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725-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二调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579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725-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二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725-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二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725-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二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725-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二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725-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二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725-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二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725-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二调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衡水中学一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1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共 48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8 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 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2.许悼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 ”许先 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B.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C.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D.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3.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 ,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 ”如河南僵师城, “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 。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A.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C.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D.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4.“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

3、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 ”材料观点说明()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 5.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繁 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 为一个特殊的等级” 。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A.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B.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 6.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拆(tuo)弛

4、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意在通过制度()A.扩大人才的选拔 B.培养个人的修养C.加强对官吏的监察 D.神化治人之“术” 7.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 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 ,究其原因()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B.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C.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D.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 8.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

5、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垂相制度走向解体 9.唐朝的科举制有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经 夏侯阳算经 (周牌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科试说文 字林等字书,录取后只在和专业相关的机构任职。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A.命题范围摆脱四书五经束缚 B.庶族地主参政扩大社会基础C.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D.重视培养官员的文化素质10.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 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 之谓也。 ”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 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三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

6、社会特征B.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C.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11.学者余英时在评价唐初三省制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三省制下的政事堂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唐初的三省制实行时()A.三省分工明确,互相制约 B.对三省和君主的权力划定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D.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缓和 12.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扩大了统治

7、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13.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 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 ”材料认为()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 14.宋嘉佑年间,王陶曾对仁宗说:“今政事无大小,皆决于中书、枢密,陛下一无可否,岂为人主之道哉?”材料反映出()A.宋代把相权分给中枢和枢密使 B.宋代相权有所扩大C.宋仁宗的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D.宋代极力削弱相权 15.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

8、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 并做出决定。 ”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16.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 963 年) , “数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凡其才力技艺有过人者,皆收 补禁军” 。乾德三年(965 年) ,又“令天下长吏择本道兵晓勇者,藉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网” 。宋太祖这样做是为了()A.加强国家边防力量 B.打击地方豪强势力C.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D.集中中央军事权力 17.元朝统一后,以极高的礼遇对待中原

9、著名历史人物,如兴建武成庙于枢密院,以孙子、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等人从祭。这种做法的实质是()A.弘扬中原文化传统以维护统治B.笼络汉族士人以缓和民族矛盾C.统一思想以维护皇权专制D.彰显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18.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 ,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 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C.发展商品经济 D.强化社会控制 19.史载唐朝附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附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专制皇权的强化C.贵族

10、制度的衰落 D.科举制度的成熟 20.明朝大浩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 , 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 。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 。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完善官员监察体系C.预防地方割据出现 D.利于规范官员行为 21.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 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 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 ”材料说明军机处 ()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11、B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22.“宋元以后,由于六部决策权和发令权发展,宰相的权力开始和皇帝的权力重合。 ”材料现象说明了()A.宰相权力受到六部制约B.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加强C六部开始成为决策机构D、权力制约体制日益形成 23.明以前各个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有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物代为摄政,而明代则规定,皇帝的叔父、兄弟以及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 。 “之国”的出现()A.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制度B.充分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C.有助于皇权摆脱支系牵制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24.“农功既毕,始牵牛车,

12、载其所有,求易既无,远行买卖,用其所致珍异,孝养其父母。 ” (易 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25.学者阎步克说:“后世儒家所着力申说的义和忠 ,就是从尊尊生发出来的;而 仁和孝 ,则是从亲亲生发出来的。 ”儒家这一思想()A.与宗法观念相通 B.是外儒内法的直接体现C.受佛道思想影响 D.体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 2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C.冶金技术的进步 D

13、.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27.西汉盐官有遍及二十八郡国的三十五处,铁官有遍及四十郡国的四十九处。盐铁官统属于中央的大农令。诸侯王国原来自置的盐铁官,也由大农所设盐铁官代替。这表明()A.官方垄断盐铁经营 B.政府严管盐铁业C.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D.冶炼业发展迅速 28.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表明()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 29.两汉时期, “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

14、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 ,干宝以“青蚊”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 。这说明魏晋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30.钱穆先生指出:古罗马奴隶多半来源于战俘,而汉代的奴隶则是农民主动离开土地,参加大规模的工商新生产;不是出卖自由,而是对国家法规的一种逃避。汉代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B.庄园经济的盛行C.编户制度的消亡 D.工商食官的出现 31唐代经济学家陆蛰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 。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 财,所

15、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 ”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 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 D.明清实行“田赋征银” 32.据史载,隋朝时期, “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 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 。材料表明隋朝()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33.北宋时有商人说:“士非我匹,若工农则吾等也(农与工)所食皆不过其劳。 ”明中叶以后“士商异业而同志”已不足为怪。这说明()A.封建重

16、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封建“四民”秩序有所松动 D.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34.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35.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36.(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 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 。这表明政府意在()A.增加财政收人 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C.增加粮食产量 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 37.有史书载,宋代“田制不立,吠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未尝考按,故赋人之利,视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