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297-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12月月考 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839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297-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12月月考 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297-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12月月考 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297-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12月月考 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297-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12月月考 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297-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12月月考 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297-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12月月考 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297-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12月月考 历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届高三 12 月月考历 史 试 题(满分:100 分,时间:6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6 题,48 分)1、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这表明分封制( )A.扩大了地方权力 B.推动了经济发展 C.强化了中央权力 D.促进文化整合2、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楚国下令“书土田”, “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2、 )A.实行重农抑商 B.增加财政收入 C.抑制土地兼并 D.打击豪强势力3、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4、司马迁认为,图 1 所示地区“天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汉时期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作为全国道路网络的中心,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贾思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A. B. C. D.5、西汉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如

3、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西汉前期,起到“拨乱反正”作用的措施是( )A.吸取秦亡教训,分封同姓王 B.奉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C.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推行盐、铁的统一生产和销售6、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 B.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的双重影响来源:学.科.网Z.X.X.K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 D.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7、732 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

4、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 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 来源:Zxxk.ComC.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 D.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8、宋仁宗(1022-1063 年在位)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 ”这种状况的影响是( )来源:Z|xx|k.ComA.加重财政负担造成积贫积弱 B.扭转了在边境的军事弱势C.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 D.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9、1867 年,总理衙门指出,华商投资外轮企业或自买、租赁轮船交洋商代理, “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

5、权尚可归华商自主”。同年,清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外航运贸易。这一政策( )A.强化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 B.表明洋务派投资开办民用工业C.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 D.抵制西方列强对航运业的垄断10、1907 年,江浙铁路普通职员邬纲因误食西药致死。时值江浙正兴“收回筑路权,拒借外债”运动,当时申报 盛京时报等大众媒体将邬纲描述为“喋血殉路”的英雄广为宣传报道,邬纲反帝爱国志士的形象在江浙一带深入人心。上述新闻报道可用于研究清末大众媒体传播清末的收回利权运动 民主革命运动的举起 邬纲之死的历史真相 ( )A. B. C. D.11、1902 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

6、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十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 1905 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 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上述史实表明( )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1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一卷刊文指出:“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全体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 ”此言论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 )A.清明君主专制独裁 B.各派军阀拥兵割据C.袁世凯称帝的图谋 D.列强侵犯中国主权13、1932 年 1

7、1 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主要职能在于对全国财政经济、工业原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和专业人士等进行调查研究。后增设“计划部”,并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等重要经济建设计划。此举( )A.利于抗战时期的资源调配 B.探索苏式计划经济体制C.导致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D.改变了重工业落后的状况14、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希腊的生活中写道:“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亦是最充实的,最狭隘是指其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之少。 ”那么,与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相比,雅典民主政治中“最充实”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法律至上 C.轮番而治 D.议会选举15、宗教改革后,有种说法

8、: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 )A.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 B.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 D.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16、有学者指出 21 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作用。该学者认为(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

9、发展方向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二、非选择题(17 题 25 分、18 题 12 分、19 题 15 分,52 分)17.(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 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 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 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

10、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 “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 “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 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0 分)18.(12 分)阅读材料

11、,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覆盖面遍布全世界。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与时代风貌。时间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1949 年到1978 年以前共 12 人 36 次。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吴国桢、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蒋介石、罗瑞卿、陈毅、李富春、达赖、林彪、邓小平、江青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达赖叛逃、“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仿华等1978 年以共 40 余人近百次。国家政要仍占封面人物的主流,上榜次数最多的是邓小平,总计 8 次。1

12、996 年女艺人巩改革开放、政坛换届、邓小平逝世、社会主义后来源:学_科_网Z_X_X_K俐登上时代封面,随后王菲、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章子怡、李宇春、甄子丹、韩庚等也先后问鼎,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第二军团。此外,伏明霞、刘翔、姚明、李泽楷(李嘉诚之子) 、吴仁宝(当代中国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等各界精英纷纷上榜。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影星进军国际影坛、港澳回归、SARS 病毒、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等材料反映了“中国形象”的多种变化趋势。请你选取其中一个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19.(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 “凡二十五篇”

13、,制罪“二十五等”,定罪 1537 条, “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 “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 “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 “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 500 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 81 条、流放刑 154 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 “刑网简要,疏而不失”。据隋书(1) 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

14、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7 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8 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DBBABBCA91011121314来源:Z+xx+k.Com1516DCACACBC17.(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度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2)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18.答:1978 年后,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 (4 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中美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大,加快了与世界的交流;(8 分)19.(1)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畜、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