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史话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25655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儒学史话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儒学史话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儒学史话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儒学史话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儒学史话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儒学史话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儒学史话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谭其超学号 11055116 中国儒家史话论文通过学习中国儒学史话,我学到了中国儒学知识及其发展。中国传统思想包罗万象, 儒、道、佛、法、墨、阴阳等诸家并陈。在各家学说中,儒家占有突出的位臵。它历史最久、传布最广,影响最大,一向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孔子是儒家的开山祖师。孔子的学说内涵丰富,自成系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公元前551前 479) ,名丘,子仲尼,鲁国陬邑人。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自幼聪明,学识渊博,拥有思想与抱负, 想走入仕途,关注国家大事,乐于思考国家的问题,胸怀大才,周游列国,多不被重用。“仁” “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古代学者一

2、般从伦理的角度去理解“仁”,认为“仁”者的本质是爱人,特别是宋明儒学强化了这种观点。我认为除了伦理含义外,“仁”还具有更深层的政治含义。纵观孔子的一生, 他的政治抱负是要革除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恢复“文武周公之道” , “仁”的观点是为了规范人民的道德行为,更要为治平天下提供理论基础,虽然“仁”有“克己”的伦理意义,但“克己”的目的是“复礼”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所以“仁”在深层的政治含义才是“仁”思想的核心。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

3、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谭其超学号 11055116 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安贫乐道。子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学无常师,在好的方面谁知道的比他多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生性正直, 与人为善的理念, 创立了以仁为

4、核心的道德学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教育思想: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主张“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可谓桃李满天下。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大致说来,儒家学说经历了这样一些发展阶段:原始儒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唐及清代儒学。原始儒学指儒家学派创始时的儒家,代表人: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说中儒生常常通过注疏经书的方式阐发儒家的学说。原始儒家的经典有

5、经孔子校订过的教学用书诗、 书 、 礼 、 乐 、易 、 春秋 ,学生编辑著作有 论语 、 孟子 、 荀子 、 大学 、中庸。司马谈和班固的说法,儒家的思想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奉孔子为宗师; 注重人伦教化, 主张以“礼”协调人际关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谭其超学号 11055116 尊重传统文化, 以尧舜文武为现世的楷模; 倡导仁义,主张实行德治仁政;以诗 、 书 、 易 、 礼 、 乐 、 春秋为经典。后来乐经失传,只剩下五经。到宋代, 论语、 孟子、 大学 、 中庸也被定为经典, 遂有“四书五经” 之说。 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 “古之于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6、简言之便是人们所能耳熟能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汉儒学: 汉武帝时推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方针,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 ,董仲舒推行的是经过他和汉初儒学发展的 (吸收了墨道名法阴阳等各家学术之长)儒学,将儒学在理学上推向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将儒家学术推向了治国与思想的新高度。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兴盛, 儒释道三教的社会功能“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朱熹、王阳明,宋代理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欲望,完全放弃个人社会责任、名誉、欲求,过一种“空”的人生是一种邪恶的人欲。 主张正常的人的欲望满足, 积极生活态度,肯定了在人伦中的凸显,强调“

7、非功利” ,认为理是一种善恶处于平衡的存在状态的中庸境遇。 王阳明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 王学的内在结构是良知和致良知经由知行合一而构成的。王守仁以心(良知)立言,又以良知释心心 (良知)就构成了王学的基石。王守仁认为物、事、理、义、善,学等都在“吾心”。“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谭其超学号 11055116 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是“致良知”、为圣的内在可能性王守仁突破了朱熹那种“天理”的绝对性, 肯定了人

8、欲的合理性。 “致良知”就是如何为圣的过程,变本然的知为主体意识自觉把握的知的过程,也就是他所说的“知行合一”。 王守仁的心学是一种体验哲学。王守仁的体验美学就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把握那种具有永恒性、整体性,直接性和超越性的“至乐”或圣人境界。清末儒学: 清末中华民族受到外强的入侵实行新政改革,改革科举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改革,标志着儒家根本制度的退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接受袁世凯等人的奏请,正式停止科举。这样延续一千多年的以儒家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就此走向了末路,同时也意味着,儒家和权力的联系的中断。解放之后儒学曾被文化大革命打压,改革开放让儒学坐上了春风。政府对儒学的支持坚定, 民间儒者在

9、有利于儒学“复兴”的环境中,自发组织“尊孔推儒”的活动,身体力行实践和体验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 ,并积极推行儒家经典教育,儒学经典重返课堂和校园,在曲阜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曲阜儒学研究者在相对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中,相继成立了孔子基金会、孔子文化学院、孔子研究院等专门从事孔子与儒学研究科研机构,实现了儒学研究的繁盛。 在国家与地方的推动下 ,儒学在的将有新的繁荣。21 世纪儒学发展:一些专家指出,在当下复杂的文化背景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谭其超学号 11055116 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从而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和平、 稳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孔子学院世界各地安家,儒家思想世界传播。儒学将给当代以启示与教育。总的来说,学习中国儒学史话是我了解儒学是一种研究和领导人们如何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协调关系、永享太平的一门学问。发现并认识到儒学先哲的学识及精神的闪光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