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27170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 陈涉世家 (一)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 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 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解释加点的“之”字: 3 (1)辍耕之垄上。 _ (2)怅恨久之。 _(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_ 2.解释加点的词。 4 尝与人佣耕: _ 辍耕之垄上: _ 苟富贵,无相忘: _ 若为佣耕: _ 3.写“佣者笑而应曰”的作用是_ 。2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_, “鸿鹄”比喻 _。陈涉的“鸿 鹄之志”是

2、_( 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回答)。3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 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 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 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 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 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释义:4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2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同_,意思是 _。_同_,意思是 _。 (3)固以怪之矣。(4)卜者知其指意。 _同_,意思是 _。_同_,意思是 _。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 A.发闾左戍渔阳 900人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是( ) 2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固以怪之矣 C.祭以尉首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填空: (1)起义的导火线是 _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_ (3)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陈胜等人绝不只是逞匹夫之勇,陈胜等人 对朝廷

4、、庶民的情形、庶卒的心理都有比较全面、清醒的认识和了解。他采用了哪些正确的策略 ? _ _ (4) 陈 胜 为 起 义 作 舆 论 准 备 的 办 法 是 _ _ ( 用文中语句概括 )四字短语。 桃 花 源 记 二、阅读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5、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 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 俨然:属:阡陌:垂髫: : 2.将“渔人”、 “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3 3.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4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 “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2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6、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 经是晋朝了。 6.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3 _ _ _ _ _ _ 2 与朱元思书 阅读下文,完成 49 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

7、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解释加粗的字。 4 (1)一百 许里:(2)从流飘荡: (3)横柯上 蔽:(4)在昼犹昏: 5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2 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 6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2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D、此人-为具 言所闻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4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8本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 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2 (1) ,视觉上的对偶句(2) ,听觉上的对偶句(二)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乙文 风烟

9、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 解释加点的字。4 良多趣味()属引凄异()泠泠作响()经纶世务者 ( ) 12 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2 13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 回答。 2 _ 14 乙文中 “鸢

10、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_ 捕蛇者说 阅读语段(一)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可以已大风、挛 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 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一、 解释下列字词4 9、已() 10、赋()11、当() 12、焉() 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13、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_? ? 14、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3 _ 三、 回答下列问题3 16、文段从哪三个方

11、面写出了永州之蛇的“异”? _ 17、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用文段原文回答) _ 11、你是怎样理解文段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的? _ 12、有文段中作者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态度如何?阅读文段三 蒋氏大戚, 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 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蹩。殚 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 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 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 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则驰然而卧。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 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鸣呼!孰 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 二、 回答下列问题 13、蒋氏悲痛的哭诉中,表明全段落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