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期末检测题-2008[1].12.1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05881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期末检测题-2008[1].12.1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期末检测题-2008[1].12.1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期末检测题-2008[1].12.1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期末检测题-2008[1].12.1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期末检测题-2008[1].12.1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期末检测题-2008[1].12.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期末检测题-2008[1].12.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概论期末检测题一、解释概念 (30 分)1、主导性与多样性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二、问答题 (45 分)1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雅与俗的问题? 2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有什么意义? 3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三、论述题 (25 分) 试论述文学发展诸种原因的辩证关系。经济因素,是对文学发展起最终支配作用的因素。但这个最终支配性因素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恩格斯在给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如果将这种最终决定性因素说成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就会将唯物史观变成了一种空话。文学发展在最终意义上是受经济制约的,但文学作为一种意识

2、形态,它的发展变化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学发展的动因可以粗略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其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意识形态的变革往往首先表现在政治等领域中,政治意识形态的变革,又进一步对文学意识形态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艺术的变革就与政治上的变革要求直接相关;在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也可以找到政治上革新要求的影响,它们都不是由经济直接推动的文学变革。其二,文学发展有着自身体系化的要求和发展惯性,有着它相对的独立性。恩格斯曾说过,法的观念是受经济状况制约的,它要反映经济关系的要求,但是,它又有着自身的运作逻辑(诸如形式上的公正性,运用中的可操作性等)

3、,这样就使得法律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显得模糊和疏远了。同样,文学发展也有着自身的一些特征,如诗歌文体对于韵律、句式的一些调整,小说文体在叙事模式上的一些演进,大都是文学发展自身规律在起作用,与经济的关系不明显。其三,在承认经济状况与文学的变化发展并非一一对应的同时,还应看到经济的影响也是可以反映在文学领域中的。古希腊城邦制国家以市民作为公民主体,它的戏剧艺术很早就步入了发达阶段。而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农民居住分散,闲暇时间不多,也没有建立商品消费的生活模式,这是中国戏剧长期停留在巫术仪式、傩戏阶段。中国戏剧的兴盛起于南宋时江南的一些商业城市。江南一带物产丰裕、生活舒适、居民集中,使得戏剧艺术有着广

4、大的市场,能够得到经济保障,因而有了很快的发展。在欧美国家,长篇小说产生在文艺复兴之后,几百年来,成果丰硕,它与版权法等经济法规的推行直接相关。电影业的发展在技术上有赖于科技,而在制作中有赖于一些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从上述方面,可见经济因素对文学发展的直接影响。总之,推动文学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着不同的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在这种种原因中,有些与经济因素相关,有些则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最终决定意义上,经济因素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不应是单

5、调的,模式的化,概念化,公式化的,而应该是主专业年级学号姓名一律手写,不抄题,标明番号即可。格式规范,卷面整洁。导性、多样性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文学新人。努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不仅有重大的美学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它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将起到促进的作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学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张,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和长期性的方针。文学活动是一

6、种最具个人创造性的竟声生产活动,因此,它最忌千篇一律、模式化、概念化。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交由艺术界和科学界自由讨论。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和学术思想发展的历史经验,不仅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而且也符合科学文化和艺术发展的规律。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雅与俗的问题? 雅与俗,即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是文艺活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文艺现象。从字面上讲,雅即高雅美好,高雅艺术一般是指思想艺术水平高或较高的作品;俗即平凡通俗,通俗艺术是指水平一般或较低的作品。文学艺术的雅与俗是相对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受者的不同

7、而有所变化。雅与俗在文艺领域被使用,同毛泽东提出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具有同一层面的含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是中国古代楚国的艺术。据文选宋玉对楚王问记载:当时,楚都唱“下里巴人” 的, “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而唱“阳春白雪” 的, “国中属而和者, 不过数十人”。毛泽东所说的“阳春白雪”即高雅的、提高的文艺,它的特点是比较细致,比较难于生产,并且往往比较难于在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下里巴人”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艺,它的特点是比较简单浅显,比较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由于文化素质的关系,那些不识字、无文化或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众,在劳动、工作之余

8、,迫切需要从那些普及的、通俗的文艺中得到消遣、娱乐。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 “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普及一提高一再普及一再提高,俗一雅一俗一雅, ,这是一个双向循环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文学艺术活动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也必将在雅与俗、提高与普及的双向循环的无限发展过程中,走向更大繁荣。雅与俗,从字面上看,一个是高雅美好,一个是平凡通俗,文艺作品是适应人美的精神需要而创作出来的。雅与俗是相对的,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不断变化,相互转化。衡量文艺作品价值高的标准,要看它

9、是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并为人民群众索赏识。对于这问题,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出发,大力发展高雅严肃的艺术的同时,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有什么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学,毫无疑问,它的根必须扎在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土壤上。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是提高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毛泽东早在1938 年就已说过, “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

10、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在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他说: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

11、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 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去全面整理民族文化遗产,然后加以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吸取一切有价值的成分,用以创造社会主义民族新文艺,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历史已经证明鲁迅在20 世纪 30 年代讲的一段话是完全正确的。他说:“ 我们已经确切的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

12、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 ” 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要批判的继承,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借鉴,并根据新时期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创造。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民族文学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征和民族传统,并以民族语言为表现形式的文学。早在18 世纪,伏尔泰就明确意识到,同样的体裁在不同的民族国家里,因其具有不同的民族特点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从理论上提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概念的则是德国诗人、美学家歌德(Goethe,17491832)。他在1827 年 1月

13、 31 日同爱克曼谈话时说:“ 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 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的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 歌德强调诗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各民族的文学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不能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应当通过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对话,促使世界文学的时代到来。歌德的这一见解,反映了人类文学活动发展的总的趋向。世界文学是与民族文学相对而言的,它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此作过深刻的论述,说:“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

14、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可见,世界文学是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由世界各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共同构成的一种世界性文学的总称。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全人类性,同时,各民族文学又保留有自己的特色。在世界文学形成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学之间在相互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了本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从而使世界文学这个百花园显得更加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15、。民族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民族文学繁荣和世界文学进步。当然,世界文学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取消民族文学。相反,各民族文学要在世界文学大背景下,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独特性,从而使世界文学园地更加绚丽多彩。2、从民族文学到世界文学从世界文学的格局上来看文学的发展,这便是从民族文学逐步走向世界文学。(1)从各民族文学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过程来看人类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各民族文学孤立发展的阶段;二是不同民族文学局部交往的阶段;三是建立起普遍联系的世界文学阶段。(2) 、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和影响的一般规律A、文学交流的动因,往往根植于经济的动因。B、各民

16、族文学相互交流和影响,往往是造成民族文学飞跃发展的捷径,并体现出一种民族交往中的互利原则。C、各民族文学中的高形态文学的必胜原则。高形态文学向低形态文学的渗透。(3)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A、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位置和未来的文学终究以什么方式存在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将来文学的民族特点将要消失,代之以一种统一的人类文学。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将来各民族文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世界文学的整体性会日益突出,但人类文学并不会消泯自己的个性,它仍将以多元化的形式而存在。“ 世界文学 ” 只是人类文学发展中建立起广泛联系的必经阶段,但不是一种统一化的文学模式。“ 世界文学 ” 时代给各民族文学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使他们更好更快地从世界文学中取长补短,迅速克服民族文学的落后状态,从而加快人类文学发展进步的进程。而且文学创作的个体劳作性质不会改变。写什么,怎样写都由作家来决定。不应把世界文学的范畴看成是与民族性、多样性对立的概念。B、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性:指作品中所反映的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社会生活。世界性:是在世界文学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