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文化》平时作业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18496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土文化》平时作业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黑土文化》平时作业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黑土文化》平时作业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土文化》平时作业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土文化》平时作业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黑土文化平时作业三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 35 分)1、黑龙江流域生育习俗有(踩生)、 (洗三)、 (睡偏头)、 (抓周)。2、黑龙江流域旧式举行的求子礼仪主要有(拜神祈子)、 (咒术祈子) 、 (功德祈子) 。3、黑龙江流域丧葬习俗主要有(告别亡灵)、(棺木)、(出殡与安葬方式)、(守孝习俗)。4、东北饮食文化由(渔猎民族饮食文化)、(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农耕民族饮食文化)三种类型。5、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共同的节日有(春节) 、 (端午节)、 (元宵节)、 (中秋节)、 (清明节)、 (元旦)。6、黑龙江方言土语的特色是(最具亲和力)、(表述生动)、(结构方式丰富多变)、(语音特色

2、)。7、黑龙江出现的第一批具有近代工人阶级特征的产业工人是19 世纪 80 年代末的(漠河金矿工人)。8、1918-1919 年,中东铁路工人举行了三次全路大罢工,在斗争中,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工人发起成立(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 ,成为黑龙江最早的中国工人工会组织。9、东北抗战著名的战役有(江桥抗战)、 (哈尔滨保卫战) 。10、北大荒文化主要包括(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11、1954 年 8 月,第一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垦荒军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1956 年 6 月,国务院成立了农垦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任第一任农垦部长。12、晁楣创作的第一幅北大荒版画

3、是(荒原春野) 。13、在大庆开发建设中出现了石油英雄,有“ 铁人 ” (王进喜)和新时期“ 铁人 ” (王启民)。二、简答题(每题4 分,共 48 分)1、黑龙江流域的旧式婚俗。答: (1)约定俗成的婚姻制度;(2)传统的订婚仪式及聘礼; (3)传统的婚礼仪式。2、东北饮食文化的特点。答: (1)以肉食为主,五谷杂粮齐全,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山珍野菜摄入大。(2)由于北方气候原因,实物储存成为北方饮食习俗的另一特点。晒、腌、窖藏、冷冻四种储存方式是东北地区人们在饮食文化上的聪明。(3)以土著饮食为主,吸收山东鲁菜及俄罗斯饮食文化因子,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黑龙江饮食文化。 (4)饮食不仅是维持

4、人们生存的前提,也是民族文明的标志。3、黑龙江各民族标志性传统服饰有哪些?答: (1)赫哲族的鱼皮衣; (2)蒙古族的蒙古袍、蒙古靴; (3)鄂伦春族的狍皮服; (4)满族的长袍马褂;(5)戴“ 圣帽 ” 的柯尔克孜族;(6)朝鲜族的灯笼裤和高丽裙; (7)农牧有别的鄂温克族服饰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8)长袍套坎肩的锡伯族; (9)达斡尔族左衽服饰; (10)汉族的上衣下裳大襟右衽服饰。4、简述黑龙江服饰文化的地域特征。答:黑龙江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寒冷当中,最冷的时候 ,大、小兴安岭的最低气温可降至-45 以下。为了 抵御寒冷 ,以保暖为主的皮制服饰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以抱子皮制成

5、的服饰在黑龙江各民族当中最为普遍。猫皮服饰经过妇女们的巧手加工不仅保暖性强,而且美观大方,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增添了不少的审美元素。在人们的观念中,抱子是温和善良并且充满灵性的动物。因此,穿上抱皮服装的人也会和袍子一样温和且充满灵性。另外,黑龙江各民族服饰就地取材,以兽皮、鱼皮等猎获物的皮毛为制作服饰的主要原料,而且经济从业的不同造成服饰的差异,同是袍服,渔猎民族的袍服就与畜牧民族的袍服不同。为了狞猎者上下马或在林中奔跑追逐野兽的方便,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猎人的袍服下摆要开四个视,而蒙古族的却不开视。以稻作农耕为主的民族穿着短装型衣裙、衣裤显然比袍式服装更适宜水田劳作。各种动物图案、纹饰的运用,即

6、表明了他们与自然亲密的关系。也是他们心中图腾崇拜的抽象表达。将这些动物图形缝制在衣间,让它伴随自己的左右这不仅仅是审美的需要,更寄托着人们渴望保佑、企盼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5、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节日的有哪些?2 答: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节日:抹黑节;敖包会;鄂伦春古伦木沓节;鄂温克族米阔勒节;鄂温克族瑟宾节;柯尔克孜族的诺如孜节;赫哲族的乌日贡节;锡伯族西迁节;开斋节;古尔邦节;满族颁金节;朝鲜族流头节;蒙古族那达慕。6、黑龙江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答:一是原始自然崇拜观念的体现。在远古的现实世界中,最能剌激人的形象思维的则是那些始终处于动态之中的自然万物,如四季轮回的变换、更替轮流的日月星辰、

7、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海等。这些强烈地剌激着他们感官的自然现象,不仅对他们的生存繁衍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他们产生无法摆脱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在这种与自然相对而视,与自然万物平等交流中他们萌生了“万物有灵”、“生命一体化”的观念,孕育了对自然的无限幻想能力。他们通过节日庆典来表达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同时也寄托对丰收的期盼,节日是鼓舞人类生存意志的最佳方式。7、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的关系。答:第一、自辽至清的一千多年中,有大批幽燕地区的汉族人移居东北,他们与东北少数民族杂居,影响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第二、黑龙江是女真人的发祥地,从顺治时期开始犯有重罪的人被流放宁古塔。大批有文化的老北京被流放到东北影响东北语言

8、文化。第三、金海陵王迁都燕京,在少数民族语言背景下发展的方言带到燕京。第四、由于清廷禁垦令的废除,移民大量迁入黑龙江。8、简述 “ 红色丝绸之路 ” 。答:红色丝绸之路,是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党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中东铁路来往于中国和苏俄之间最早形成的一条交通路线,而哈尔滨便处于这条路线的中枢位置,通过中东铁路来往于苏俄的这条红色之路,不仅拓宽了马列主义传播的渠道,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9、左翼文学在哈尔滨的发展。答:大众文化载体 报刊长期形成的自由表达思想的城市文化为哈尔滨左冀思想的形成,对哈尔滨成为东北左冀文学策源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 1909 年俄文哈尔

9、滨每日电讯广告快报首开哈办报之风,哈尔滨的各种外文报纸很快达到100 多种。 1906 年中文报纸出版后 ,针对汉语读者的报纸更是花样翻新。哈尔滨左翼作家在极短的时间里,抢占了些报纸的副刊版面,频繁现身于社会活动,聚集起势强健的左翼风潮。当时,左翼作家的活动已经突破单纯的文学创作,在戏剧,电影,音乐等各个领域都闪动着左翼文化人的身影,形成了多重左翼文化圈。10、简述抗联文化。答:东北抗联精神的主要内涵: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11、东北抗日英雄谱有哪

10、些人?答:获 “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一级国族勋章者:彭德怀、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邱少云、伍先华、许家明、杨修道、杨春增、杨育才、李家发。特级英雄:杨根思、黄继光。一级英雄:卜个德、于泮宫、于喜田、毛张苗、王兆才、王学风、王海、王德明、孔庆三、刘玉堤、刘庆亮、刘维汉、伍先华、孙占元、孙生禄、孙振禄、许家明、沈如根、吴志洲、余新发、李凤林、李延年、李家发、陈德忠、邱少云、杨连弟、杨宝山、杨育、杨春增、员宝山、周厚刚、张永富、张积德、吸修道、赵宝桐、倪祥明、柴云振、秦建彬、徐长富、高成山、高景灏、郭忠田、郭思志、曹玉海、曹玉功、黄家富、崔建国、雷宝森、谭炳云、魏长德。一级模

11、范:王兴记、张益仁、孙风钜。12、简述东北抗联精神。答: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抗美援朝的历史丰碑上镌刻着志愿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伟大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为了和平,在同侵略军的浴血奋战中有三十余万志愿军将士受伤或牺牲。在内地,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的事迹家喻户晓。在抗美援朝的历史丰碑上还镌刻着全国人民万众一心、3 同仇敌忾,全力支援前线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了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全国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包括海外华人华侨纷纷捐款捐物。抗美援朝凝聚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意

12、志和力量向世界宣告,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永远结束了,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13、简述北大荒开发创业文化。答:在世界七大洲中只有三块黑土地:一块地处大洋彼岸的北美洲,现属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另一块地处欧洲大陆,位于第聂伯河畔的乌

13、克兰境内;第三块则在亚洲,位于中国东北角被人们称作“ 北大荒 ” 的地方。14、简述北大荒文化。答:北大荒文化是特定的群体。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时代创造出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包含地域特色,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具有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类型。15、简述石油文化。答: (1)石油会战创造石油文化。为了摘掉“ 贫油 ” 的帽子向地球宣战。与石油大会战相伴而生的石油文化。(2)与油田建设共同成长的石油文化。石油文化的色彩表达大庆版画。石油文化在戏剧舞台大放异彩。16、简述突破高寒禁区的精神。答: (1)战严寒,破禁区,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 (2)树雄心,立壮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4、3)顾大局,爱集体,立足本职的务实精神。(4)同甘苦,共命运,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5)无数开拓者、创业者、建设者、奉献者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的一座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丰碑。在开发大兴安岭的实践中,在与天灾人祸的抗争中,先驱者“ 林海深处埋忠骨” ,奉献者 “ 献了青春献终身” ,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 大兴安岭精神 ” 。17、在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中,是如何保护和发展地标性文化。答:(1)依托地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北极文化;(2)依托生态优势,打造魅力十足的森林文化;(3)依托气候优势,打造匠心独运的冰雪文化;(4)依托民族优势,打造风情独特的民

15、俗文化。三、论述题( 17 分)试述铁人王进喜及新时代铁人王启民的英雄事迹及给自己的启示。答:铁人王进喜的誓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的追求: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考验。铁人的志气:我们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得好好的,不受别人侵略,我们要在世界上喊得响响亮亮的,我们是中国人。铁人的情怀:我们打井的,讲干劲,要猛如老虎。讲细劲,要细如绣花。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王启民: 1961 年,王启民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参加大庆石油会战。他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坚定“ 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

16、 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油田地质开发研究工作。上世纪60 年代,他提出的 “ 高效注水开采方法” ,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 温和注水 ” 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田稳产的新路子; 70 年代,他主持进行的“ 分层开采、接替稳产” 开发试验,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至 15%;90年代,他组织实施的“ 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 结构调整技术,使大庆油田实现了3 年含水上升不超过 1%,与国家审定的开发指标相比,5 年累计多产原油610 多万吨,增收节支150亿元。40 多年来,他先后主持了油田8 项重大开发试验任务,参加了40 项科研攻关课题和油田“ 七五 ” 、“ 八五 ” 、“ 九五 ” 开发规划编制研究等工作。他的辛勤工作,为大庆油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 表外储层 ” 开发研究成果,就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 亿吨的大油田。他是中共十五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他们身上我都学到了坚强不屈的精神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