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445-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023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445-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445-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445-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445-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445-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445-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445-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48%(本大题共 48 小题,每小题 1 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 落时代、封 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2.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 120 余字,大意为西周康 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 、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 包括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反映了西

2、周的青铜冶炼技术A B C D 3.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A B C D 4.唐朝元和年间(806820) ,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 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5.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具 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3、”“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学而优则仕 B.分科考试 C.以文治国 D.公平竞争 6.明成祖朱棣设立了内阁制,清朝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以下不属于这两个机构共同点的是 A.设在皇宫内部,便于皇帝处事,利于保密 B.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 C.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 D.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7.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 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 (债) 者。 ”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落后性8.“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

4、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 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新全球史中提到的 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 9.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A 年代久远B存世量大C造型别致D工艺高超 10.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 史信息主要有 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B C D 11.下列表述所体现的经济思想不同于其它几个的是 A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

5、末,故生不遂。 B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富绅,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 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C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皆本也。 12.陈旭麓先生曾说过,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B.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 C.“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D.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 13.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

6、,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 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A满汉官僚的矛盾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4.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 一时期的是 福建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 织工厂 外国在华创办的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 B C D 15.“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 与材料中“议约”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鸦片战

7、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B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 C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D全力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17.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 月 10 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 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 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18.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

8、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19.五四运动期间发生的部分大事如下:5 月 4 日,北京学生火烧赵家楼被捕;5 月 6 日,北京商会 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抵制日货;5 月 28 日,天津商会公布提倡国货办法;6 月 5 日,上海学生邀请 商会致电大总统、国务院;6 月 6 日,上海华商电车公司工人罢工,南京罢市、宁波罢市。据此, 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 资产阶级对学生运动给予有力支持 各阶级联合领

9、导了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A B C D 20.年,为迎接“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纪念“中共二大”召开 90 周年,上海静安区中共二大会址纪 念馆特推出系列展览。中共二大最杰出的历史贡献在于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制定了切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 确立了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决定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 21.1926 年底,钢铁巨人斯大林深深关注着中国革命。他有一段铿锵有力的著名论断被 中国共产党人反复引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 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 ”这里“武装的革命”指的是 A北洋新军 B国民革命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八路军 22.曾有一首

10、山歌:“苏区政权一枝花,花根扎在穷人家,贫苦农民有了党,红色政权遍 天下。 ”流行一时,这首山歌流行于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3.金一南苦难辉煌记载:“3 月 31 日,中央红军除九军团继续伪装主力在乌江北岸 迷惑敌人外,其余全部南渡乌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蒋介石几十万追兵和一大群碉堡 封锁线都被摔在了身后。 ”此事发生于 A八七会议后 B第五次反“围剿”中 C遵义会议后 D渡江战役中 24.下列关内关外抗日救亡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中共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八一宣言” 西安事变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25.沛县文史资料选辑中

11、有这样三段文字(注:沛县位于江苏徐州):(一)1940 年 12 月 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沛,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历一昼夜,斩获甚众,毙日大佐一 名,我胡团长壮烈牺牲。 (二)1941 年,国民党沛县游击队拔除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 (三)1943 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沛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材料 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A国民党主要在敌后抗战 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用游击战 C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D国民党只在正面战场抗战 26.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 争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近代民主

12、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27.右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此图箭头所示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建立 B毛泽东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反攻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8.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 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9. 光绪七年(1881 年),广东

13、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 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 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30.下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 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31.下列图片可以反映的是建国后中共在不同时期实

14、行的农村政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19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C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32.1971 年中国领导人利用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日本的民间交往,推动了被誉为“小球 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乒乓外交”反映了中国领导人灵巧微妙的外交技巧 B “乒乓外交”表明中国的国际战略意图发生变化 C “大球”比喻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中美外交关系 D “小球”转动“大球”是因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影响巨大 33.1981 年 9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 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