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教学计划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714845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五年级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五年级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五年级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五年级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五年级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五年级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五年级教学计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体系及全套教材特点,本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 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 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和谐 发展奠定基础。正确把握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民 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教材具有开放 性和启发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留下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本册教

2、科书设置了 6 个单元。本册所设专题依次是:多彩的民族文化、人类 的伙伴、巾帼英杰难、自强不息、赤子之情、名著之旅。这些专题较具体地体现了 语文教育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母语文化的主题,以及弘扬爱国主 义、民族精神的要求。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 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 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 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奋发向上的信 念,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本册教科书要求认识 160 个字,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后面的横条里。本

3、 册要求会写 200 个字,排在精读课文后面的方格里。 每个“语文百花园”由三、四个栏目组成。其中有三个是固定栏目:“温故知新”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大课堂”属综合性学习活动,分别安排在第一、五两个 单元。 2.各单元教材分析: 每单元教材的前面编排有导语情境图、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 第一单元:多彩的民族文化 本单元以“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为专题,编排了五篇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其中神鸟冬不拉火把节是 精读课文, 格萨尔王的故事刘三姐是略读课文。 第二单元:人类的伙伴 本单元以人类的伙伴为题材,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

4、 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专题。共编排了 五篇课文。其中猫珍珠鸟老人与海鸥是精读课文, 海豚救人草虫的村落 是略读课文。 第三单元:巾帼英杰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五篇课文中黄道婆提灯女神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为精读课文, “香玉剧社号”花木兰为略读课文。 第四单元:自强不息 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专题,共编排了五篇课文。 其中范仲淹的故事体育课虎口藏宝是精读课文, 顶碗少年失去的一天 是略读课文。2第五单元:赤子情怀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 古诗三首左公柳隐 姓埋名三十

5、年是精读课文, 郑成功收复台湾海上英魂是略读课文。 这是一组表现中国历史上几位卓越的诗人、英雄、名家的爱国情怀的课文,有的 是他们留下的不朽的作品,有的是他们留下的动人事迹。这些课文向人们述说着 那难忘的昨天的故事。 第六单元:名著之旅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五篇课文中, 少年闺士凡卡孔明 借箭是精读课文, 战风车童年乐趣是略读课文。 这是一组反映中外优秀文化的课文,篇篇都是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教材难点: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材重点:会写 200 个字;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册教科书共有 30 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 18 篇,略读课

6、文 12 篇。每个单元 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单元课文由 3 篇精读课文和 2 篇略读 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识字写字教材,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 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采集;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 和词语采集。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和“指南针”,为学生 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提供方便。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用本册教科书,通过教学活动要使学生逐步达到如下要求: 1.在学习本册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感受我国各 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和善良的美德,激发民族自豪;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 乡、热爱

7、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自强自立、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高尚 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 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走近名著,领略文学世界的斑斓和奇妙,欣赏名家笔 下的艺术形象,陶冶审美情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 160 个字,会写 200 个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3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 体会汉字的优美。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8、,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初步学习在阅读中做些批注,学写读书笔记。在 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3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 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4.学习浏览,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 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5 万字。 5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能 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 规范、整洁。 情

9、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普通话交谈,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 语调适当。 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并能策划 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三、教学进度表 (后附表)4日期日期周次周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课时课时 132.10 27 一1.神鸟 2.*格萨尔王的故 事 3.冬不拉 4.火把节 5.*刘三姐 语文百花园一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 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抓住学生深受故事吸 引的特点,引导学生 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17463.2 20 二6.猫 7.珍珠鸟 8.海豚

10、救人 9.老人与海 鸥 10.草虫的村落 语文百花园二1、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 爱护小动物。 2、学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 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 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3、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 方法。学习课文时,注意作 者是怎样描写的和根 据需要搜集信息。 14793.23 10 三11.黄道婆 12.提灯女神 13.*“香玉剧社号” 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15.*花木兰 语文百花园三1.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感受 一位位女性的平凡与伟大。2.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扩大阅读面,增加 阅读量

11、,搜集有关信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 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3.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体会一些词语和 句子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上的作用。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 的精神面貌1310 124.13 5.1 四16.范仲淹的故事 17.体 育课 18.虎口藏宝 19.* 顶碗少年 20.*失去的一 天 语文百花园四1.认识 16 个字,会写 36 个字。2.通过学习本单元文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得 到启迪,学习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机智勇敢、勇 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美德。引导学生体会一些含 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 上的作用。1713 155.4 2221.古诗三首 22.左公柳 23.*郑

12、成功收复台湾引导学生会认 28 个生字,会写 32 个生字, 读写 20 个词语。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 “注意理解含义深刻的5五24.隐姓埋名三十年 25.* 海上英魂 语文百花园五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 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 深刻含义词句,体会文章的思 想感情,揣摩选词用 语的奥妙”。1716 185.25 6.12 六26.少年闰土 27.凡卡 28.孔明借箭 29.*战风车 30.童年乐趣 语文百花园六1、通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少年闰 土、凡卡、孔明、堂吉诃德、小约翰克利斯朵夫 这几个名家作品中著名人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 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知作者叙述故 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2、认识 23 个生字,会写 29 个生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 美的语段。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想想名家是怎样叙述 故事、刻画人物的1719 206.15 26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