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308-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877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308-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试卷)-308-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试卷)-308-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试卷)-308-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试卷)-308-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308-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308-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四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北京市四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共(共 484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计分,共计 4848 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古书记载,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B.社会性质发生变革C.封建宗法制趋于瓦解 D.边疆诸侯争霸中原2.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的机遇和条件的是( )A

2、.贵族势力弱,变法阻力小 B.秦孝公参与诸侯争霸的欲望 C.秦国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D.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3.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 ,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4.史书曾称颂北魏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均田制 B.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C.实行三长制 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5.唐

3、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 ”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崇尚佛教,敕封活佛A. B. C. D.6.下列对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表述错误的是( )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 B.太学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C.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D.严格“恩荫”制,防止垄断官位7.史书记载:“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 ,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宣慰司

4、8.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西汉设立中朝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北宋设立枢密院 明朝设置内阁A. B. C. D.9.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10.右图中数字代表了康熙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捍卫国家主权而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其先后顺序应是( )A.B.C.D.1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促进井田

5、制瓦解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 B. C. D.12.墨子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C.农民积极性大为提高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1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唐政府( )A.对全国各城市实行统一规划 B.关注各种商品的质

6、量C.推行官买官卖的垄断政策 D.重视城市商业的管理14.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与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在经济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是( )A.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生产 D.使代役租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15.宋高宗说:“广南市舶,利润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几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此谕主要强调应( )A.重视海外贸易 B.重视官吏选拔 C.减轻人民负担 D.改变抑商政策16.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 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土地私有

7、制的发展 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17.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品种繁多,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珐琅彩 五彩瓷 青花瓷 白瓷 青瓷A. B. C. D.18.“锦上添花” 、 “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B.唐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D.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19.读右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朝的商业(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有明显的地域性专业生产分工黄淮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繁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A. B.C.D.20.据资料统计,

8、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是( )A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21.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 ,要“克己复礼” ,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一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22.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

9、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A.“兼爱” 、 “非攻”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认识C.君主集权的理念 D.人定胜天的思想 23.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24.下列主张属于宋明理学思想中“认识论”范畴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 、 “格心”C.“成贤成圣” D.“齐家平天下”25.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中最早反映了明清时期时代要求的是( )A.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B.政治上要“趋

10、时更新”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6.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在得民”“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人伦者,天理也”A. B. C. D.27.20 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A.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D.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28.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因佛教而发展的艺术有( )话本 绘画

11、 北方民歌 石窟造像A. B. C. D.29.绘画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为宋代货郎图 ,此图可用于直接研究的主题是( )A.活跃的商品经济B.风俗画盛行C.丰富多彩的民俗D.生动的市井生活30.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形式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A.楚辞与汉赋 B.汉赋与唐诗 C.唐诗与宋词 D.宋词与明清小说31.以下与京剧的形成无关的是( )A.乾隆末年,为给乾隆祝寿,徽戏班进京B.道光年间,湖北的汉剧进京C.同光年间,在京艺人的互相吸收借鉴D.1905 年,拍摄电影京剧定军山32.我国的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

12、是(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 有助于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A. B. C. D.33.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34.在 19 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 年至 1894 年 20 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 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 986

13、.7%。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3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儿童读圣书,居民听教化等则在礼拜堂进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 )A.开始向西方学习 B.追求平等的政治生活C.主张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36.1872 年到 1875 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 120 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 15 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 ”1881 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37.19 世纪 70 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