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622-广西五市(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380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622-广西五市(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622-广西五市(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622-广西五市(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622-广西五市(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622-广西五市(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622-广西五市(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622-广西五市(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第 I 卷卷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24周公东征以后,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诸如“文之昭” 、 “武之穆” 、 “周公之胤”等分封在全 国各地。据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这说明周初大规模分封诸 侯A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B反映了扩大疆域的战略需要C旨在建立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 D以先代贵族为主要分封对象 25. 819 年,唐朝刑部侍郎韩愈冒死上奏谏迎佛骨表 ,反对朝廷推助佛教在中原的传播。险被唐宪宗处死,宰相极力劝谏,才免了韩愈死罪,

2、贬他到南方潮州做刺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佛教一度成为唐朝统治思想 B韩愈视复兴儒家文化为己任c此抗争恢复了儒家主导地位 D 唐朝时儒家地位一直不稳固 26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 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日:“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 ”这反映出宋代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 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 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27明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麻亩 征八两,木棉亩四两。栽桑以四年起科。又种桑,出绢一匹。不种麻及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匹” 。明太祖这一规定客观上A有利于

3、促进商业的发展 B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C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 D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 28表 2 为 19391942 年间华北地区的华资企业总体情况简表。该表数据说明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绩显著 B民族资本企业效益呈现曲折发展C民族资本企业因战争陷入困境 D民族企业为日军提供了大量物资 29担任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 ”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 B北伐战争 C义和

4、团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30 “一五”时期,在国民经济收入使用总额中,积累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占 24. 2%。而 1958 年至 1960 年三年,积累率分别提高到 33.9%、43. 9%、39. 6%。这三年积累额共达 1438 亿元,比“一五”时期全部积累率还增加 44%。中国 1958 年至 1960年积累率的提高A非常不利于基建规模的扩大 B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C可以优化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D为随后的经济调整奠定基础 31有学者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着考验,经历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据此,可以理解为它A。奠定了

5、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 B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C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2 “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 ,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这说明A雅典的社会结构有效制约了权力的滥用B雅典选举制度没有等级差别和贵贱之分C人人平等是雅典社会民主和自由的基础D轮番而治有利于雅典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33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 16 世纪初期到 17 世纪初期 之间上涨了 2-3 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 1520 -1599 年间提高了 2.3 倍;16 世纪的前 25年到最后 25 年,英国物价上涨 1.6

6、 倍,法国上涨 1.2 倍。 ”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A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C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34图 5 是美国大萧条前后的工业生产与零售物价指数(单位:%)示意图。据此对其解读正确的 是A经济危机发生后生产和消费能力低 B20 世纪 20 年代工业持续稳定繁荣 C经济危机前物价指数运行基本平稳 D一战期间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 35.1998 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估计超过 2.5 万亿美元,其中世界 100 家最大跨国公司占l3;有 90%的国家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都低于跨国公司的销售额;世界最大的 100 个经济单位中,51 个是企

7、业,只有 49 个是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家职能在经济全球化中逐渐被边缘化 B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D跨国公司是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经济实体 第第卷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 160 分。第分。第 36 题第题第 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 生都必须做答。第生都必须做答。第 42 题第题第 4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 世纪末叶以后,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

8、,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材料二大约从 18 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兰克(1795-1886)认为中国人是永远静止的人民,因而他对英国以强权打开中国抱着一

9、种欣赏与喝彩的态度。其他德国文化人也几乎都小觑中国,蔑视儒学, “孔夫子”在德文中竟然常被人们有意与“糊涂虫”谐音混用。英国散文家汤姆斯德昆西(1785 -1859)在他的作品-个服鸦片的英国人的自述中则带着更加厌恶的口吻描述中国。他说:“我经常想,如果被迫离开英国而住到中国去,生活在中国的社会和景物里,我一定会发疯。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7 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 18 世纪中后期开始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谈谈你对

10、 17 世纪以来欧洲人的中国观所发生变化的看法。 (15 分) 41 (12 分)表 3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发行的四套邮票简介。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任选其中两套纪念邮票,概括说明其内容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纪念主题的变化。(12 分。要求:史实清楚,说明充分,分析透彻)请考生在第请考生在第 45、46、47、48 四遒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四遒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做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

11、928 年,帝国主义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和扶植国民党反革命政权,决定作出有限的让步。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从巩固反动统治和扩大财源出发,便利用这一时机,于 1927 年宣告关税自主,并于 19 28 年 12 月 7 日颁布“海关进口税则” 。1929 年2 月 1 日该税则正式实行,这就是所谓第一个“国定税则” 1930 年 12 月 29 日,国民党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再经协议,颁布第二个“国定税则” 。以后又在 1933 年、19 34 年分别颁布第三、第四个“固定税则” ,由十二级税率改为十四级税率,税率也改为 5%至 80%-1929 年国民党政府关税收入为 2. 75 亿元,

12、1934 年增至 3.82 亿元,关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百分比由 1928 年的 41%,增加为 1932 年的 51. 75%。国民党政府虽然提高了进口税率,但不是关税自主如 1929 年的第一个“国定税则修因与日本帝国主义利益有抵触,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刁难,直到满足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日本帝国主义才同意与中国签约。19 33年“国定税则”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反对,仅实施年就夭折了。摘编自郭痒林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简明教程(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从 1928 年开始国民党政府推行关税改革的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上述国民党政府所推行的关税改革进行评价。 (9 分) 46

1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第一届国会选举于 1912 年 12 月至 1913 年 3 月进行,并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势力,以原革命派为主的国民党,以原立宪派为主干的统一、共和、民主三党(后合并成进步党)三大政治势力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展开活动。国民党与袁世凯“气味本难相投” ,“虽一时为苟安之计,相忍相和,然而相疑之心终不能免” 。为对付国民党,袁世凯一面策划消灭国民党在南方的军事力量;一面采取措施消解国民党在国会的多数,企图控制国会。1913 年 7 月,二次革命爆发。国民党一部分激烈派议员南下参加武力倒袁,大部分则滞留北京。其中有一部分是恋栈,一部分是想利用国会开展合法斗争。二次革

14、命失败后,国民党在院外的武装力量丧失殆尽,在国会内亦遭到重大打击,国民党议员对政府的态度软弱多了。摘编自耿云志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党参加第一届国会选举的主要目的。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在二次革命中失败的原因。综上概括国民党的主要特点。 (9 分) 47.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战后德国战争赔款的支付出现了特别复杂的情况。战胜国要求德国支付外汇,这就产生了德国马克的汇兑等一系列问题。德国战争赔款还可用一部分实物来偿还战时从盟友那里得到的借贷,在当时条件下以此方式反而比用外汇偿还战债更有利。早在波茨坦会议上斯大林便宣称,苏联并不

15、想要德国所储备的黄金,尤其对德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投资不感兴趣。正是由于斯大林的这一建议,苏联得到其他盟国同意,从西方占领区得到了一些额外的工业设备。1945 年共计有 40 万以上火车车皮的物资被发往苏联,其中 242788 车皮是粮食和被服,21834 车皮是物品和辎重财物,18217 车皮是农机设备。另外,还有大量的黑色和有色金属(45 万吨)被整车运往苏联。根据战争赔偿而得到的设备,被应用于苏联各个部门。例如源自德国康采恩的精密设备为苏联发展无线电定位仪器、无线电装置、发生和特殊电子管、两极管整流器、X 光透视管、无线电测量仪及其他电子产品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不过以上范例并不太多。而其他

16、盟国,尤其是美国将大量“德国科技精英”运回国,充分发掘和利用德国学者和工程师的聪明才智。摘编自 BA赫依费茨财经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苏联对战争赔偿要求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的战争赔偿对苏联的积极影响。 (6 分) 48(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唐)高宗统治时期肯定没有忽视法律。相反,法典以大致 12 年的间隔期,经过仔细修订并使之顺应时势,这比唐代任何时候都更正规高宗另一个远比他的前辈伟大的政绩是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因此,国家的首要的官员选举制在高宗时期得到了彻底改造。8 世纪盛唐时期实行的选举制度基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