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42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076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42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42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42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42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42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42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42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明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三明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一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选择题(本大题共 4848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1 1 分,且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分,且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2 清史稿中记载:“先

2、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 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3 唐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以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这说明隋唐的三公A负责军事、行政与司法大权 B是秦汉时期三公制度的强化 C履行丞相职责 D务虚不务实4.“从

3、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5.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分析数据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 省区 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126741583陕西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191311520539511广东7212707

4、11959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7.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8、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受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

5、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11.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 B杜甫 C李白 D王维12.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 “不求形式” ,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连,其画作多表现“隐居” “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A山水画 B人物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13.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

6、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国无世界知识 B中国科学落后 C中国军事的落后 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14.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百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军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 ”上述事件发生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51895 年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

7、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这一规定折射出日本的实际目的是A从清政府手中割占朝鲜B废除清朝与朝鲜国间的条约C奠定日本独占朝鲜的基础D迫使清朝承认朝鲜的独立16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7.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

8、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这部著作是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新学伪经考18.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C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1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 ;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 。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到“上升”的转折时期。从政治文明的角

9、度来看, “沉沦”和“上升”的转折点是A辛亥革命 B 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20蔡元培在 1916 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 ”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B与现代化进程相悖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21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 月 10 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10、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22. “考试本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制度英国首先仿行考选制度,美国也渐取法,大凡下级官吏,必要考试合格方得委任但是只能用于下级官吏,并且考选之权仍在行政部之下在君主专制国中,选拔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 ”孙中山的这一议论旨在说明A考试权能为共和体制服务B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科举制是专制主义的工具D考试权体现西方自由平等25.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上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

11、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C全面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27.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和 90 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28.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下列对近现代重庆地方历史史事的解读,正确的是重庆史事史事解读1897 年,重庆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渝报诞生,宣传兴民权、改科举

12、,鼓吹救亡图强。渝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1911 年 11 月 22 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夺取廷在渝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1937 年 12 月 1 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1952 年 7 月 1 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属于“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A. B. C. D.29.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观点与该

13、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30亚里士多德说:“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这些法庭的权威日益增强,历任的执政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 ”这样的批评是因为雅典 A司法权被梭伦操纵 B民主制度的弊端显现C德才之人遭到排斥 D陪审法庭垄断行政权 31.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14、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 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 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 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 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32.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 ,一是“效率的部分” 。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 D.共和制和议会制33有学者指出:“从 18 世纪 7080 年代起,一直到 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B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C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D议会开始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