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425-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079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425-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425-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425-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425-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425-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425-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425-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明一中上学期学段考试高高 三三 历历 史史 试试 卷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C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2秦始皇临死前欲重新改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有学者认为,这人为地造就了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并

2、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材料说明A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 B秦朝王位继承不尊宗法C宗法不尊助推了秦朝灭亡 D相权扩大影响皇权加强3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4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 ,两宋 300 余年间基本上做到“无内乱” ,没有出现宗室谋篡、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以及因其而引起的内讧、残杀。这反映出两宋时期A “家天下”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制度建设预防措施执行较好C士大夫集团与皇权相对制衡 D传统伦理道德秩序得以重建5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

3、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 ”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A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 B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C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 D内阁大学士参与最高决策6唐德宗曾云:“通商惠人,国之令典。 ”大臣陆贽也认为:“商农工贾,各有所专,凡在食禄之家,不得与人争利。 ”唐宪宗令:“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 ”这反映出唐朝中期后A商人逐利风气盛行 B承认官商的社会地位C曾短暂放弃抑商政策 D政府重视商业的社会价值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 “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

4、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8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9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10 “到了 1919 年,中国的政治主体学生、教育者、农村有实力者、城市商人、政府公务员、工会以及军人充满着被压抑的爱国主义激情。

5、 ”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不得人心 B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深重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工人阶级开始发挥领导作用11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 ,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 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 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12美国从 1805 年开始对华输入鸦片,据不完全统计,18051837 年的 30 多年间,共向中国输入鸦片 14169 箱。为此美国人丹涅特就曾说过, “鸦片贸易,就像奴隶和酿酒厂一样,成为许多美国大资产的基础” 。这说明美国对华输入鸦片A主要

6、是寻找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 B主要目的是扩大在中国的市场C主要是为美国经济发展积累资本 D为美国黑奴贸易提供资金支持13中国社科院张海鹏教授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 ;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 。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这里所指的过渡期是A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 世纪八九十年代C20 世纪 20 年代 D抗日战争时期1419121920 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 9 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 12%13%之间。这个

7、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清政府的专制、腐败 B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C欧洲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151944 年,正面战场丧失国土 20 多万平方公里,但国统区农民所负担的田赋却由 1943 年的6200 万石增至 8000 万石,1 945 年增至 1 亿石,从而保证了正面战场官兵和非农业人口粮食供应。这说明了A国民党政府对农民的剥削严重 B在农民的支持下,抗战进入反攻阶段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保证 D国民政府牺牲农业来发展非农产业16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

8、、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 “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 ,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雅典民主A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C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D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17公元前 300 年,古罗马公布的法律给予了公民就任何官方作出的资本判决上诉的权利,同时期的另一个措施是要求半数的祭司团成员为平民。这些举措A体现出罗马法律的普遍公正性 B表明祭司在当时具有法律特权C重视维护罗马公民的权利保护 D一定程度上削弱祭司的司法权18有一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张消灭宗教

9、的狂热和不容异说。他们可能是A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B西方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先贤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D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191800 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人均收入的差距大约 3:1,而到1914 年时这一差距增加到约 7:1。这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落后的政治制度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动荡不安20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这揭示了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0、的重要意义 B经济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C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归宿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势在必行21有学者指出:“在专制时期,国王是权力的重心;专制制度消灭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19 世纪开始,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到 20 世纪,只有下院才是真正的权力机构,其他两个部分已沦为陪衬了。 ”英国权力重心转移说明英国A民主权利获得保障 B民主色彩日益浓厚C国家政局很不稳定 D内阁占据重要地位22自 1962 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

11、合运用23苏联在 20 世纪 30 年代派城市干部进入农村去打击和消灭富农;而富农则采取毁灭牲畜、酝酿反对活动和拒绝服从政府等手段实行反击。苏联的农业集体化A为中国的农业集体化提供了经验 B推动了苏联“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C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D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41901 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1902 年,司法部长根据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A奠定了福利国家的基础 B旨在规范资本主义经济秩序C宣告摒弃自由放任政策 D体现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二、材料

12、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25题13分,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 分)材料一 宋朝时开始出现的地方性镇市、集市(草市) ,在明中叶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对各地自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调剂作用。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人口逐渐聚集,越来越多地吸引外地商业资本,逐渐发展为专业性市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区工商业中心的性质。这类市镇以江南地区最为普遍,如以棉织业为主的松江朱泾镇、以丝织业为主的苏州盛泽镇、湖州南浔镇,都是人烟繁庶,名闻全国。传统的政治型城市,如北京、南京、杭州、广州之类,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其本身的经济职能也在明显强

13、化。由城市到市镇,再到星罗棋布的乡村集市,构成了一个个较大的地区贸易网络就这样逐步形成。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1832 年,阿美士德号商船在上海停留期间,传教士郭士力说:“上海地位的重要,仅次于广州。它的商业十分活跃。如果欧洲商人准许来上海贸易,它的地位更能大为增进。外国商品在上海的消耗量很大。这样大的商业活动区域,以往一直被人忽视,实在太令人奇怪了。”船主胡夏米还给东印度公司报告说:“和上海自由进行贸易得到的利益将是无法佑计的。 ”1843 年后,上海开埠通商对外贸易状况如下:表 3 从上海进口的外国船只数目及货物载重表年份进口船只数目货物载重184444 艘8534 吨184913

14、3 艘52547 吨1852182 艘78165 吨1855437 艘157191 吨摘编自郑学檬等简明中国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城市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7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的对外贸易状况,并加以简要评价。 (6 分)26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时间大事1947 年 6 月 5 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1947 年 6 月底 7 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1947 年 7 月 9 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1947 年 8 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1947 年 9 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1948 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 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 等编制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