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48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082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48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48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48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48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48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48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48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会宁四中会宁四中- -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40 小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小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 40 分)分)1 “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 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2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3古希腊的城邦不同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

2、诸侯国,这主要表现在古希腊的城邦A始终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B小国寡民C王权强大 D长期实行贵族政治4罗马法的范围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法A不断调节社会矛盾的过程 B规范的体系至此最终确立C主张维护广大平民的利益 D已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痕迹5罗马法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使用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A 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C万民法 D 民法大全6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 1 9 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产生方式不同,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妥协性B法

3、兰西第三共和国参议院议员通过成年男子(除军人外)的普选产生C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D英国首相通过议会掌握了部分立法权71787 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深远影响是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确立了美国责任内阁制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8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 D外交主权9鸦片战争后,李鸿章对中国时局的看法是:“我朝处数千年未有

4、之奇局”“此三千年一大变局也”。这里的“奇局”、 “大变局”应指A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历史潮流 B列强侵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巨变C太平天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形势 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10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11一位生活在 1861 年的英国人,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英国正在纪念权利法案颁行 200 周年 B法国纪念共和制确立 100 周年C前往中国,到天津经商 D看到美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122009 年二三月间,圆明园流失的文物鼠首、兔首铜像在法国一家拍卖行被拍卖

5、,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鼠首、兔首铜像被盗于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131892 年 11 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 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 D同盟国会员在日本的活动141896 年,外国商人来华经商,他们最远可到达的通商口岸是A重庆 B南京 C汉口 D上海15钓鱼岛作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日本强行割占钓鱼岛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6、 辛丑条约161912 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171912 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 B实行与美国一样的政治制度C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 D确认了国民的权利和自由18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年)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年)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年)19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为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而实行的一

7、项基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族选举制度20毛泽东在 1954 年召开的某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 ”该会议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2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非命 )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一特征? A精耕细作 B铁犁牛耕 C自给自足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脱离22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图一骨耜 图二石犁 图三铁制农具A夏商周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耜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农

8、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23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铁农具 B.牛耕 C.曲辕犁 D.筒车2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 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 B C D25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主要途径是: A水利工程的兴建 B各国诸侯实行变法运动C私田的大量开垦 D铁犁牛耕的逐步使用26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9、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7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自耕农经济出现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 B C D2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 B产品仅供国内消费C生产形式以大作坊生产为主 D生产技术主要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29明朝中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出现的手工工场以官办手工工场为主 生产规模受到严格限制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兴起A B C D30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

10、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31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 ”该诗反映的现象是A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 B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C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D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32关于我国唐朝时期的商业,表述正确的是A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C市场交易开始使用纸币 D商业市镇大量兴起33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B唐代“市

11、”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氏“交子”D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粤商34 “客行田野问,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商人众多 商业繁荣 经济破败,田地荒芜 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A B C D35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出明中叶以后中国商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A.商人长途贩运 B.国内商品市场连为一体C.南北交通发达 D.“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成为主流36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 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西汉长安B唐朝前期洛阳 C北宋开封 D南宋临安37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 ,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 ”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