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12858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7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的鸭蛋》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大通县中小学“有效教学”系列活动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者:马菊梅单位: 长宁镇润泽学校时间:2014 年 5 月2014 年大通县中小学“有效教学”系列活动课堂教学设计学 科语文授 课 时 间2014-5-20 单位润泽学校授 课 班 级八( 3)教授者马菊梅课 题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3、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

2、自由的风格。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解读文本,品味语言。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珍惜热爱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教学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投影仪、课件教学步骤教师导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自学生字词一、激趣导入以谜语导入了解端午节由来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江苏高邮,端午节是怎么过的。二

3、、检查课前预习学案读课文两遍1、给带点字注音,并抄写三遍。门槛() 门楣()硝药()苋菜()腌蛋() 络子()车胤()城隍()大襟()无稹()囊萤映雪()2、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个句子。肃然起敬: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学生猜谜语说出端午节的由来自学检测相结合学 生 通 过 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学生默读自学字词学生批注相关知识完成学案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 念通 过提 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端午的节日气氛之中,让学生感受传统,了解端午文化,感作者简介莫名其妙:3、自查资料, 了解作家作品; 端午节的

4、起源、 有关习俗。4、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将课文分成三部分搜集概括信息了解作者家乡端 午 节 的 风俗,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了解名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学步骤教师导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文章结构分析问题探究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多媒体展示: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第一部分 (第 l 自然段 ),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说端午)第二部分 (第 23 自然段 ),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

5、其是双黄鸭蛋。(说鸭蛋)第三部分 (第 46 自然段 ),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吃鸭蛋)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教师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3、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别之处?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生阅读课文朗读课文在课文中脉络很清晰,让学生自主完成后讨论交流。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朗读文章第多 媒 体 播 放 中 ,图片以及背景音乐 的 联 合 , 能 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 意 力 , 并将 他们带入到传统

6、节日 的 情 境 中 , 营造 出 良 好 的 氛围,充分调动学生 积 极 性 , 为 体会课文中的民俗文化打下基础 . 将作者优美的文字溶入到声音 , 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的情感, 还能将学生对文本的想象力发挥到及至.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拓展小结四、能力提升1、作者家乡的鸭蛋究竟好在哪里?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2、汪老如此细致地写高邮鸭蛋,表达出他对高邮鸭蛋什么样的情感?五、拓展延伸1、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2、说说我们的家

7、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谈自己的见闻和体会,尽量用一些生动的口语。六、小结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 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老师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教师寄语同学们,请把“根”留住,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留住,保护中国节,保护中国文化!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花开满星球七、布臵作业:请就“ 端午节 ” 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2、3 自然段。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朗读文章第4、5 自然段。师生互动再读课文代表回答学生从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说起,引

8、出端午节,谈本地端午节的习俗。聆听体会学 生 齐 读学生独立深入思考,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联系以往知识,多角度考虑问题。突破重点充分地调动起学生激情让 学 生 感 悟 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营造声势,给学生以思想启迪。激 发学 生对 儿 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600字左右。完成的热爱的感情, 珍惜热爱传统文化, 激发民族自豪感。板书设计端(1)端午的风俗午的(2-3) 家乡的鸭蛋鸭蛋(4-6) 端午的鸭蛋教学感悟通过教学,完成了预期的目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基本线索、结构,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作者通过写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和端午的鸭蛋,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

9、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在进行语言的特点分析时, 由于按照教学设计不能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上临时进行了改变,让同学们自己去感受语言的特点,同学们能从中感受语言的通俗美,语言的幽默感!但我觉得还是不够深入。在指导学生分析体味语言时,有些学生的发言未尽,挖得不够深时,自己未让学生畅所欲言,取而代之的是找另一个同学来回答或自己的点评总结,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长此以往将挫伤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在这样时候应该沉着,应及时捕捉教学机智,调节课堂气氛,顺势深入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一要注意引导同学们注意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活学活用知识与技能,二要让同学注意到,在学习某种文学体裁时,分

10、析与理解与体裁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将文章分析与文章体裁分开, 虽然教科书要求淡化文体知识, 然分析文章与体裁的关系却不能分开;三要让同学注意到分析文章必须与社会背景相联系。17、端午的鸭蛋课前预习 ?导学读课文两遍,搜集资料,完成学案1、给带点字注音,并抄写三遍。门槛() 门楣()硝药()苋菜()腌蛋()络子()车胤()城隍()大襟()无稹()囊萤映雪()曾经沧海难为水()2、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个句子。肃然起敬: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莫名其妙:3、自查资料,了解作家作品;端午节的起源、有关习俗。4、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将课文分成三部分。范文:故乡的端午清晨推窗,扑面而来一股青青的草叶

11、馨香,空气中流淌着淡淡的艾草味,还有粽子的香味儿!又是一年端午节。家乡有一种传说,端午这天,用黎明前采下带着露珠的车前草加水炖鸡蛋,吃完鸡蛋,再喝尽汤,肠胃不容易生病。端午这一天,还要到山中采山艾,据说能避邪祛病。插一把在门边、窗缝,先把蚊子、苍蝇熏个晕头转向,怎么传播疾病?姥姥总在这天缝一个艳艳的荷包给我,那种像小耳朵一样的小布袋,里面装了山艾和朱砂。挂在脖子上,能保佑孩子平安健康。还要用山艾煎汤擦身,说这样就不怕蚊虫叮咬,不生疖子疮包。在端午, 最费心思的还是粽子。妈妈总是在端午的前一天就开始动手:先要把买来的芦苇叶和我们到山里采来的菠萝叶,用温水泡在大盆里, 再把糯米和香米洗净淘好,要泡上一天才行。 到下午吃过晚饭, 就开始包粽子了。先把馅心摆好,然后用各色的线缠绕。苇叶粽子有三个角、四个角、八个角的,菠萝叶都包成两个抱在一起的长方形。满满一大锅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粽子排排好,然后上面压一层笼屉,笼屉里放满鸡蛋, 水要漫过鸡蛋,再盖好锅盖,放到文火上煮。要这样慢慢慢慢地煮一夜,中间妈妈总还起来添一次水。早晨从林中回来,一进家门,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啊,香味都窜出来了!我们围在锅边,看妈妈打开锅盖。一下子,屋里满是苇叶和菠萝叶的香味,白白的、浓浓的。吃一个粽子,喝一口妈妈炖好的车前草鸡蛋汤,闻着撞来撞去的艾草的香气。啊,端午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