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246-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768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246-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试卷)-246-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试卷)-246-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试卷)-246-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试卷)-246-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246-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246-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在每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个小题给出的 4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是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件青铜器大盂鼎,器内壁铸铭文 记述了周康王册命贵族盂之事。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 告诫盂要效法其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赏赐盂鬯、命服、车马、邦司、 人鬲、庶人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是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

2、 体现了周代完整的宗法结构 反映了周代的青铜冶炼技术验证了周王已实现统治权力的高度 集中 A B C D 2春秋时期政治家管子曾说:“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及雪释,始耕焉均地分力, 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 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尽,民力不可惮;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 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 。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采用铁犁牛耕技术 B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井田制瓦解,私田大量出现 3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

3、了自己的看法,其 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珐琅彩瓷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4欧阳修新唐书职官志记载:“(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 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 ” 。从中得 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唐代最高议事机构采取集体办公形式 B政事堂为众宰相的办公会议场所 C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皇权加强 D政事堂的迁移,说明中书、门下权力的扩大 5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

4、;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张居正的这种认识 A表明政府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B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C反映了士大夫重农抑商观念的弱化 D反映出明代小农经济的瓦解 6 年 5 月 7 日,全国第九届的徽商协会大会在亳州召开。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 信接物,义利兼顾,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下列楹联不能体现徽商特点 的是 A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以恒,勿以小而不为 B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 C千年重贾传家业,万世耕读守古风 D清风明月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 7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

5、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 曲线。 ”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天津条约 洋行的涌现,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sj.fjjy.org 外滩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洋行的涌现促进近代中国经济的繁荣 A B C D 8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 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 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这反映出 A政治近代化是经济的近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C自然经济顽固存在,对民族

6、工业有巨大的抵制作用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竞争力 91911 年 10 月 16 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 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 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 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革命派完全掌握地方政权 B它与孟德斯鸠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相一致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相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101935 年 8 月 1

7、 日,中国发表八一 宣言 ,号召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停 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 神圣事业而奋斗。 ”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中国革命迎来新局 面 B中国共产党重新认识了武装割据的思想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消灭中国 D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 社会主要矛盾 11右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的示意图,在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 A采用运动战方式,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B中原突破,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歼敌 55 万,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得以解放 D追歼国民党残敌,新民主革命基本胜利。 12右为一幅反映 20 世纪 70 年代“乒乓外交”的漫画。 “乒乓

8、外交”在当时世界上引起巨大轰动,被称为“小 球转动大球” 。 “小球”之所以能转动“大球”是因为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苏两国 关系不断恶化 C美国经济衰退,面临苏联挑战 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13有学者在谈到古代雅典政治制度时说:“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 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 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 。这一观点中“专政”的含义是 A古代雅典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B雅典民主制的形式是直接的民主制 C直接的民主制容易造成集体暴政 D少数贵族掌握着城邦的统治大权 14下图是关于罗马

9、法的图示。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sj.fjjy.orgA 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的开端,也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公元前 3 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 C罗马法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151524 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 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文中“中央”的含义是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B西欧物价上涨,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建立了以西班牙为中心的世界殖民帝国 D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6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

10、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 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 ”材料中所说的“收效”最 主要体现在 A减少流血冲突,有利于社会稳定慕蓉 B奠定英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基础 C内阁制度形成,国王“统而不治”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 17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此规 定表明帝国议会 A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的特征 B是国家的权力中心C宰相对帝国议会负责 D按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18下为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图(18011901) ,理解正确的是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工业革命使经济结构发生巨

11、大变化 工业革命解放了农业劳动力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农业逐渐衰落 A B C D 19英国著名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 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 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对“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认识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是西方能狠狠打击世界的根本动力 B冲突的表现为西方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殖民侵略和经济掠夺 C西方与世界其他地区文化的差异是冲突的根源 D西方对世界的打击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现代化进程 20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

12、上表 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 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 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A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 C以公有制的形式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D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 21美国罗斯福总统在 20 世纪三十年代曾说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 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 斯福 从根本上消除了危机产生的根源 继续保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国家对

13、经济全面干预 调整 生产关系,放弃市场经济 A B C D 22朝鲜半岛分裂后,斯大林多次暗示金日成要越过“三八线” ,统一朝鲜。但 l950 年 6 月朝鲜内 战爆发后,斯大林又指使其代表不参加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问题的会议,使安理会顺利通过美国 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战争规模升级为国际战争。斯大林的意图是: A维护联合国宪章的权威 B调整苏联的争霸政策 C巩固苏联在东欧的战略地位 D构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新秩序23读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从上述 变化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苏联的经济改革毫无实际成效力 B计划不是资源配置和发展经济的手段 C斯大林模式已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4、 D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24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的态度不断变化;在 19501953 年的朝鲜战争中,西欧参与美 国组织的联合国军;在 1973 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西欧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在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西欧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西欧实力增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C为反对美国控制,采取与美国相反的对外政策 D美国的外交政策危及到西欧国家的势力范围 25下面为两幅儿童照片对比,你认为要改变这种巨大的反差,主要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推动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B建立多

15、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 C积极发挥民间慈善机构的作用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其中小题,其中 2626 题题 1818 分,分,2727 题题 1818 分,分,2828 题题 1414 分,分,共共 5050分。分。 26 (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 年)sj.fjjy.org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 年 6 月)材料二材料二 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