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952-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906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952-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试卷)-952-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试卷)-952-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试卷)-952-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试卷)-952-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952-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952-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高三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科试卷历史科试卷时时 间:间:7070 分钟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3232 小题,共小题,共 4848 分。分。)1. 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

2、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2.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 (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3 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侯。 ” 其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A. 为了满足春秋战国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 B. 属于新兴地主与没落贵族之间的斗争C. 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各类学说的质变 D. 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4 “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

3、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 ”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5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 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6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

4、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 ”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7西汉时期 103 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 74 郡,以南有 29 郡;西晋时期 162 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 86 郡,以南有 76 郡。与这种变化相关的因素是 A西晋的疆域比西汉疆域大 B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C南方的经济地位超过北方 D政治中心由北向南转移8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 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

5、(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9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业区的新型封建城市。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10. 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A. 东周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11武则天通过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

6、录 ,修改原则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后族武氏为一等” 。对这一举措理解最准确的是 A姓氏开始成为科举的隐形门第 B使武则天完成光宗耀祖的初衷C顺应当时封建经济发展的需求 D有悖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大诉求12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 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 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 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 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13司马光曾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 。这里的“言事官”是指 A. 丞相 B. 监察官 C. 内阁首辅 D. 军机大臣14宋初,内地人

7、民用铜钱向边民购马,但边民却将铜钱铸造成铜兵器,到处侵扰。为此,宋实行茶马互市,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药材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可用来说明 A. 边疆地区有较强的军事实力 B. 北宋时期经济模式大大倒退C. 经济政策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D. 守内虚外导致北宋积贫积弱15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

8、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16东西方思想文化具有相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反对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墨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逻辑王阳明和马丁路德都强调个人的主观作用 山水画和现实主义绘画都追求写实A. B. C. D. 17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 ,形成于荀子 ,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 “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民间广为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 。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18明代有学者

9、认为:“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 ”这反映其 A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B主张以教化缓解土地兼并 C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 D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19明人宋应星说:“(缙绅)稍有羡金,必牢藏,为终身与子孙之计。其在今日有钱闲著者,惟恐子息不生,耽耽访问故宦之家,子孙产存而金尽者,与行商坐贾有能而可信者,终朝俵放,以冀子钱” 。从中可以看出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缙绅借款无资格限制C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 D商业资本渐趋于活跃20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

10、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 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 B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C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2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B “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C “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D “科

11、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22.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D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23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规定:物品之转让,通过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契约的方式,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认的方式。这一规定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 严控被统治阶级的转让行为 B. 在法律

12、行为中强调程序合法C. 重视商品经济中的道德因素 D. 宣扬民主制度对公民的意义24有学者对罗马法做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可见罗马法 A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B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C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 D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25 “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叛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此话语最早可能出现于下列哪一文献 A 独立宣言 B 人权宣言 C 权利法案 D 德意志帝国宪法26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

13、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 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B. 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C. 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D. 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27威廉三世时期,事实上,内阁大臣仍由国王任命,首席大臣只听从国王,代替国王处理国家大事;但当时王位继承法却规定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凡国王的上谕均由有关大臣签署。这说明 A内阁已正式成为议会的一部分 B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制正在孕育中C内阁是法定的国王私人顾问机构 D立法权与行政权已被议会控制28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 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 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