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107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调研测试 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20205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107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调研测试 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107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调研测试 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107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调研测试 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107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调研测试 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107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调研测试 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107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调研测试 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107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调研测试 历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考试历史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24 题题1历史学家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 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儒家的忠孝观念。分封指的是封邦建国,与材料中“忠臣”无直接关系,故 A 项错误;君权至上突出君臣等级尊卑,材料“孝子”不属君臣关系,故 B 项错误;材料“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突出了儒家为人臣、为人子的道德伦理观念,于国于家具有道德上的一致性,故 C 项正确;家庭伦理道德

2、至上,材料“忠臣”不属于家庭伦理,故 D 项错误。2秦国丞相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于是集合门客们编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意图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兼容糅合诸子思想 C.保存凸显诸子思想 D.控制思想巩固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题干材料中吕不韦阐述了诸子百家学说的特点,并提出“一则治,异则乱”的观点,即思想统一有利于天下大治,思想多样化易带来动乱,为了把诸子百家学说融为一体,他主持编撰成吕氏春秋,故 B 项正确;A、C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吕不韦强调融合百家思想,而不是控制思想,故 D 项错误。3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

3、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东汉豪强庄园经济。题干信息“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说明了庄园经济有利于防止农民叛乱,安抚流民,维护社会稳定,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生产技术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加强中央集权,没有威胁统治,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土地兼并的信息,故 D 项错误。4汉末至唐代,婚姻受门阀制度影响极大,讲究

4、门当户对,士庶不婚;宋代时,婚姻“不问阀阅”,士庶婚姻成为风俗。这一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源于A.等级观念的淡化B.人口大量迁徙流动 C.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D.理学思想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婚俗。材料中“这一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源于”指的是经济层面,社会阶层流动频繁体现了经济变化,故 C 项正确;A 、D 两项是思想层面,排除;人口大量迁徙流动则不是原因,故 B 项错误。5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 51 名进士,全是南方人。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员治罪,同年六月亲自廷试落第的举人,录取的 61 人均为北方人。之后逐渐形成分南北按比例录取的制度,这A.强化了文化专制B.促进了南

5、北方经济协调发展C.平衡了南北势力D.有利于科举制的公平和公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南北分榜录取是科举制录取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性质,故 A 项错误;南宋经济重心移到南方,南北分榜录取不能起到协调南北经济发展的作用,故 B 项错误;51 名进士全部来自南方,北方无一人,南北的巨大差距必然会引起北方势力的不满,南北分榜录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北方的要求,起到平衡南北势力的作用,故 C 项正确;南方士子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南北分榜录取对南方来说是不公平的,故 D 项错误。6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6、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重文轻武观念是在宋代兴盛,孟子地位的提高与此无直接联系,故 A项错误;从战国时期开始,民本思想就被儒家所提倡,历代王朝也实行民本思想,这不足以解释孟子地位的提高,故 B 项错误;南宋时期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把四书作为儒家经典,并进行注解写成四书章句集注,程朱理学成为南宋的正统思想,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故孟子的地位不断上升,故 C 项正确;陆王心学并未占据正统地位,不是孟子地位提升的

7、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7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载“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 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 12620 吨流入了中国(约占世界银产量的一半)”。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A.彻底废止海禁政策 B.拥有先进的手工业 C.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D.积极进行殖民扩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5701644 年”是中国的明朝时期,中国实行了“海禁”政策,并未废止,故 A 项错误;“在 15701644 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 12620 吨流入了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以纺织、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发达,美洲大量白银用于购买中国精美的手工业制品,故 B项正确;“重商主义”是

8、 15 至 18 世纪欧洲奉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故 C 项错误;明朝时期中国没有参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故 D 项错误。8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中国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社会基层大暴动,西方列强被这种全国性反帝怒潮惊呆了”。读下图,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大致位于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 1851 年 1 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的一次社会基层大暴动,位于陕西省,不是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故 A项错误;位于湖北省,不是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故 B 项错误;位于上海,不是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故 C 项错误;位于广西省

9、金田村,是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D 项符合题意。9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A.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B.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D.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梁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积极创办学会、学堂、报馆,推动变法活动,故 A 项错误;由材料“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得知,戊戌变法是在

10、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进行改革的,故 B 项正确;由材料“取法泰西,实行改革”“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通过变法向西方学习,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近代化的发展趋势,故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改革的具体措施,故 D 项错误。10“官办汉阳铁厂于光绪二十二年交盛宣怀招商承办,讫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呈部注册,遵照奏定商律办理。”19081911 年间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平均整体容量约为 29 万余吨,其中汉阳铁厂年均总产量为 12 万余吨(其中出口量约五万余吨),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的结论准确的是A.该铁厂创办于清末新政的大潮之

11、中B.于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一C.改变了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宰的格局D.以官办为始的中国近代工业化缩影【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铁厂创办于 19 世纪 70 年代洋务运动期间,不是清末新政时期,故 A 项错误。“汉阳铁厂年均总产量为 12 万余吨”中“出口量约五万余吨”,所以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三分之一,故 B 项错误。列强在这一时期并未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宰的格局并未改变,故 C 项错误。汉阳铁厂是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缩影,故 D 项正确。11“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

12、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原有的幻梦破灭了,现实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进步,“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迭次兴起,材料所述的历史时期是A.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前的思想论战时期C.甲午战争后的维新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探索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全盘肯定西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材料“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相符,故 A 项正确;辛亥革命前的论战突出在要不要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不是全面反对传统,故 B 项错误;维新运动主张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

13、改良,并采取托古改制的方式,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国民革命后,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12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下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国共政权的对峙。材料图表反映出 1927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中工人占 51%,这是由于中共工作的重心在城市;1928 年党员构成中农民占 76%,这是由于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故 C 项正确。1927

14、 年 4 月,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基本失败,蒋介石开始屠杀共产党员,故 A 项错误;B 项不是党员变化的原因;D 项内容出现在 1937 年,与材料内容时间上不符合,故 D 项错误。131944 年 11 月 7 日,经蒋介石与美国总参谋部的同意,赫尔利飞赴延安与中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会后赫尔利相信“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问,即使有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美国派代表飞赴延安与中共商谈的原因是A.开始意识到中共敌后抗战的重要性B.担心国共矛盾影响统一战线建立C.否定中国具备建立联合政府的基础D.担心国共分歧影响对日战争效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抗日。分析材料信

15、息可见,1944 年 11 月即抗战后期,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飞赴延安与中共会谈,会谈后认为“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分歧也不是很大”,说明赫尔利对国共合作抗日充满信心,从而反映美国派代表飞赴延安与中共商谈主要出于担心国共分歧影响对日作战的效率,故选 D。A 项“开始意识”和 B 项“统一战线建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C 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14美国学者弗德德里克泰维斯认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过渡提供了重要参考。下列史实能为此提供有力证据的是A.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公私合营的高潮B.中共中央针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C.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D.“一五”

16、计划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表现在,在工业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赁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这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过渡”时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故 A 项正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过渡发生于 19491956 年,而中共的“八字方针”是 1960 年提出的,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展开,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没有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一五”计划与材料内容不符,故 D 项错误。15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A.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B.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地位C.国际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