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302-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870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302-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302-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302-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302-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302-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302-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302-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朝阳区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卷历史试卷 .1(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第 I I 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4848 分)分)本卷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雅典城邦成员的法律权益及社会地位不尽相同。一些享有一定政治权力的人,他们或许是最贫穷 的不得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些人是雅典的 A.公民 B.农民 C.平民 D.人民2.英国学者约翰索利在雅典的民主中写道:“20 世纪 30 年代,卫城北坡的一口井里,出土 191 片陶片陶片上全写着太米斯托克利,分属 14 个人的笔迹。显

2、然这些陶片是预先准备好,打 算说服群众反对太米斯托克利之后,发给他们使用。 ”下列理解准确的 A.实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B.陶片成为驱逐政敌的工具 C.彰显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D.是民主普遍性的集中体现3.有学者称罗马法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天才的法学家们的思想;第二个阶段,权 力支持下的效力;第三个阶段,不断加以增减修正和完善以致形成体系。其中第三个阶段出现于 A.王政城邦时期 B.贵族共和时期 C.东罗马帝国时期 D.元首制确立时期4.“这一场的崛起分享着昙花一现的荣耀,里斯本取代了威尼斯成为香料交易的贸易中心,西班牙 的哈布斯堡王朝在美洲源源不断的金银资助下一跃成为欧洲最强

3、大的君主。 ”这则材料描绘的景象 大致出现于 A.13 世纪 B.14 世纪 C.15 世纪 D.16 世纪5.约翰威克里夫坚信“圣经是信心的基本” ,最终于 1382 年完成了英文版圣经全集译制。此 举 A.标志着新教诞生 B.推广了民族语言 C.确立了君主专制 D.加速了殖民扩张6.“除了艺术和建筑,文艺复兴也的的确确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变革, 思想深入人心。 ”在“ ”填写较为恰当的是 A.平等主义 B.批判主义 C.世俗主义 D.浪漫主义7.在西欧, “小麦的价格从十六世纪初到世纪中未有上升,而在世纪末却涨到了四倍于世纪中的价格”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风调雨顺农业获得大丰收

4、 B.贵金属大量输入冲击市场 C.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D.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的革新8.“面对海上航行的竞争者,荷兰联省共和国政府、阿姆斯特丹市及私人贸易公司于 1602 年创立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图垄断印度与荷兰之间的贸易。 ”这家公司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有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西班牙 C.英国与葡萄牙 D.英国与法国9.“英国革命圆满落幕了,我们不能不被它独有的特征所打动。这里,只有在这里,13 世纪的君主 制保存到 17 世纪而延续;而后没有议会代表的同意,任何立法文件都不能出台。 ”其意为 A.肯定了逐次渐进的模式 B.权力的更替未引发动荡 C.遗留下君主专制的隐患 D.推崇

5、内容与形式的创新10.“美洲的殖民地为欧洲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初级产品,从而扩大了英国的土地基础。在十八世纪后 期,美洲的土地还成为欧洲过剩人口的接收地” 。其意为 A.欧洲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 B.促使英国于北美殖民区域的急剧扩大 C.美洲的殖民开拓了新市场促进新分工 D.北美取代西欧占据世界市场中心地位11.1787 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条文中体现出 A.人权至上 B.制约王权 C.三权分立 D.议政合一12.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明确规定“维护人类自然的不因时效而消灭的人权。这些权利是自 由、所有权、安全与面对压迫的反抗” “每一个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没有界限,其唯一界线即是保 障社会其

6、他分子享有这些相同的权利。这些界线只能由法律给予确定。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高度弘扬了人权与法治观念 理论源于启蒙学说自然权论 首次庄严宣告“人人生而平等” 推动了美国 1787 宪法的出台A. B. C. D.13.这是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新思想几乎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而在政治上他们开始质疑长 久以来的君主制,通常将政府视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这就逐步构成了对当时 政治秩序观念的挑战。这一时代大致于 A.15、16 世纪 B.17、18 世纪 C.18、19 世纪 D.19、20 世纪14.乔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 年)德国经济学家,主张理性地保护能增加国

7、家财富 的幼稚工业,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贸易。下列对其观点评价准确的是 提出于德国四分五裂时期 主张国家对经济有限干预 其观点不符合工业化潮流 对后发工业国有较大影响A. B. C. D.15.“谁能想得到那样的一场战争,打破了欧洲大陆的贸易壁垒,废除了阻碍技术发明和劳动力自由 流通的行会。 ” “这场战争”是指 A.英国光荣革命 B.北美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拿破仑战争16.“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19 世纪 30 至 40 年代在西欧广为流传,它主张整个社会应作 为整体,基于公众利益对社会财富给予管理和分配。恩格斯指出“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 为 18 世纪学者们所提出的

8、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据称是更彻底的发展。 ”下列对其理解准确的是 体现出对公正、平等社会的追求 力图对启蒙思想进一步深化提升 致力于减缓工业化以来社会问题 社会演进推动学说新分支的产生A. B. C. D.17.家庭功能是家庭多方面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它总是与社会变化密切相关。工业革命后逐步 呈现出日趋明显弱化的家庭功能是 A.经济功能 B.生育功能 C.情感功能 D.休息功能18.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1922 年) 极盛时在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巴尔干半 岛、中东及北非广阔的属地。下列解 读合理的有 帝国一度掌控了欧亚陆路贸易通道 客观上担任过联接东西文明的角色 阿里改革开启了与近代西方

9、的接触 凯末尔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终结者A. B. C. D.19.在某部史学书籍目录中,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应属于下列哪一章节 A.农耕者与中亚游牧民族 B.工业文明的演进与反弹 C.欧洲人在印度洋的探险 D.对超级大国霸权的挑战20.有人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 年)称为“焦虑的时代” 。不确定性、创伤、悲观等情绪充 斥着科学领域、政治领域及当时的各个方面。下列论据属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有 经济出现大萧条 法西斯势力猖獗 创立狭义相对论 荒诞派戏剧诞生A. B. C. D.21.在研究罗斯福新政过程中有人提炼出“新政施力的三条主线” ,其中“ ”可填A.通过了专利法,

10、确保发明人正当权利 B.推行工业国有化,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C.颁布农业调整法 ,稳定农产品价格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大企业发展【1】经济基础产业的重新组织和重新推进 如: 【2】恢复美国在世界市场有利地位的政策 如:放弃金本位,提高美国商品国际竞争力 【3】寻求新的社会妥协,是新政精华所在 如: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 ,改善劳资关系22.“在 20 世纪中期发生的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冲突中,一方自称为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 动,另一方的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 。这一冲突是 A.美苏双方于远东的直接交战 B.美苏冷战出现的第一次高潮 C.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的产物 D.冷战全局背景

11、下的局部热战23.杜鲁门主义的续篇记有:从 1948 年到 1951 年美国共向欧洲提供了大约 131 亿美元的援助; 受援国被要求美援必须用以购买美国物品和技术,并确定以美元为结算单位;受援国家部分工业发 展要接受美国监督;必须打破各国间贸易关税壁垒等。该项援助 A.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诞生 B.是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 C.标志战后国际贸易体系形成 D.正式启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4.有人说在日本崛起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现代化历程,一次来自内部自发,一次来自于外部强 力。其中,与第二次密切相关的是 A.列强战舰厉兵秣马逼迫开关 B.中国是列强全球扩张主方向 C.美国对日从打压削弱到扶植

12、 D.计划经济体制在欧亚的延伸25.戴高乐(18901970 年)于 2005 年荣获“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称号。1913 年从军;1940 年号召抵抗德国侵略成为“自由法国”的领袖;19531958 年隐退,撰写战争回忆录 ;1959 年 任第五共和国总统;1964 年促成中法全面建交;1966 年法国正式宣布脱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保 留联盟的成员国身份。下列说法准确的有 “为法国而战” ,亲历两次世界大战 见证法兰西共和国诞生的曲折历程 签署罗马条约 ,加速一体化进程 推行自由独立政策,冲击两极格局A. B. C. D.26.“德意志统一”与“两德合并”是人们对近代以来德国两次统一的习惯性称谓。这两次统一的共 同点是 A.东部地区被西部地区合并 B.促成欧洲格局重大变化 C.经济需求决定了统一进程 D.确立联邦议会共和体制27.“TPP 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在年 10 月签约国达 到 12 个,该组织被一些学者称作“经济北约” 。对其 解读准确的是 A.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 B.亚太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C.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与集团化的产物 D.战后经济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的里程碑28.年底,专家们对国际形势提出了这样的预判:新的一年仍会是大国平衡之下的总体稳定以及动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