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观察拓宽思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14021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观察拓宽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引导观察拓宽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引导观察拓宽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引导观察拓宽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引导观察拓宽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导观察拓宽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观察拓宽思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导观察拓宽思维-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体会随着数学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教版教材的编写体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将“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 ” , 突破了以知识为主线,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来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的教学单元。将“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 ” , 不仅是名称上的改变,在内容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教材中把“解决问题”教学穿插在计算教学中,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就二年级教材来说,从形式上看,教材中大多是半图片,半文字呈现,有的结构完整,有的结构不完整。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现成类型可

2、套,更没有现成的解法可搬,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寻找。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慢慢摸索,并非象想象中那么难,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的体会。一、利用好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新教材中已没有了“应用题”三个字,取而代之的是“用数学”或是“解决问题 ” 。 从内容上看大多是丰富生动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主题图。这些图画虽结构比原来的应用题要复杂,所需的数据需要从画面中获取,相应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模式可能不唯一,答案可能不相同,但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思想去分析现象,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因

3、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对主题图的编写意图把握好,要让学生仔细看,充分地讲。讲清在情境图里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话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一说,不仅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叙述问题,也解决了数学问题。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 4 页看木偶戏一节,首先引导学生说从图中看到哪些信息?通过描述信息,抽象成“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 6 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样的数学问题,实现了从生活到问题的第一次转化。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明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实现从问题到列式解决问题的第二次转化。二、引导观察,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面对不同的现象时,能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问题

4、,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教师应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理解并描述图意,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当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时提的问题踩不到点上,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代替学生提问题,而应注意及时点拨引导,指导提问的方法。如我上了一节表内乘法公开课,我出示了游乐园的情境图,然后让学生提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小朋友在玩小火车 。 ” 有的说:“在玩摩天轮 。 ”有的说:“小朋友在玩过山车”就是说不到点上。但当我急中生智提出:“谁能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学生马上说出:“玩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玩摩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人?”等等。所以,只要我们经常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提问题,并浓缩在一定范围内,学生就会掌握提问题

5、的方法。三、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操作、实践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应用尤为重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就要引导学生采用摆学具,画图、列表、画线段图等方法来收集和整理信息,然后开展观察、分析、操作、推理、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掌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问题时,我并没有给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通过让学生摆小棒、画图形等来让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

6、个另一个数 ” , 从而确定用除法来计算。又如在教学“12元可以买 3 辆小汽车,我想买 5 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时,我首先和学生们共同画了 5 辆小汽车的简易图,然后问学生:“买 5 个小汽车多少钱?”当学生感到困惑时,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怎样解决? ” 。 这其实就是我们以往一直非常强调的中间问题,现在它也毫无疑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在我们只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作图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这样做不但没有束缚学生的思路,他们的解题能力还得到了提高。当然,在二年级教学中,有很多的问题我都是通过和学生画画来解决的,学生学得也较轻松。由此可见,“数学画”就是形象思

7、维运演的“算子 ” , 也是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脚手架 ” 。学生如果自己能创造出自己看懂的“数学画 ” , 教师及时、尽可能多地让他们把不同的画法和想法展示给所有学生,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得到这个结果的,让大家共同分享探索的过程、结果和快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应用题”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呈现的信息是开放的。如二年级下册教材66页第八题,呈现的信息有:冰淇淋 3 元一盒,雪糕 2 元一根。岸上有 3 组同学在休息,每组 2 人。水中有 2 组同学在游泳,每组 6 人。有两人在买冰淇淋等

8、。让学生看图后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不仅会提问题,而且还要有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1 、联想。如在遇到“每行栽 4 棵,可以栽 6 行”时,就引导学生联想到“一共栽了24棵 ” 。 遇到“15人在做游戏,每组 5 人”就让学生联想到“可以分 3 组 ” 。 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头脑中信息之间的联系就建立了。2 对应。如二年级下册教材56页第 3 题:“ 1 号运动员跳绳跳64下, 2 号运动员跳绳跳56下, 3 号运动员跳绳跳 8 下, 4 号运动员跳绳跳40下。 2 号运动员跳的是 3 号的几倍?”这就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区分 2 号运动员对应的数是56下, 3 号运动员对应的数是 8 下,即就是求56是 8 的几倍,用除法算。多进行类似的训练,学生综合应用信息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同时也为分析问题打好了基础。总之教材中安排的解决问题,引进了趣味性、思考性更强的问题情境,开阔了学生眼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会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