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35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898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35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35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35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35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35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35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353-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安溪八中-高三年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文科)历史试题(文科)命题人:李贵林 -11-5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 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A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2 史载

2、:嘉庆十年,有个叫何元琅的御史,给皇帝上了一个请酌改军机处名目的奏折,理由 是“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 ” 此事反映了军机处A. 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 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C. 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 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 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 自拆毁而取

3、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以 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A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C “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D “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5恩格斯指出:“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 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 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其中“这些机构”是A内阁 B联邦议会 C帝国议会 D巴黎公社委

4、员会6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 ”这一分析试图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7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说:“我们的国父们认为自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缺少 言论和集会自由,讨论将变得毫无意义;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 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的表达不满以及

5、提出补救的方法。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 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此番话体现了美国大法官的权力是 A言论自由权 B司法审查权 C司法解释权 D弹劾总统权 818401842 年的鸦片战争以南京条约的签署宣告了中国战败。事后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 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理性的 角度看,清政府此举是 A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反思有限 B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想尽量保持自己天朝上国的颜面 9下左图为一张已经发黄的传单图片,下列关于此传单图片的说法错误的是A内容纯为欺骗宣传,与事实完全不符 B宣传

6、目的是为了削弱我抗战军民士气 C此传单包藏祸心,为日本的侵华服务 D体现了抗战初期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10研读右上图,此图反映的军事行动 A表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B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 C主要为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1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图一 图二 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 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 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 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 121918 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

7、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13下图所示为 1920 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部分) ,由此可见1920 年 5 月 4 日 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 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那时候,干预政治的 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荒唐的中 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 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

8、了一年14孙中山说:“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 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 ”孙中山这一认识基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5中国近代一整体军事战略部署方案说:“先定三湘(湖南) ,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该方案最有可能出现在A. 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6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 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

9、,则一切包 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 ,1930 年 5 月 24 日)这说明当时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17.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 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 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8. 图 1 和图 2 反映了

10、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 a 年和 b 年分别指A1921 年和 1922 年 B1927 年和 1928 年C1937 年和 1938 年 D1949 年和 1950 年 19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 19381940 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 会战、1 939 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火,地域涵盖 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 810 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 20 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 263,251 人,同时也付出了 l,019,911 人的重

11、大伤 亡。 ”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 19381940 年间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2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 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B抗击外国侵略 C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D民主革命 21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 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这部法律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 年)

12、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年)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5 年)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 年) 22年 11 月 8 日将召开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有人曾用“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拨乱反 正”、 “历史跨越”、 “世纪之交”等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下列关键词与重大历史事 件的对应不正确的是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中共一大、遵义会议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C拨乱反正、历史跨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D历史跨越、世纪之交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231953 年选举法规定实行“同票不同权”,即:城市选民每 10 万

13、人可选 1 名全国人大代表,而农村选民则每 80 万人才可以拥有 1 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规定的目的是A. 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B明确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C为三大改造提供法制保障 D促使农村尽快开始城市化进程24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 1979 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 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 B C D 251802 年出版了圣西门的日内瓦书信 ;1808 年出版了傅立叶的第一部著作不成熟的理论,

14、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 达的经济关系之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上述材料表明 A空想社会主义只适合未来社会 B空想社会主义已经超越当时经济发展阶段 C思想的进步受经济发展的限制 D随着经济进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定实现 26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 “是专制的、不 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271917 年 10 月 24 日,列宁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我写这封信是在 24 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 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我力劝同志们相信,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 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下列对该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A列宁希望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B该信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并巩固政权C客观上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D列宁在中央委员会内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威 28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 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