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的人》读书心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12748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我实现的人》读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我实现的人》读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我实现的人》读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我实现的人》读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我实现的人》读书心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我实现的人读书心得陈淑君“假如你有意象低就, 那么我要警告你,你的余生将会非常痛苦,你将逃避自己的能力及可能性”就这样一句话,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辑的痕迹,没有所谓的教化,但每次慢慢品味,简单,却渐次深入,每一点,每一面,都如一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将自我折射出来,让我不断意识到他的思考正是长久以来我无法释怀的困惑,他所解答的问题正是心中长久萦绕的烦恼,他所建立的理念王国正是纷扰我长久的观念, 字里行间, 不断敲击着我的心灵,让自我的身影在心中越长越长,不断充实,逐渐成熟。本以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讲述的应是一个路遇艰险的人如何的越过荆棘,排除万难,不断成长,渐渐变强,最终到达人生的终极目标,实

2、现自我,取得辉煌,但渐渐品味过来,却发现自己的思考是怎样得狭隘,坐井观天怎能达到如马斯洛般深刻而警醒自我的感想。实际上马斯洛的“自我实现 “ 的人 , 是马斯洛提出的一个理想的、健康的人格模型,那么,在马斯洛看来,究竟自我实现是什么?从马斯洛自我需要层次来看自我实现,它是继人的生理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等基本需要的优势出现后,其优势才一般会出现的最高层的基本需要。自我实现大致可以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等。也就是说,“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基本需要,要在其它相对低级的基本需要得以实现后,才有实现的可能。自我实现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那么实现马斯洛意义上的自我实现

3、有哪些意义呢?兴许这才是现实生活中普通人所更关心的。当今世界是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道德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人们变得越来越无所适从,价值观正走向分裂,在追求单纯的物质上陷入了一个无可自拔的困境,而在物质世界派生的精神世界里也苦苦求索,苦于找不到正确的航向,人们的发展正步入一个十字路口,以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人类将会走向自我戕害的迷途。也正是如此,以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为指导,获得拯救人们灵魂的力量,将人们引入正确的征途,正是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价值所在。事实上自我实现独立于物质而存在,是人类最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当人们面临无法摆脱的困境时,勇于自我实现的人,

4、就会本能地向人自身的灵魂拷问,刨除一切虚伪自私,走向本真的自我。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也应该不断拓展生命的内核,坚持自我实现的人能不断地获得自我的解放,无论何时,都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为自己而活。现在铺天盖地地在谈“幸福感”问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幸福感从何而来?归根到底,是一个对生活意义的解答。究竟为了什么而活?为了生计,为了学生, 为了未来,还是为了教育事业?统统都不是。当今社会为老师定义了太多太多的准则和要求,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仿佛千斤重的石头压在我们的背上,背负着太多得责任。只有把教师从一个过高的社会期望中解放出来,让教师认识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了自己、为了自我实现而活,

5、才会体验到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存在意义,才会体验到幸福感。挑战自卑读书心得陈淑君自卑感在阿德勒的理论中占有很大份量。他认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一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优越感是每个人在一种内驱力的策动下力求达到的最终目标,它因每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而不同。在书中,他还论述了家庭和学校对个人的影响,他认为,人的行为不是由生物学的本能力量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的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那么下来我们主要介绍一下本书的重点自卑与超越。所谓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

6、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所处的位置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勇气,便能通过直接、实际的改进身边所处的环境,使我们脱离这种感觉,没有人能长期的忍受自卑感,人类正是通过思维,而采取某种行动,来消除自己的紧张状态。愤怒和眼泪以及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我们把眼泪和抱怨这个极力破坏合作的武器称之为“水性力量”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行动必然会同时出现。然而,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没有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放弃不谈。个人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他在困难面前会表

7、现出犹疑、彷徨,甚至是退却的举动。在面临困难时,最彻底的退缩表现就是自杀。这时,个人在所有的生活问题面前,都已经放弃寻求解决之道,而表现出他的信念。他认为:他对改善自己的情境,已经完全无能为力了。当我们知道: 自杀必定是一种责备或报复时,我们便能了解在自杀中对优越感的争取。在每个自杀案件中, 我们总会发现死者一定会把他死亡的责任归之于某一个人。仿佛自杀者在说: “我是所有人类中最温柔、最仁慈的人,而你却这么残忍地对待我!”说到这里,记得母亲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 “如果将来有人背叛了你, 你会怎么办?”仍记得当时我与妹妹的回答,我说我会坚决的报复他,甚至必要时以死亡来惩罚他,让他今生今世在愧疚与

8、悔恨中永不安宁。而妹妹的回答与我恰恰相反,妹妹说她会选择放弃,并且努力生活,一定要自己过的比其他人都好。当时母亲用怜悯与不赞同的眼光看着我,说我傻,如此决绝最终又是惩罚了谁呢?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有了一定的领悟,其实我是在逃避我的问题,我不愿接受失败,并为此感到无能为力和沮丧,我选择自杀是对他人的责怪,怨恨他人如此对我,而没有去反思自己。妹妹她的做法要比我勇敢和明智的多。每个人都有的优越感目标,是属于个人独有的。它决定于他赋予生活的意义。阿德勒认为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都具有一定目标性,人是未来定向的。他觉得由于人们为精神生活确定一个目标,他们就会更好地适应现实。他把一切心理现像都看作反映某种统一的生活计划, 而生活计划的总目标就是优越。心理活动都是围绕着优越性这一目标进行的。阿德勒理论的最后落脚点是人的优越和完善。他把为优越而奋力称作生命的实质,为优越而奋力是阿德勒人格理论的基本动力。行为的动机出于人的社会性,而不是生物因素起主要作用。后来,阿德勒又把个人优越而奋力的观点改变成个人为完善的社会而奋力。他同时还认为个人优越而奋力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如果一个人不顾别人和社会的需要,只专心于个人的优越,就可能产生优越情结,而具有优越情结的人可能成为一个专横跋扈、自吹自擂、傲慢之人,这种人不太受社会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