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206-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659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206-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206-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206-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206-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206-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206-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206-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合肥市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合肥市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历史试题(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100 分)分)第第 I 卷卷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48 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 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卷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卷上) 1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此制度A是由秦始皇最早创立

2、 B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 2对于管仲,孔子认为他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 ,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赞赏他“如其仁” ;孟子抨击他背弃旧主、不知礼仪。这说明了A对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儒家学派内部存在分歧C战国时期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D儒家思想得到新的发展 3表 1 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D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 4 “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日: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

3、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材料体现了朱熹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 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5 “(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作者意在表达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 6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

4、舆论的监控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7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了。 ”材料中“有意义的革命”是指A政治制度实现了变革 B进步力量通过暴力掌握国家政权C社会性质得到了改变 D改朝换代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8. 1905 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说:“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

5、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这表明孙中山A认为改革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选择 B反对中国将来走共和之路C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D借助进化论思想宣传革命 9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人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现象A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未传人中国 B体现出国民崇洋媚外心态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D说明了政府倡导思想自由 10.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上层的知识界自 1840 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

6、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民革命运动能够充分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B该现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未成功的重要原因C该现象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才开始得到改变D作者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 11.以下是年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 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八年抗战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13.民主与

7、城邦的衰弱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这表明古代希腊A城邦体制造就了民主政治生活 B民主政治的运行得到法律保障C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公民的政治权利没有受到重视 14.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C西

8、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人工业文明时代 15.伊丽莎白二世成为英国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见证了 12 位英国首相,也是英国民众非常尊敬和欢迎的君主。她几乎不会对任何政治事务进行表态,对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都保持沉默,以表示她的不干涉和“绝对的公平” 。据此可以看出,英国君主A为了取悦民众,拒绝行使手中应有的权力 B。是可有可无的虚君,但能代表国家出访C无权任命首相,也不能干涉国家政治生活 D仅仅是国家的象征,手中没有任何实权16.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 ,然后发展到以伦

9、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 ,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 ”导致现代金融市场中心第三次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 “新经济”出现,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D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17.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1835-1919)描述某一经济现象时说:“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 900 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磅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 ”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工业革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C

10、美国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 D垄断组织控制了国家经济生活 18 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 ,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 ”该论述A肯定了马克思在工人运动中的作用B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原因C阐释了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产生的原因D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的历史趋势 19.表 2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 ,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 B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C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0. 1927 年底,联共(布)十五

11、大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 ,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 ,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 。该决议A在实践中未得到贯彻执行 B主要解决工业建设中的困难C继承并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D使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 21.与 1928 年相比,1932 年法国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都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下降,最多达到百分之六十四;但法国政府继续维持金本位制度,结果法国工业的出口竞争力大大下降。这主要表明法国A借鉴罗斯福新政的做法效果极差 B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危机C需要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尚未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22. 2009 年

12、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 “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可见,美国A丢掉了单极世界格局的梦想 B认识到与世界合作的重要C认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23.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 ”该观点A论证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强大 B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C表

13、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的态度 D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 24.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表示, 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是读者了解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最好人口,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作品。它将你带进普通人的世界,更弥足珍贵的是,用不了多少年,随着这些亲历者的离世,我们就更无法去了解这段历史了。 ”下列著作与该作品创作风格相似的是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共非选择题(共 52 分)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小题,第 25 题题 25 分,第分,第 26 题题 12 分,第分,第 27 题题 15 分,共分,共 52 分)分) 25.(25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 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 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一德国外长皮洛夫 1899 年 l2 月在议会的演说材料二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阿登纳很注重从历史出发来研究及处理法德两国的 关系。从近代以来,法德两国一直为争夺欧陆霸主地位而厮杀不休,结下了深深的仇怨。二 战以后,目睹德国战败的惨状,阿登纳深深地感觉到,法德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善,必须走出冤 冤相报的怪圈。他认为,法德和解是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是联邦德国走出外交困境,获 取主权和实现

15、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是推动西欧联合的核心力 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阿登纳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终于使法德两国消除了历史积怨,两 国关系也从“破冰解冻”发展到最终和解。摘编自梁瑞平阿登纳与法德和解(1949 -1963) 材料三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 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 1945 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德国外交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 (6 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9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德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有何认识?(10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教育发展简况摘编自中国教育简史等著作上表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发展状况,请任选其中两个阶段,分别概括其特 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 (12 分) 27.(15 分)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