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习题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28820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特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特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特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特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特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特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特习题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春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参考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各自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的主题, 又科学的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

2、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恩格斯说: “我们的理论不是一个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个大体系、大范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今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也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式诞生。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键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3、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根本题,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 、什么是“三个自信” ?它们的内涵、 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坚持 “三个自信”有何意义?(1) “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内涵:道路自信,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理论自信,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心。制度自信,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3)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是一个整体,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4)意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 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 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 10 年来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坚定“三个自信” ,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

5、放, 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前景。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相互关系,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布局、任务和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总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什么是统筹兼顾?如何统筹兼顾?如何城乡统筹?(1)统筹兼顾就是要

6、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统筹兼顾, 是一个具有丰富实践内涵的哲学命题,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观所集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2)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 营造良好国际环境。(3)做好

7、城乡统筹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应把握好四方面的基本要求: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不仅是富民强县的根本所在, 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加强耕地管理, 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要加快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确保占补平衡,以消除因圈地引发的城乡矛盾与社会冲突,做到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 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整体推进城乡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继续发挥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效益农业, 同时,把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农村二三产业

8、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改变重城轻乡的状况,进一步改变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5、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1) 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 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它不是要根本改变政治制度, 而是要通过优化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和实际功能,健全和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增强国家政治制度组织国家、治理社会、推动发展的能力。(2)原则:坚持党的执政地位, 发挥党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

9、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 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3)改革途径: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6、什么是文化建设?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1)文化建

10、设,就是围绕一定目标任务并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活动。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其目的是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2)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3)外在表现:文化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即指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以及个体对国家的文化产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国家的形象力。 包括政府形象, 公民形象,企业形象,现代国家形象;精神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包括:非意识形态、非信仰性的文化

11、知识的影响; 本国价值观念和价值原则对对国际文化秩序的影响;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文化产业的竞争力。(4)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首要条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 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发展是硬道理, 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宣传文化, 需要提升主流媒体影

12、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提高文化软实力, 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7、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它有哪些理论基础?怎样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理论基础:(1)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建设思想:民主、平等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全面发展是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

13、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 (2)列宁的社会建设思想: 提高劳动生产力是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人民大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民主管理是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合作社制度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形式。(3)社会建设途径: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兼顾不同阶层利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明确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优先发展地位;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德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领域综

14、合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教师有师道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人民只有各尽所能、 各得其所,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15、享;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持可持续性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渠道, 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支持发展慈善事业; 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 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住房问题, 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也是当前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应当把解决住房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是健全廉租房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