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43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020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43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43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43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43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43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43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43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建省三明一中福建省三明一中-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第 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他所说的 “风骚”主要是指 A唐诗和宋词 B 诗经和楚辞 C楚辞和汉赋 D 诗经和汉赋 2、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 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以法治国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3、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

2、“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 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 事禁中,希见卿相。 ”由此可见, “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类似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命令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4、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 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 。材料说 明 A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 B三公九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 C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 D郡县制度推动了中

3、央集权加强 5、朱子(朱熹)云:“若在理上看,则是虽未有物已有物之理。 ”此语旨在 A规范道德准则 B揭示事物本源 C发现人性本质 D论证天人关系 6、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B.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7、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 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 “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8、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4、士大夫 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 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9、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 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 ”据此可知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 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 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10、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和 90 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 前后相

5、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1、近代列强在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取权益。在这一过程中, 马关条约 的特殊性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 A割地方面 B赔款方面 C通商方面 D投资方面 12、严复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中学有中学之体用, 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在此,严复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中体西用 B西体中用 C体用一致 D体用两分 13、1923 年,陈独秀说:“

6、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 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 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14、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 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应当时中共 中央 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15、以下所示摘选自危机应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

7、府的对策一书的目录。它反映出作者的主要 观点是第三章 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第 1 节开展对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第 2 节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第四章 国民政府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第 1 节国民政府政治上的变动第 2 节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A七七事变后政府开始调整与中共政策 B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继续妥协 C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全面应对危机 D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倡导全面抗战 16、下面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 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反映的 历史事件是 A中共成立

8、B红军长征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7、苏格拉底认为:“快乐不应该是人追求的目的,善才是一切行为的目的。快乐是受感情左右的, 善是经过反思的,能给人带来幸福的东西。 ”这表明苏格拉底( ) A认为道德是获取知识的基础 B 追求理性主义道德观念 C反对人们追求现世的快乐 D追求人文主义道德观念 18、柏拉图在谈到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 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 不成文的。 ”这主要表明A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雅典没有以法律来约束公民C雅典民主政治的极端不公正 D雅典直接民主制导致体制

9、危机 19、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 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重视证据 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 20、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 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 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21、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10、”材料表明 A蒸汽机的改良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引发了工业革命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D科学理论发现迅速转化为工业生产力 22、1788 年 7 月 10 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 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23、 “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 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 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

11、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24、1952 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 亿 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 1940 年增加了 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 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25、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

12、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 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 (和睦) ,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 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 守

13、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 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3 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 分)(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 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 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 分)26、1619 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三个渐进的“转变” ,同 时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转变”是由君主制转向民主制,民主制里面包括“虚君” ,包括君主立宪。第二个 “转变” ,是由农业国家、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这也是一个进程。从 16 世纪,甚至可以说是从 l5 世纪开始,进入到近代,欧洲可以说是加速度前进,一个世纪和另一个世纪有很大的不同,甚至 几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