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0394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 )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2、(C)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 A.运动 B.实践 C.

3、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柏拉图的“理念论” 是(C)的理论 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唯心主义 D.怀疑论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

4、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2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 ,它的含义是指(D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

5、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 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D )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6、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22.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 A.唯物主义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相对主

7、义诡辩论 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B)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324.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 能实现的,属于(D) A.不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25度是(B)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26.坛经 “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8、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 )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7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 D.时空性 28.实践是指(D) A.个人的生活活动 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9、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

9、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3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 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2.A3.C4.C5.D6.B7.B8.C9.C10.D 11.D12.D13.A14.A15.C16.D17.D18.A19.D 20D21.B22.B23.B24.D25.B26.D27.B 28.D29.B30.D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

10、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4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

11、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

12、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使统一体分解 7.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E)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8.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E )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E同样的元素由于结

13、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9.辩证的否定是(ABCDE)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5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E既克服又保留 10.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BD)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E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2.ABC3.CDE4.ABCD5.BCD6.ABD 7.CDE8.ACDE9.ABCDE10.ABD三、辨析题 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

14、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 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

15、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分析解决矛盾时,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两点论则是指在着重抓重点的同时,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 重点论的对立面是均衡论,两点论的对立面是一点论。由于讲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的存在为前提的,因而它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4.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

16、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5.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又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6的实质就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四、简答题 1.哲学的基 答案要点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从多方面展开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