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名医录》之“老木耳朵”顾君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07943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门名医录》之“老木耳朵”顾君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吴门名医录》之“老木耳朵”顾君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吴门名医录》之“老木耳朵”顾君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门名医录》之“老木耳朵”顾君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门名医录之“老木耳朵”顾君安近代蜚声于姑苏城内外,苏南广原之“老木耳朵”就高悬在苏州城中养育巷水泼粉桥,这只黑漆木耳朵便是吴中世医顾氏耳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1914 年,已故江苏省著名老中医、耳科专家顾君安先生就出生在这顾氏世医家庭,世居苏州养育巷, 其祖父顾杏初是一位极负盛名的中医耳科医师,诊务极其繁忙。1932 年顾君安随师于苏城甫桥西街口黄子年老先生诊所,学习内科; 1934 年随师于其叔父顾祝明先生正式专修祖传耳科,深得真谛。1937 年顾君安先生开业,正式嫡传顾氏耳科衣钵,为四代老木耳朵。顾君安先生行医四十六余个春秋,待人诚恳老实,和蔼可亲,辨证细腻,方药精灵,是我省现代名中医

2、之一。擅长于诊治耳漏、耳闭诸症,近来对眩晕、耳鸣、耳聋的治疗有所研究,并对喉科、鼻科的中医治疗亦有造诣。 现仅将我跟随先师顾君安先生在平素临床中最能体现出顾氏耳科精华的部分,即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作一简介。顾氏认为化脓性中耳炎是现代医学之病名,大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两大类型,属于祖国医学耳中“耳漏”范畴,因其耳道漏脓涓涓不绝,故统称谓之“耳漏”。兹病虽小,危害极大,耳道经久流脓,每易损伤耳膜,轻则重听,重则成聋疾。严重的流脓经久不愈,腐蚀骨壁,涉及脑部而为脓耳变症,有危及生命之虞。所以这种常见病也应加倍重视起来, 决不能轻视或忽视。 顾老先生从事耳科临床四十六年之久, 合百余年之祖传及

3、四十余年之临床为一体,依其临床所见,耳病虽在局部,病情却较为复杂,疗效不速。顾氏认为急性中耳炎病因多见于三种类型:一、上焦风热;二、夏季暑热蕴蒸和湿热邪毒侵袭耳窍;三、肝胆上蒸蕴结耳窍,灼伤肌膜,化腐生脓。急性中耳炎以其耳道漏脓为主证,同时出现肿痛,穿破鼓膜,有不同程度听力减退。祖国医学又称之谓“耳”、“脓耳”。耳道蕴出的脓液、色泽、听力是否减退、舌苔、脉象也是辨证的极其重要的一环。根据辨证论治原则, 首先要了解致病之主要因素, 临床上随着病情之变化,区别轻重缓急来进行治疗,所谓之“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原则。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顾氏则认为:本病大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而来

4、,久病属虚。漏脓大致白色分泌,质粘或呈水样,不痛,稍有气秽,鼓膜中央穿孔,祖国医学称谓“缠耳”;耳脓带青白色,或紫褐色,腥臭异常,鼓膜边缘穿孔,祖国医学又称之“震耳”。临床所见缠耳和震耳之病因和症状表现之不同,耳脓色泽与性质之区别,根据审证求因的原则, 分型治疗,大致可分为: 一、肝胆湿热型, 二、肝肾不足型,三、气血二亏型,四、脓毒内陷型。顾君安老先生虽为顾氏老木耳朵四代传人,可他却刻苦认真地学习,汲取现代医学之检查及治疗方法,不断进取,使古老秘传弘扬光大,顾君安老先生一直认为中医耳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耳为宗气血脉所聚, 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与脏腑经络之关系乃非常之密切。因此,明确其生理特点,弄清其病因病机,掌握其诊断,熟悉其治疗原则,对指导耳科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