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教案(转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09352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湖居听书》教案(转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明湖居听书》教案(转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明湖居听书》教案(转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明湖居听书》教案(转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明湖居听书》教案(转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湖居听书》教案(转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湖居听书》教案(转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朝人刘鄂一生建树颇多:修水利,搞收藏,作医生,办企业等等,而其为后人所了解,则是凭一部为解朋友之困而创作的老残游记,将此书稿赠与朋友,不想却因此名传后世。刘鄂的绝妙之笔从节选的绝唱一书中即可窥见一斑。本节选段的中心是描述说书艺人白妞精湛绝伦的说书技艺。刘鄂以其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精巧厚实的铺垫,把一个民间说书艺人烘托成艺苑的一朵奇葩。在白妞出场之前,作者为其造足了声势。首先作者介绍说书场之大:有几百张桌子,却是座无虚席。再说听书人之多,来晚的人从袖子里送看座的几十钱“得一条凳在人缝里”坐下,再晚者只好从“夹缝”里坐下:可见其拥挤之状,凸现了白妞说书艺术对听众的吸引。再看作者对听书人到场时间

2、的描述,以老残看来,十二点的书,九点吃饭,十点到书场已是很早,却只见书场已人满为患;十点半连“抚院”等官员也已到了,十一点正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搬张短凳,在夹缝安插”一语就体现了这种拥挤,明湖居听书的用笔还是很简省的,却不厌其烦的写了关于时间的问题。九点,十点,十一点,这几笔已把听书人的焦急渴盼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再者听书人的身份,作者特意指出,听书的有官员、生意人、读书人和普通市民。这一笔看似无奇,细细品来,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白妞的说书吸引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前来听书,足见其说书艺术的无比魅力,也可见白妞的说书雅俗共赏:即可下里巴人,也可阳春白雪。读完此处环境的精心设置,读者和

3、听众一样已迫不及待的等待白妞的出场了。但作者还不肯让心爱的艺术家过早露面。出场的是一个卑陋的琴师,听众的失望从闹哄之中可见一斑。而琴师的几声调弦却也引来了几多掌声琴师技艺非同一般。而琴师只是一个配角啊!真正的说书人黑妞出场了,但作者从老残的角度看并不知此人不是白妞,但听乐声如新莺出谷,如乳燕归巢,“觉一切声音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从老残来看,等待了两个多小时听如此如仙乐一般的说书已是不虚此行。哪知那并非白妞,“黑妞的好处人说的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 黑妞的好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此一番话让老残哑然,“以为观止”的音乐竟不是极品,那么白妞竟如何呢?作者已是用尽心智赞白妞说书,又如何

4、写白妞呢,此一番描述已是让老残心痒难耐了,也让读者亟盼白妞出场的同时不得不拜服于刘鄂的此一番绝好的铺垫,先以说书场之大,听书人之多之杂,听书人到场之早,为白妞出场蓄足了势,又以黑妞高超的说书技艺烘托。 直到此时, 略带些神秘而令人渴盼一睹为快一听为乐的白妞才款款的登场了。作者并没有赋予白妞出众的容貌和华丽的装束,而是让她一身素衣与黑妞一般无二的登场了。这时的老残想必有些失望。且慢,白妞的道具两块顽铁一响,便“五音十二律”俱出,人未发声,已是先声夺情,而那双“白水银里装着两丸黑水银”的灿如明珠的眼神只一扫,便已造成“以为白妞看见了我”之效果白妞见“我”,“我”之荣幸啊!“而鸦雀无声”之场景,则已

5、表现出听书人此时激动而渴盼的心情啊!作者对黑妞说书已是用尽了溢美之词,那么又如何来描写白妞的说书呢?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刘鄂以一业余作家之笔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作者写白妞的唱用“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写其声之悠远,用“傲来峰、扇子崖、南天门”写其高腔之无穷,用“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山腰盘旋穿插”写其音调之婉转,用“弹子上天”写其音色之灿烂,用“花坞春晓”写其声音之妩媚。更兼作者调动通感手法,以“听者如吃了人参果,三十六万个毛孔,无一处不舒畅”写白妞说书的妙处。怎见得王小玉高于黑妞之处呢?听书人的一句评论道出了其高妙之处:用“三日绕梁”形容尤觉不足,用“三月”方能曲尽白妞说书之魅力无穷啊!此一节书

6、,作者调动语言的手段驾轻就熟,信笔写拉,其铺垫之势,设悬之招,让读者心神随之而动,其对音乐的描写也是荡气回肠,不绝如缕。本课原选入高中教材,题目为明湖居听书据本章内容而定;教材改版后,选入初中教材,更名为绝唱此题目较原题不仅简练,而且也极佳的赞叹白妞的说书艺人。但绝唱删掉了“到了十一点钟 , 所以说的什么话都听不清,也不去管他”一节,使原本浓墨重彩的铺垫变得单薄,原本作者铺就的烘云托月之之势被削弱,效果大打折扣。一、作者简介 刘鹗 (18571909),字铁云, 笔名洪都百炼生, 清末丹徒 (江苏镇江 )人。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 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他

7、行医于上海,后又弃医经商,直到资本丧 尽才止。 1888 年黄河决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补知府。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曾从俄军处用低价购 买太仓粮,赈济居民,后清廷以私售仓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乌鲁木齐 )。二、关于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晚清中谴责小说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老残游记借老残在 游历中所见所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抨击,揭露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不惜杀民邀功, “急于做大官”的刽子手,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8、缺乏认识,反 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 的书。老残游记语言清新简练,对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形象,没有一般的陈词滥调, 跟晚清的同类小说比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说史略 中也称赞这部作品 “叙 景状物,时有可观” 。三、关于本文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唱”。作者清末刘 鹗,笔名洪都百炼生。 老残游记借一个不愿做官,奔走江湖行医的名士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当时的官吏昏庸残暴的行径,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现了作者反对革命运动,主张

9、维新图强、科学救国的政治态度。这部小说刻画人物、描写自然景物比较生动形象,在语言运用和再现手 法上颇具特色。重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明湖居听书便是“可观”的一节。“明湖居听书”故事是这样的:老残来到济南府,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游玩,见那墙上贴了一 张黄纸,居中写“说鼓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路上听得两 个挑担子的说道: “明日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又听得铺子里柜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中诧异道: “白妞是何许人?说的

10、又是何等样书?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回到店里向茶房打的此事,茶 房介绍刘:这说鼓书,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没什么稀奇,自从王家出了个白妞、黑妞两姐妹就不同了。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的出奇人物,十二三岁就学会 了说书的本事。他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京剧、昆腔、小调种种腔调,运用到大鼓书的调儿里,经过二三 年的工夫,创造出梨花大鼓的新调,“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她唱书,无不神魂颠倒”。明儿下午一点钟开唱,若上午十点钟去,便没了座位,要听还是早去。老残听了茶房的话,也不甚相信,次日九点多 钟便便去明湖居听书。可以说,在节选的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

11、已在为白妞说书作了铺垫,那属“耳闻”; 进入课文之后,则属“目睹”了。四、 这篇课文主要写白妞高超的歌唱艺术。为了突出这一中心,在写演出之前,先写场内热闹场面,先写 琴师和黑妞,先写场中的议论,这些都是为突出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烘托和铺垫的。然后,作者集中笔力,正面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最后,写听众的反应,高度评价白妞说书的效果。分别分析如下: 1.明湖居是一个戏园子。 听书人多 : 当官的“抚院” “学院”;做生意的;读书人。 下午一点钟才开始,可十点钟园子已坐满。台上、台下对比 : 空洞无人“一张半桌,两张椅子,三样乐器” 热闹“高谈阔论” “嘁嘁喳喳” 侧写场内热闹场面,有力烘托白妞说书

12、的魅力,渲染了气氛,与白妞出场寂然无声形成鲜明对照。2.写琴师和黑妞,也是为白妞说书作烘托和铺垫。 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奏,动人心弦,突出 轮指弹奏的高超技艺,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笔。写黑妞容貌、服装,细致说明她朴实、纯洁,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装描写节省笔墨,以便集中笔力 写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转的特点,“百变不穷”“以为观止”。但她的技艺远不如白妞,因她的 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就这样层层铺垫,烘云托月,很好发挥琴师、黑妞的陪衬作用。3.借观众之口议论,将黑妞白妞说书互相比较。黑妞 : 好! 是白妞教的,别人可说得出,别 人能

13、学一两句对比、烘托、先声夺人 白妞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法学到手 4、白妞说书一生朗读,其他学生考虑: (1)哪些句子写的特别好?(可分组找,看哪个组找的准,找的多。)它 抓住白妞说书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白妞在说书过程中声音有哪些变化?好的句子有:“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写出听小玉初唱时感受到的妙境,处处伏帖,处处畅快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尖细高亢、刚劲有力“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婉转回旋 “如一条飞蛇, ”婉转悠扬、急促多变 “像放那东洋烟火, ”多姿多彩,变化无穷“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14、”婉转清脆、多姿多彩 采用了通感 (比喻) 的修辞方法。 (师生共同回忆通感修辞的运用,并举例。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 “微 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山色也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 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 “嗓音油腻得像奶油蛋糕”等。)作者设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或用感觉, 或用视觉, 或用听觉,而同是视觉,有的绘其形,有的点其色,形色兼备,体现白妞演唱的美妙。变化主要有五个阶段:初不甚大起始 越唱越高发展 陡然一落跌宕忽又扬起高潮 人弦俱寂结束 师总结:描写虚幻的音乐时,可以写出音乐变

15、化的几个阶段,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听觉与其他感觉 打通,写出音乐所描绘的意境,听音乐的感受。5、 “通感”修辞手段的运用。 结合学生讨论内容,小结如下:课文在描写白妞说书声腔的变化上颇具特色,突出的是利用“通感” 把由听觉获得的声音,转换为用其它感觉器官可感知的具体形象,这样使读者能够利用“通感”功能再将 由其它感觉器官获得的具体形象转换成用听觉感知的声音,从而欣赏到白妞那美妙绝伦的演唱。例如: “渐 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表现声腔尖细高亢、刚劲有力;“陡然一落, 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表现声腔回

16、环宛转, 急促甜润; “忽又扬起, 像放那东洋烟火, 一个弹子上天, 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表现声腔纷繁奇妙、多彩多姿。要把转瞬即逝,只可意会的听觉形象,用语言文字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实 属不易,而作者却使我们得到满足。6、总结 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音乐时, 可以借助修辞手法直接描写音乐变化的阶段、听音乐的感受, 也可以通过描写其他东西从侧面来衬托。本文结构图时间 : 次日九点钟以后 地点 : 明湖居 人物 : 老残、众多听众、艺人、歌女(黑妞、白妞 ) 事件 : 听书 (唱书 ) 台上 :空洞无人,设备简陋 十点钟听书前台下 :拥挤热闹 (侧写烘托台上 :仍空洞无人 先声夺人 )十一点钟台下 :更拥挤热闹 台上 :男人 (丑陋、弹曲、动心)十二点半钟 台下 :叫好不绝 台上 :黑妞姑娘 (十六七岁 )清脆婉转,百变不穷 听书时弹罢数分钟(侧写正写台下 :老残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