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488-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103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488-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488-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488-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488-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488-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488-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488-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并填涂到答题卡上。 )1.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A铁制农具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皇帝宝座2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王因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

2、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3 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 “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 ,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A秦末农民战争 B唐中期安史之乱C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 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4 “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即使从政治实践看,这种平民化的特色也远甚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能体现材料中“政治实践”的是A郡县制的推动 B三省六部制的确立C内阁制度的建立 D科举制的实行 5 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

3、事情上做决策。 ”这位学者批评的是A陪审制度 B民主的滥用C公民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6. 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为太阳神之意, 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之意, 古兰经被称为真主之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相反,法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规范。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A人定法而不是神意法 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C具有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D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最完备的法律形式7.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 ” 这反映了罗马法A. 保持习惯法传统 B. 强调维

4、护民主法治的重要意义C. 崇尚自由和理性 D. 追求客观公正的解决现实问题8. “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的办法。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作者强调中国民主制度建设( )A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 B必须借鉴英国民主革命经验C要走独立自主创新之路 D与美国的民主之路大相径庭9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1721 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

5、 1732 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A英国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B世界政治文明的渐进性C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 D英国政治文明的复杂性10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11. 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 ;但也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这说明太平天国A比较注

6、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B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脱节C政策法令具有极大随意性 D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12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 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 ”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

7、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C 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14. 某和约批准后,清帝下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 , “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 。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A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以到长江口岸航行 B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15. 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

8、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 ”这体现的原则是A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D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16时任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联合西南将领通电全国,电文曰:“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痛禹甸之沉沦,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 ”材料反映的是A北洋军阀通电赞成共和以投机革命 B五四运动的爱国要求得到军人响应C北伐的胜利进军造成军阀

9、内部分裂 D日本全面侵华激起爱国将领奋起请战17.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 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的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毛泽东在 1954 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 ”这段话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A仍为政权的执政机

10、构 B与“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权C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D政协和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同等地位19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B.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C.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D.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2019 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 ,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A浪漫主义 B自由主义

11、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21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书中,在描绘列宁在 1917 年 4 月,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格勒时,他这样写道:“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弹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 ”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列宁领导的革命极大的震撼了世界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C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沉重的打击 D以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协约国集团分崩离析 22. 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 ,就是要对帝国主义和气一点,对反动派

12、(印度尼赫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苏联)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少一点,当时被作为修正主义外交路线被批判。这件事会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A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 B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C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 D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23二战结束的时候,在日本,盟军对其进行民主化改造过裎中,最高司令部发布了一系列命令,以外科手术的方式清除战时教科书中的军国生义、极端民族主义和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宣传内容。1946 年,盟军最高司令部要求日本政府审查新编的历史教科书,保证没有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的内容,盟军司令部则有最后审查权。这种对历史记忆的反思和修正说明了A历史记忆

13、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生命的一部分 B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政治进程的一部分 C一个民族的历史是通过历史教育建构、记忆和传承的 D历史是一个客观的进程,但历史记忆却是人为的建构 24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25.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

14、根本原因在于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小题,26 题题 18 分,分,27 题题 16 分,分,28 题题 16 分,共分,共 50 分。请将答案写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卡上)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年发耳,陛下发一朝之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 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