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621-广西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382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621-广西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621-广西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621-广西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621-广西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621-广西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621-广西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621-广西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桂林十八中 12 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历 史命题人:龙惠敏 审核人:苏裕明 注意:注意:本试卷共 3 页,答题卡 2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填涂,大题用黑色水性笔书写,否则不 得分。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6060 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计分,共计 60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

2、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 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2 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 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 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 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

3、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设置了中 书省 4.水排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冶铁工作效率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其后来瓷 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一品种是 A.白瓷 B.青瓷 C.秘色瓷 D.青花瓷 5.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 ,成为忠义的化身 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 A.关羽的忠勇 B.理学的推崇 C.人民的爱戴 D.经济的发展 6 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 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A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 “普天之下,

4、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7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 China。更有学者指出, China 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 China 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8.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 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

5、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维新变法 9 “超国民待遇”原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对外企来华投资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的说法。其实,这 种待遇在近代中国就已经出现。史学界认为: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 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据此解读,下列条款中外国取得“超国民待遇”典型的表现是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在沿海沿江增开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10.有学者认为:“从 1901 年到 1937 年新

6、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 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规定 A.所有安分传教之人,均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 B.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 C.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独由使馆管理 D.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清国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1.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 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 1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

7、。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 其中 19211935 年处应该填写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13、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 9 次 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 22 次会战的 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 496 次,占整个 抗战时期的 44,共伤亡 137.6 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 43。材料可以说明 A相持阶段,国民党积极抗战 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

8、保证 14. “日本作战计划,系图强渡黄河,破退华军。此项计划,于今已告失败。中国方面为保卫大徐 州所做的苦斗,显系此次中日战争中最大之会战。其结果,华方已获胜利,(日军)今兹遭逢惨 败,应无颜再向国内民众如此矜夸。 ”(纽约先锋论坛报)该材料评述的是 A喜峰口战役 B枣宜会战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151940 年 9 月 7 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 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 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由此可见 A国民党开始以游击战作为对日作战的主要方式 B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

9、游击战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 C游击战适应了当时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D国共两党己经对如何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策略达成了共识16.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 60 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20 周年 4 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50 周年 8 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60 周年 4 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 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10、 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17.1912 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18 1924 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 ”从材料可以得出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

11、族观念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人的思想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19.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 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20. 1930 年 6 月,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12、 ”这表明当时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看到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1 字林西报报道:1927 年 5 月 14 日,上海最著名的买办世家席宝顺的儿子以反革命罪被捕,五天后,以认捐 20 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5 月 16 日,上海最大的酒业商人赵继镛被以同样罪名逮捕,交 20 万元后释放;棉纺织厂主许宝箴的儿子以共产党罪名被捕,交 67 万元后释放。材料说明A.北洋军阀政府勒索敲诈资本主义企业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C.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安全的国内环境 D.国民政府在上海对企业征收重税以镇压革命22 国富论写到

13、:“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式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使能在国内外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100 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A. 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条件优越 B.建议西方工业资产阶级尽快打开中国市场C. 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D.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盛赞康乾盛世有利发展23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 “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

14、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 世纪 40 年代 B19 世纪 60 年代 C19 世纪 90 年代 D20 世纪 20 年代24.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一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 ”在此梁启超强调了A.新文化的民族性 B.新文化的排外性 C.新文化的创新性 D.新文化的差异性25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这一“对外体制”A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 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 D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26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 “新”的主要表现是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