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25821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肿瘤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肿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肿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第四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在肿瘤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肿瘤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

2、院肿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肿瘤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肿瘤诊疗工作的开展。第七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开设专业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应当开设病房(原则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的3% ) ,二级中医医院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第八条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安全防护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第九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

3、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第十条中医医院肿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 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 1)要求。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根据本科室情况,制定中医特色治疗(如外治及非药物治疗)等肿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三、人员队伍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占70%以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医师队伍,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当合理。应当力求人才梯队建设合

4、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第十四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医生均应接受过规范化中医肿瘤专科训练,掌握中医肿瘤学和肿瘤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 掌握本科主要病种诊疗方案(规范) 和基本诊疗技能,熟悉常用中药方剂, 掌握常用中药方剂200首(见附件 2) ,掌握肿瘤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当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某些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证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中医类别副主任及以上医师应当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具有较高的

5、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疑难肿瘤的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诊疗方案做出最终决策的能力。第十五条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肿瘤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常见肿瘤的诊断标准、基本诊疗方法、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和本科主要病种的诊疗方案(规范)。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学习班、跟师学习、进修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肿瘤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新技术新方法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熟悉中医肿瘤学新进展。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交流、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肿瘤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掌握中医

6、肿瘤学新进展。第十六条科主任应当由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并具有从事肿瘤专业 5 年以上工作经历及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二级中医医院科主任应当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科主任应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第十七条中医医院肿瘤科执业医师人数在12 人以上的,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当在肿瘤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肿瘤专业临床工作20 年以上。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第十八条中医医院肿瘤科的学术继承人应当从事中医肿瘤科专

7、业 5 年以上,二级中医医院应具有中级以上、三级中医医院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第十九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素养、老专家经验传承、中医肿瘤学新进展等方面的学习。第二十条中医医院肿瘤科护理人员应全部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 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三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 100 学时。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肿瘤科护士应熟悉中医药治疗常见肿瘤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肿瘤的

8、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和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肿瘤康复指导。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肿瘤科护士长是肿瘤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 3 年以上肿瘤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应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 5 年以上肿瘤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肿瘤科鼓励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应当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急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完善激励机制和职称晋升制

9、度。四、服务技术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医诊疗新技术。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具备常见、多发肿瘤诊治的能力,二级中医院应能开展肺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等常见肿瘤的诊疗。三级中医医院应当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开展疑难和危重肿瘤的诊疗工作。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具备常见肿瘤病诊疗技术及设备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诊疗特色(中药内服、外治、注射,针灸,康复养生等) ;特别是在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第二十七条中医医院肿瘤科

10、应当制定常见肿瘤及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以安全、有效、方便、经济为核心,不断优化诊疗方案。第二十八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制剂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五、环境形象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第三十条中医医院肿瘤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应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诊疗室等区域。第三十一条中医医院肿瘤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重点传播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理念,宣传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知

11、识,介绍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肿瘤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具体内容应依据病种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肿瘤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有关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中医肿瘤科历史人物和本科室名医塑像或照片、张贴画、橱窗展柜、实物、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多种途径与方法。六、附则第三十三条肿瘤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管理。第三十四条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肿瘤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亦可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第三十五条民族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行制定。第三十六条

12、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 1 中医医院肿瘤科设备配备目录钴 60 放射治疗机、超声聚焦刀、氩氦刀、射频肿瘤治疗仪、微波热疗仪附件 2 中医医院肿瘤科常用方剂中药目录1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3补中益气汤(脾胃论)4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5肾气丸(金匮要略)6人参养荣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半夏泻心汤 ( 伤寒论)8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真武汤( 伤寒论)10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11橘皮竹茹汤 ( 金匮要略)12八珍汤( 正体类要)13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14葶苈大枣泻肺汤 ( 金匮要略)1

13、5十枣汤( 伤寒论)16小青龙汤( 伤寒论)17小建中汤(伤寒论)18小承气汤( 伤寒论)19小半夏汤(金匮要略)20大青龙汤( 伤寒论)21大承气汤 ( 伤寒论22大补元煎 ( 景岳全书)2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24大建中汤(金匮要略25三仁汤(温病条辨)26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27己椒苈黄丸 ( 金匮要略)28茵陈蒿汤( 伤寒论29无比山药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0四逆散( 伤寒论)31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2四神丸 ( 证治淮绳)33一贯煎( 柳洲医话)34丁香散( 古今医统)35小蓟饮子(济生方)36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7乌头桂枝汤(金匮要略)38乌梅丸( 伤

14、寒论)39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40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41木香顺气丸(沈氏尊生书)42木香槟榔丸(医方集解)43五磨饮子(医方集解)44五苓散(伤寒论)45五皮饮(中藏经46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47止嗽散(医学心悟)48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49六一散(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50化积丸( 类证治裁)51化肝煎( 景岳全书)52丹栀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3玉女煎(景岳全书)54玉屏风散 ( 世医得效方)55龙胆泻肝丸 ( 兰室秘藏)56石韦散( 证治汇补)57左金丸( 丹溪心法)58左归丸( 景岳全书)59右归丸(景岳全书)60平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1四妙丸( 成方便

15、读)62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3生脉散(备急千金要方64 代抵当汤( 证治准绳)65 白头翁汤( 伤寒论)66 白虎汤( 伤寒论)67半夏白术天麻汤 ( 医学心悟)68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69归脾汤(济生方)70加味桔梗汤( 医学心悟)71圣愈汤(医宗金鉴)72芍药甘草汤(伤寒论73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74地黄饮子( 宣明论方)75当归龙荟丸 ( 宣明论方)76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77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78如金解毒散(景岳全书)79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0竹叶石膏汤 ( 伤寒论)81竹茹汤( 本事方)82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83导痰汤( 校注妇人良方)84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85 交泰丸 ( 韩氏医通) 86 补肺汤( 水类钤方)87补肝汤(医宗金鉴)88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89麦门冬汤(金匮要略)90苏子降气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1沙参麦冬汤 ( 温病条辨)92 苇茎汤 ( 备急千金要方 ) 93 杏苏散 ( 温病条辨) 94 吴茱萸汤( 伤寒论)95连理汤(张氏医通)96沉香散( 金匮翼)97良附丸(良方集腋)98何人饮(景岳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