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万字 中国文学史概说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9702295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 2万字 中国文学史概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 2万字 中国文学史概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 2万字 中国文学史概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 2万字 中国文学史概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 2万字 中国文学史概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 2万字 中国文学史概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 2万字 中国文学史概说(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文学史概说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 。 1 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 其实大家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的琼楼玉宇,逼真地复制了那在 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而且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群,一种生 活的韵味,一片奇妙的风光。读盛唐诗人杜甫的诗,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李唐王朝天宝末年,天子昏庸、 奸臣挡道、武将好大喜功,屡屡对外开边拓土的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图景,读巴尔扎克的人 人间喜剧就会想起 18 世纪末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龌龊生活图景,读 80 年代初走上

2、文坛的朦胧诗派 诗人顾城的(一代人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同样会想起文革岁月中长大的 青年一代,对苦难的承担以及试图透过黑暗寻找光明的坚定信念。诗是需要品味体会,普希金短诗假 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过去的将变为可爱。这是 1825 年普希金题在一位 16 岁少女纪念册上的短诗,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少女早已不是当初的少女,岁月也不再浪漫如白桦林里 19 世纪的俄罗斯,读这首诗的人也许阅历不同,年龄变化,但无论何种境遇,我们都会感谢生活的赐予, 它使我们忍让、宽容、克制并憧憬未来 2 文学还能培养我们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辩,历史学家的深沉。 也许有

3、人说,哲理太枯燥,诗情太虚浮,但是,至少可使我们“澹泊明志” ,修身养性。陶渊明一声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令人追慕不已。古人尚可“买田 数亩,买泉一眼”以安顿自己的心灵,现代人呢?现代人最怕丢失的是财富,而最先丧失的是精神,诗 可以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灵魂放逐的年代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一切都推向市场的时候,不要 拍卖自己的良知。尽管我们不可能诗意的栖居,但是,对诗意生存的追求,却是人性中永不泯灭的一面。 3 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上古的神话、西周的诗经、春秋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汉 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志怪、唐诗、宋

4、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风骚的 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研讨之机。 琼瑶的在水一方出自诗经秦风蒹葭 ;梅花三弄主题曲,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 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 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出自金人元好问摸鱼儿 ;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 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出自明代杨慎临江仙 。我讲这些目的,文学是有传承的,今 天的发展是在昨天的基础上,特

5、别是在知识层次、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江郎也有才尽之时, 学无止境。 (另外,文学也是在永不停歇的流动发展的)讲一个文革遗笑,那个时代毛主席的话(语录) 就是圣旨,是人们心中的上帝,老领导领大家学毛主席语录,毛主席有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 云淡,望断南飞雁,屈指形成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可老领导怎么 读呢“天高云淡,屈指形成二万六,盘山上高峰。 ”这时一个小年轻怎么觉得不对劲就举手了,他 说“报告领导,我有问题”记得中学历史课上老师讲过红军长征历经二万五千里艰难险阻,毛主席怎么 写成二万六了呢?老领导没有意识到他的错,振振有辞,从容不迫地说“年轻人,这就是你

6、们的不是了, 下句不是”盘山上高峰“吗,既然是盘山而上,自然多走了了一千里。如果说老领导闹得这个令人啼笑 皆非的笑话是与那个特定时代,特定历史背景有关的话,我们今天就应尽量避免或者少制造那些令人啼 笑皆非的笑话,当然,我并不需要大家人人都去做博士,但是一个充塞知识的头脑是应该有的(前人成 果只不过是我们的必修课,关键要求自己创新) 。 4 文学是人学 代表古典小说高峰的红楼梦便是通过一些重要人物命运暗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无可挽救 的衰败及整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趋势,如篇首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 味” , 好了曲更是说尽了人生的虚无,同时将感伤主义推向极至:“世人都

7、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 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 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 2二、 “中国文学”之美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接受人类文明洗礼的人类之一,作为四大闻名古国(中、印、埃、希)的 唯一幸存者,从最初杂乱的民族形态到今天统一的民族实体,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和一 种族体心理在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弥漫演进、长期积淀,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既 是我们历史生活的见证,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

8、现,鲁迅先生把中国的语言文字概括为三美: 1 意美以感心(意境之美可使人在心灵上获得感悟审美愉悦,物境、情境、理境、由景起情,由景生 情) ; 2 音美以感耳:元音占优势乐音节奏美,外国人听上去像唱歌,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 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时,何当。贺敬之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榆林, 一想到延消水、宝塔山、小米粥,心情还真的蛮激动,可到跟前一看,水也快干了,灰头垢面)米脂的 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东方红的故乡佳县白云山; 3 形美以感目(汉字是东方魔块,方块字,有中心有外围) a.对称合谐美, b.肢体语言美,象形(鹿鼎记、周星弛) ;c.绘画语

9、言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只要你一看见“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眼前肯定会浮现出一个阔大、 壮美的画面,一句话“中国作风” “中国气派” “中国精神” 。 三、学习古典文学的方法(文学史研究的层面文学史研究的层面)(一)最外围是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最外围是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背景研究很重要,这是深入阐释文学创作的一 把必不可少的钥匙。但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的研究显然不能成为文学史著作的核心内容,不能将文 学史写成社会发展史的图解。 一定要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时代、历史背景中,一分为二地分析 1、屈原:过去:爱国诗人 今天:学

10、术活跃、畅所欲言 有人说: 屈原是一个奴性十足奴性十足的诗人,整个离骚内容不就是“君主啊,我多么爱你,你为什么不爱我” 的个人哀怨、乞怜之作。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艺术品的价值在于时代与艺术感人至深的结合,屈原 身后也有许多封建文人,专抒个人哀怨,如汉代模仿骚体的七谏 、 九叹等,但却毫无艺术价值, ? 也有人说“骚文炫己骚文炫己”: a.离骚一开篇,诗人就先摆家谱,溯先世,说自己与楚王同宗,出身高贵(帝高阳兮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说完世系又说生辰的奇异嘉名。 b.表白自己品德高尚,理想高洁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能力) 哀怨说哀怨说: 李白“哀怨起骚人” 裴子野“若悱恻芳芬,楚骚

11、为之祖” 离骚:实质是诗人内心痛苦和心理矛盾双重挤压的忧愤。对“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 怒” 的昏庸君王怨,对“众芳之芜秽” (比喻对亲身培植的人才的变节堕落)的变质后生痛苦惋惜,对国 家人民的灾难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怨愤说怨愤说: :(悲愤)(悲愤) 元稹:“骚文作而怨愤之态繁” 白居易:“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寄唐生 ) 。这里的“怨“是忠怨, 赤诚进谏不为理解的怨。 韩诗外传 “忠之道有三:有大忠、有次忠、有下忠,以道覆君而化之(和君主一道成为历史的陈 迹) ,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指出君王的不是)而怨之,下忠也”在封建腐

12、儒 眼中,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是下忠,是“狂狷景行” (班固离骚序 ) (性情正义,不肯同流合 污) 现代一些新观点则认为屈原有心理疾患心理疾患自恋心态、恋女情结、人妖自恋心态、恋女情结、人妖 a.香草美人山鬼 思美人 b.上天求女(美政理想)3*哀高丘之无女(在楚国的高丘下没有可追求的神女) *到青帝住的地方,折取琼枝作佩带,花朵送美女 *求洛水之神:宓妃,美而无礼只好改求 *欲求简狄而无良媒 *欲求有虞国的二姚而又苦于理弱媒拙 屈原的求女,不但追求容貌的美丽动人,而且要求品德的高洁,尤其坚守“媒妁之言”的礼教手续。(二)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主体即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思想

13、、心态等。“最好是顾及全 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 (鲁 迅:题未定草 )这也就是所谓知人论文、知人论世的方法。当充分重视作家研究,但作家研究也不是 文学史著作的核心内容,不能将文学史写成作家评传的集成。正史里的 文苑传 、 文艺传不是 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 鲁迅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多次讲到选本、摘句的误人,他举出被选家录取了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而称之为隐逸诗人之宗的西晋诗人陶渊明,但在全集里却有闲情赋那样大胆自白的诗,还有“猛志 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之诗。他还举选家只取其碑文的蔡邕,说如果读一读他的述行赋 “才明白他 并非单单

14、的老学究,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在读某作家的作品时, 我们绝不能仅从一两声幽深绵长的叹息或意气风发的豪迈中得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且介亭杂文二 集“题未定”草) (三)第三个层面是文学作品,这才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因为文学创作最终体现为文学作品, 没有作品就没有文学,更没有文学史。换句话说,文学史著作的核心内容就是阐释文学作品的演变 历程,而前两个层面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的。 (四)在弄清线索的基础上,注重艺术规律的探讨 不能简单了解诗经 、楚辞、汉赋本身的特点,而是要探讨“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的汉赋在 艺术上继承并发展了诗辞的什么东西,而不能仅因汉赋歌功颂德

15、而否定它。要探讨齐梁文学,不能因其 写风花雪月而否定它,而应看其对唐诗的繁荣起了什么作用,同样研究宫体诗不能因其反映宫廷生活就 否定了它对完善、发展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贡献。过去文学史的缺陷就在于:基本上都是作家、作品的介 绍、评价、缺乏规律性的论述。我们在学这门课时,一定要把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对于国家的盛衰、 政令的张弛,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风气的变化,文人思想的变化等等,做进一步的探索。尤其是关于世 风、士风与文学的关系。例如汉末的清议,魏晋的玄学,六朝文人“无特操” ,唐宋文人之兼“儒、释、 道” ,明人思想之反道学传统等等。 探讨:刘勰曾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 (文心雕龙

16、时序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了这样 一个现象: 朱熹曾说:“大率文章盛,则国家却衰。 ” (朱子语类卷三九论文上 )赵翼曾说:“国家不幸诗 家幸。 ” (题遗山诗 ) 晚周战国:在历史上它是一个它崩乐坏、霸权迭兴、大厦将倾的动荡不安定时期,今天“春秋五霸” ,明天“战国七雄” ,轮流坐庄,战乱不已,可在思想阵地及文化领域却又是一个大解放、大宽松的时代, 学术流派之多,文章之盛,可以说前所未有。章学诚说:“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 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 ” (文史通义诗教上 ) 及至秦皇统一六国,国家之盛,前所未有,但“秦世不文” 。文章之衰,亦前所未有。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如唐贞观、开元,都无文章;及韩昌黎、柳河东以文显,而唐之治已不如前矣。 ”这话是不错的。 唐代国势转衰之时,文人多有忧患意识,写出了许多爱国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