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209-安徽省高三第三阶段考试 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676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209-安徽省高三第三阶段考试 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209-安徽省高三第三阶段考试 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209-安徽省高三第三阶段考试 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209-安徽省高三第三阶段考试 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209-安徽省高三第三阶段考试 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209-安徽省高三第三阶段考试 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209-安徽省高三第三阶段考试 历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三阶段考试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三阶段考试历史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计 48 分)1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 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 “公天下”到“家天下” B.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C.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D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2. 礼记礼运中有“城者,所以自守者也”的论断, 博物志中也有“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的说法,两吴越春秋中

2、“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更是人所共知。这表明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A.突显政治军事功能 B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动乱 C缺少经济管理职能 D大多选在战略要地建造 3. 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 ”这反映了A儒学与察举制的结合推动儒学的发展 B儒学的发展对百姓生活影响逐渐增大C儒学研究的繁琐倾向使儒学发展受限 D儒学研究的功利化推动了儒学的发展4. 全球通史写到:“中央政府分给每个强壮的农民大约 19 英亩土地,这并不是去剥夺大家族所占有的土地然而, “均田制”的确对削弱大家族的

3、控制、加强唐朝统治有所帮助此外,农民们还得接受军事训练,组成一支常备军,从而加强了帝国政府的军事地位。 ”这段材料揭示了统治者采取“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A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B避免政治分裂局面C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D加强对外扩张实力5. “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自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材料反映了宋代A. 地主阶级力量遭到削弱 B阶级斗争客观上推动封建地租合理化C实施“不抑兼并”政策 D农业经济生产方式过渡到了大地产制6永乐九年(1411 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

4、“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市民文化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需要7. 从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 驴、骡、羊、猪;把种植业和畜牧业合起来看,二者的内容约成 79. 01:20.98 之比。这说明当时的北魏 ( )A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8 ,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C. 受到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 D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8. 1908 年 8 月,

5、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其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又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可见, 钦定宪法大纲A. 是“中体西用”理论的具体实践 B. 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色彩C是民主和科学思想传播的结果 D. 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9. 1913 年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还要求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 ”这一规定A.激励了张謇弃官回乡办企业 B.表明决心铲除三座大山C.加剧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D.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10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谣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

6、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 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11. 孙中山曾指出:“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务,旨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这一言论的主要含义是A.“平均地权” B.“节制资本” C “耕者有其田” D.“扶助农工”12. 对下列抗战内迁行业数量统计表的解读,正确的是行业数量占比(

7、%)行业数量占比(%)机械工业18140.4食品加工224.9化学工业5612.5教育用品378.2电器工业296.5矿冶81.8纺织工业9721.7其他工业184A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 B官僚资本的膨胀 C民营工业的较快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13. 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固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 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 。此战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14. 阅读下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年份城乡比(以农村为 1)1

8、9573.48:119792.50:119841.71:119902.02:119942.60:1A身份户口和户籍管理政策 B. 粮食收购价格和农资价格C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D城乡居民的社会流动程度15. 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 ”最能体现罗马法这种创制的是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16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这对西班牙产生的影响是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B缓和了阶级矛盾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9、 D,提升了国际地位17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 ”这表明伊拉斯谟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 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 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18. 英国洛克(1632-1704)深受从哥白尼到牛顿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的感召,把上帝是人类活动中心的思想颠倒过来,建立人是社会中心的理论,并且认为人类社会也有规律可循。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自然科学进步推动社会科学发展 B自然科学的原则适用于人类社会C自然科学的发展冲击天主教神学 D自然科学发展促进了反

10、专制斗争19. 英文“democracy” (民主)源于古希腊文“demokratia” ,demokratia 由 demos(人民)及kratos(统治)两个词组合而成,意为“平民的统治” 。美国学者海斯说:“英国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成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最后建成的“民主”指的是A议会至上 B三权分立 C. 公民普选 D天赋人权20. 19 世纪后期,一架珍妮纺纱机的价格约相当于一个英国纺纱工人 134 天的工资,在法国相当于31l 天的工资,在印度则会更多。材料主要说明A采用机器导致失业大增 B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效显著C. 英国出口机器获利更多 D技术进步推动世界市场发

11、展21. 在上个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苏联很多地方大农场主和中农、小农大规模宰杀马、牛、猪和家禽,到了 1933 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减少了 50%,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抵制 B国家通过农牧产品大规模出口积累资金C人们自力更生迎战大饥荒 D工业化迅速发展对农牧产品需求量增加22.下面是一部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专著的部分章节标题:第四章 价格垄断损害了美国商业第五章 阻碍农业发展第六章 失业者并未真正受益第七章 更多失败的公共计划第八章 干预金融第九章 以保护工人的名义损害劳工利益第十章 奇高的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A垄断组织产生不利于经济发

12、展 B胡佛的经济政策加剧经济危机C罗斯福新政并未挽救美国经济 D福利国家制度带来了负面影响23. 1973 年 1 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 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 ,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上述现象反映了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C英国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24 中国海关刊文指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化似乎正进入“大门时代”全球化仍在继续,但两扇大门轻掩,贸易受到限制,投资不再自由。该文A讽刺了发达国家设

13、置贸易壁垒 B认为经济全球化前景比较暗淡C. 否定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D指出了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难二、材料分析题(52 分)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 分)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 ,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 ,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庸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 “法自君出,权尊于法” ,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改编自张中秋%。,、:;?“”.;!?!#$!?!#$&%*+=_-()【】_¥m%$元円zK囍卍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