课外文言阅读面, 适当进行课外笔记小品语段训练,力争 “课内打基础,课外见功夫”。 “默写”以考查名句和次名句为主。书写时要求一笔一划,不得 潦草,这就要求日常教学一定要注重写字规范,要练字。虽然默写的能力层级只是“识记”,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一定要有“记忆”

9、 的指导,注重内在逻辑的思维演绎, 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 青少年 多积累古诗词名句会终身受用, 也是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能 力要求之一。 “古诗词理解” 考查的是词语和语句的理解,即诗词基本内容和 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明确的是:考的是理解,不是鉴赏。理解的前提 是翻译,翻译的前提是书下注释必须准确掌握。教学时要落实诗词涉 及的时间(季节)、地点、景物、人物、事件等。理解时要落实诗 (词) 句“交代了什么”、“指的是什么”、“景物特点是什么”、“写出 了什么”、“点明了什么”、 “紧扣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 “抒 发了什么” 等。虽然考得简单, 但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是要进行 必要

10、的鉴赏,虽然不出有关修辞方法、意境、动静、虚实、语言特点 等内容的考题, 但学生也有必要掌握一些古诗词的基本常识,多了解 一些古诗词的文化常识, 乃至著名诗人、 词人的风格特色, 可以有一 点“知人论世”本事。 “课内文言文”主要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名句翻译、句意理解、表 达的思想感情。 文学常识的考查重点是课文标题、课文出处、作者姓 名、作者所处的朝代和重要的学派、荣誉称号和代表作等, 建议教学 时指导学生列表归纳进行对比记忆。 翻译句子一般都要有明显的两个 采分点,主要是 150 以内的重要实词和常用的6 个重要虚词(之、其、 以、而、于、何),或常用文言固定短语。翻译时最好直译,补足省 略

11、成分建议用括号括起来, 还要注意特殊句式并写出代词的具体指代 内容。文本理解主要是概括段意 (文章中心) 和段中重要句子的句意 理解。 主要考查点有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因果关系理解、 提炼人物精 神品质等。词语解释:考查150个实词(尤其是常用的90 个左右)、 6 个虚词和句子翻译的能力。建议教学时还是要针对基本的文言实 词、虚词的用法指导学生归纳并进行对比记忆。因果关系理解: 主要 考查形式是“原因是什么、表现是什么、用意是什么”,原文中能找 到具体答案,所以在教学时要重视在理解基础上沉浸和感悟文本的能 力。提炼和概括人物精神品质: 先要概括事件,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

12、出其是具有什么品质的人。只是能翻译不等于真正 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会提炼。 可见,概括精神品质和寓言的寓 意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日常学习文言文时建议采用 “加注法” 教学,学生也完全可以按 照中考题型自行命题, 进行自练自测。 文言文教学的总原则是 “记诵 +落实”,该背的古诗词名句、实词、虚词、文言固定短语和文学常 识全靠日积月累。 句子翻译、 文本理解、概括事件和精神品质必须落 实到位。 三、作文 作文题的开放, 使考生对作文题目的拟定、 中心的确立、 材料的 筛选、文体的选择、写法的运用等等,都有较大自由的选择,能发挥 各自最佳写作水平。 不规定文体, 给学生一片选择的余地,

13、 留一方思维的空间,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 文体爱好等, 把作文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题 目,贴近学生生活,又紧扣社会热点,让人人有话可说,便于考生充 分放飞思想,展现个性,抒发真情。立意,体现多面性,让考生从不 同的角度构思。 取材,体现广泛性, 引导考生善于从广阔的社会空间 选择生活材料,捕捉敏感问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受。 表达,体现灵活性, 能让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尽情抒写 自己的真情。“新课标”强调作文的开放性。巴金曾说: “我写作不是 因为我有水平,而是因为我有感情。 ”开放性的作文命题,能够激起 考生的写作激情, 让考生思维的涓涓溪流毫无阻拦地流淌,泛起联想 的涟漪,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佳水平,写出好作文。 中考话题作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明确话题, 围绕话题作文; 一 种是给一段材料, 要求在材料中引出话题, 题目自拟。无论是哪种形 式的话题作文, 它的最大特点是自由、 开放,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写 作能力的空间; 同时,特别关注有个性的作文, 特别注重发现作文中 有创意的表达,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