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2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718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2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2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2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2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2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2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2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屯溪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屯溪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历史试题一一. .选择题(每小题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分,2525 题共题共 5050 分)分) 11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 “在君主所拥有的制 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 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 集权制 2.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 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 映了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中

2、央集权制度建立 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察举制度逐 渐形成 3 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 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 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B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4 (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 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

3、。 此法之最善者也。 ”由此可知当时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D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5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 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 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6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 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4、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7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 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 高于执行权。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 B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C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 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8.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 “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A.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B. 政治体制的产物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

5、文化繁荣的体现 9. 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 “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 害奴隶” , “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 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D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10公元前 6 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 备担任官职的资格。当时,他若想获取政治权力,下列哪条途径可行? A参军,争取立下军功 B 收买人心,多拉选票 C接受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D经商 致富 11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

6、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 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 “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 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 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 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 于此。该材料 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民族意识的形成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12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

7、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 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 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 息可知该法 A注重形式和程序化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有利于调 解贸易纠纷 13. 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从文化发展 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既有承继又有发展,可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B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 C代议制的核心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 D代议制是对古代文明的安常守故 14. 某历史学家

8、在尼克松当政期间(19681974年)写了一本书,叫帝王总统 ,声称美国的 总统已经从“宪政总统”变成了“帝王总统” 。从该历史学家的视角看,美国总统的这一转变反 映出 A美国政体趋于完善 B总统行政权的扩大 C西方民主的局限性 D美国民主的 独特性 15.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 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 年宪法 C.法国1875 年宪法 D. 德意志 帝国宪法 16. 年年底前后,美国校园枪案频发,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后表示要采取禁枪措施,但美国步

9、 枪协会(NRA)等挺枪的民间组织却屡屡使美国禁枪成为难题。这可能主要是因为A美国政府不作为 BNRA 代表垄断军火商左右了政府C宪法赋予公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 D三权分立制互相扯皮使行动落空17.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 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 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 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 。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君主派顺应历史主动退出历史舞台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18.右图反映了美国两党政治的实质,

10、下列四个选项的言论与漫画的主旨吻合的是A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B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C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D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 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 19. 美国 1787 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两者内容中能体现这一 特点的是 A规定国家元首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B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出 C政治权力中心在议会 D众议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 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国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

11、,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 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皇帝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21. 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 于 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 ”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 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 A.建立完善的代议制 B.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 C.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 D.个人意志 即主权 22.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

12、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 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 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 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23.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 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

13、“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 丑条约 24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 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 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卷卷(非选择题,(非选择题,5050 分)分) 二二. .非选择题(第非选择题(第 2626 题题 1414 分,第分,第 2727 题题 1818 分,第分,第 2828 题题 1818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14、。 ) 26.(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 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 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 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 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 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范红军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 材料二材料二 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 各省留用,其中中各省留用,其中中 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