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242-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725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242-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242-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242-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242-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242-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242-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242-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卷面分值:10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 第卷 选择题(共 50 分) 一、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近 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 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 治上的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 ”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是A.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导致了统一国家的分裂 D.初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2.监察制度

2、始终贯穿中国古代的政治建设。西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 “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 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D.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3.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 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 ,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知行合一4.央视羊年春晚备受好评,它将传统与现代、通俗与艺术、科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3、。从歌舞、 戏曲、对联、猜谜等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灿烂,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下列有关“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有学富五车,是指战国思想家惠施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装满爱看的纸质书籍洛阳纸贵,是指西晋文学家左思作的三都赋在京城洛阳被广泛印刷,纸材脱销戏曲发展过程中,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体又称“骚体”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5.恩格斯说:“后世的立法,没有一个像古罗马的立法那样残酷无情地、无可挽救地把债务者 投在高利贷债权者的脚下这种立法,是纯粹由于经济强制,作为习

4、惯法而自发地产生的。 ”材 料说明古罗马的法律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宗旨 保留了一些习惯法的法规强制调解经济生活的纠纷 着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A. B. C. D.6.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 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 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 ”马克思 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A.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 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 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7.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 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

5、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 年)提出 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 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8.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 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 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 ”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A.赞赏,德国保留了

6、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B.否定,让国民尚武、 “无不以服从为主义” ,有违中国传统礼教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 ,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9.1920 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 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天下为主、君为客”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民间吉凶(礼仪) ,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 校 A. B C D.10.中国

7、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 为准确的是11.1921 年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距今恰恰五十年巴黎人民起来反抗一个卖国的政府,并且宣告了市府的独立、自由、自主。巴黎的人民在巴黎康妙恩(The Commune of Paris)名 义之下开始了一个自由的新时代。 “康妙恩”就是劳动者的共和国。材料中的“新时代”是A.争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时代 B.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时代C.无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的时代 D.无产阶级取得完全胜利的时代12.陈廷湘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中记载:按劳动互助组织纲要的规定,苏区的农业互助合作完 全是农民自愿组合的换工、

8、换耕组织形式。农民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而加入互助合作,获取较单独 耕种更多的收益,因而能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优化极其低下的生产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材料表明A.当时苏区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合作经济 B.实行土地革命,建立了土地公有制C.合作经济是与政府无关的农民自愿组合 D.合作经济的实行适合苏区生产力发展状况13.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年代钢(吨)生铁(吨)煤(吨)锰矿石(吨)1935 年25656578706136091747314001936 年41431580999639902985434001937 年5563479586833723046979

9、187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C.重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14.右图为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示意图,这一战役是A.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组织的重大会战B.发生在敌后战场的一次大规模战役C.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D.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15.70 多年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 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 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关键B.美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给予了鼎力支持C.日本和德国法西斯早已制定合围苏

10、联计划D.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中无可替代16.右图是从旧货市场收购的民间资料,为某橡胶厂党支部会议记录, 其年份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记录可能写于A1949 年 B1954 年C1958 年 D1966 年17.马克圭认为,“原则民主”指把民主当做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 价值的体现而加以赞美的态度。而“程序民主”指把民主当做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来予以认同 的态度。据此,下列文献中集中体现“原则民主”的是A.权利法案 B 1787 年宪法C 1875 年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8.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 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

11、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 ,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 英国金融 ,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 ”这一发展轨迹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B.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C.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作用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19. 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 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 罗马。 ”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 “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资本主义已过时 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D.主张建立集权政治20.“法国的农民在 20

12、 世纪 50 年代早期占总人口的 16%,20 年后降到了 10%,但总体农业产量却 比以前提高了许多。在 50 年代,工业劳动力的增长是工厂膨胀的一部分,但到 60 年代,尽管产量 提高了,工厂工人的比例却在下降。 ”其根本原因是A.快速的技术变革 B.欧共体成立后的推动作用C.广泛的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 D.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1.“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 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 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 ”其主要背景是A.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 B “打扫干净

13、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2.1948 年夏,为了对付美、英、法三国在西德实行统一办法以及在那里实行货币改革进行报复, 苏联封锁了柏林,切断了通过东德到达西柏林的所有铁路和公路。美国开辟了大规模的“空中补给 线”来应对封锁。美苏的这一对抗直接导致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建立C.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柏林墙的出现和冷战的加剧23.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 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 ”这有利于A.有利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和技术投资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

14、易不平等状况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24.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 30 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 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 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农民收入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25.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曾被誉为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 间普通人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格相似的

15、是第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3 大题,其中第 26 题 14 分,第 27 题 16 分,第 28 题 20 分。 ) 26.(14 分)制度建设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因此古今中外都不断加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 “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 穆,黜恶而行弥笃。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指出平民主义立法能扩大政治参与,把体制外的反对要素纳入体制内,消 弭抵触心理。轮番任期原则通过立法尽力防范权力腐变,对那些“损公自肥”的官员进行严惩,对 为政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