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120-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503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120-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试卷)-120-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试卷)-120-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试卷)-120-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试卷)-120-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120-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120-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 (人教版人教版) ):必修二:必修二专题一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年福建高考 14 题)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 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 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答案】A 【考查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2 (年重庆高考 1 题)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 专制统

2、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C 【考查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3 (年福建高考 16 题)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 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答案】D 【考查点】程朱理学4 (年广东高考 14 题)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 “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

3、思想家 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答案】D 【考查点】陆王心学5 (年高考全国卷 25 题)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 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C 【考查点】程朱理学6 (年浙江高考 12 题)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 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孔子 韩非 朱熹 亚里士多德 A B C D 【答案】C【考查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7 (年山东高考 16 题)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

4、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 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答案】C 【考查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8(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 54 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下列属于 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心外无物 C吾心即是宇宙 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D 【考查点】陆王心学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9 (年江苏高考 21 题)(12 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 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

5、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 顺;一家雍睦(和睦) ,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 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 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 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

6、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 治主张。 (3 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 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 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 分)【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 ;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7、(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 发展。 【考查点】专题二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年重庆高考 3 题)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答案】C 【考查点】四大发明及其贡献 2 (年北京高考 16 题)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8、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 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 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 95%,约 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 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 年均 200 亿卢布增长到 409 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答案】C 【考查点】四大发明及其贡献 “市”的形成与发展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斯大林模 式的特点及评价 3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15 题)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 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 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 “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

9、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答案】C 【考查点】明清小说4 (年高考全国卷 27 题)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 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 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答案】C 【考查点】明清小说 5 (年江苏高考 2 题)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 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

10、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答案】D 【考查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6 (年四川高考 1 题)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 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A B C D 【答案】D 【考查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7 (年高考全国卷 28 题)“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 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B 【考查点】京剧的产生 8(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 19

11、题)古代中国的发明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 下列与发明火药密切相关的活动是 A耕作 B采矿 C铸造 D炼丹 【答案】D 【考查点】四大发明及其贡献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 72 题)图 15 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不 正确的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答案】C 【考查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0(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 18 题)印章是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品。根据印面 形式划分,文字凹陷下去的印章称为

12、阴文印,文字凸起的称为阳文印。图 3 中的阴文 印钤盖出的印拓应是 A B C D 【答案】C 【考查点】中国的古代艺术11(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 17 题)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 敬之情。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 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 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答案】A 【考查点】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专题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年重庆高考 7 题)清廷兵

13、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 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 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 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编 【答案】B 【考查点】魏源与海国图志 2(年安徽高考 13 题)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 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 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

14、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答案】A 【考查点】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3 (年天津高考 5 题)“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 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答案】D 【考查点】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 4 (年北京高考 15 题)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 家思想的著作是 春秋繁露 四书章句集注 儒林外史 孔子改制考 A B C D 【答案】B 【考查点】程朱理学 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 5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19 题)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 ,在知识分子中产 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