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说课稿曹玉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970175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的组成说课稿曹玉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的组成说课稿曹玉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的组成说课稿曹玉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的组成说课稿曹玉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的组成说课稿曹玉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的组成说课稿曹玉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的组成说课稿曹玉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的组成说课稿西峡县城区一中 曹玉侠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行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的组成,它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题,本单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水”的知识;分子和原子。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板书设计;五、说本节课的得失。一、说教材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

2、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因素,我把课堂教学的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的物理性质。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 H2O。了解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3)保持对

3、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 教学重、难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3、教具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氢氧化钠溶液。二、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而教又必有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充分当主导者,而应是学生学习上的同行者、陪伴着。因此本节课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通过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谈、拓展运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本节采用图片引入,演示实验等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三、说教学过程

4、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会得到百倍的补偿!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五方面着手:情境导入,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一)情境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最强的驱动程序。引入新课时由“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入手,伴随着音乐解说和美丽的水的图片引入新课。此环节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二)设疑自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这种需要尤为强烈。为此,在

5、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快速浏览教材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发言,提出问题,教师整理、归纳、补充,形成自学提纲,并由学生自主探究。我预计学生可能会提到以下问题:(没有提出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或者教师予以补充)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水的用途?水的物理性质?氢气的性质?检验方法?水的组成?举例说明单质、化合物以及氧化物的区别?但在板书的时候可以简略的写:(如下)存在形式?用途?物理性质?氢气的性质?检验方法?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结论?)举例说明单质、化合物以及氧化物的区别?这个环节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价值也好,远离本节课题也好,都要

6、给予适当的肯定,不要抹杀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确定好本节想要探究的问题后,让学生认真自学教材,独立探究,解决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推荐好的自学方法,并予以强调。(三)解疑合探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 ”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相互评价、补充,对于自学中不能很好解决的典型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人人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对别人的展示进行论证性或补充性的客观评价,尽量做到表述清楚,观点明确。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思变能力和评价能力主要在这一环节得到培养和体现。本节课,第三

7、和第四个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想突破,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铺垫。第三个问题设计思路是:通过演示实验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准备好“水的电解”实验,因为此实验收集到的氧气很少,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现象不明显,所以换用燃着的小木条接近尖嘴处木条燃烧更旺。这样学生很顺理成章的就得到:有氧气生成。至于氢气,把氢气性质安排在第二题。学生已经知道氢气不纯时,点燃会发出爆鸣声。学生也会知道产生的另外一种气体是氢气。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疑惑点由小组讨论解决,学生自然就得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经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小组讨论”就很容易突破了本节的其中一个重难点。第四个问题设计思路是:由上一个问

8、题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而氢气氧气含有一种元素。 【过渡】含有多种元素的还有?含有一种元素的还有?学生很容易把以前学习的物质都说出来,例如:还有多种元素的物质还有:CO 2、KMnO 4、KCl 、KClO 3、MnO 2 等;含有一种元素的还有:N 2 等。板书:H 2 、O 2 、N 2H2O、CO 2、MnO 2KMnO4、KCl 、KClO 3、然后设置问题“请大家分小组讨论这三行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回答补充很轻松突破又一重难点。至此,刚才提出的问题全部完成,让学生熟读重点 2 分钟,体会理解本节内容,这其实也是一个探索疑惑点的过程。四质疑再探通过刚才的学习

9、对本节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这样,在研讨探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问难,针对所学的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这一环节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再次发现和挖掘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异创新精神。五、运用拓展1、自编题:请同学们根据本节知识自编一道练习题,同桌交换解答,并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题目展示出来。在学生编拟习题时,教师要加强巡视,重点关注典型习题和学困生、中等生的编题情况,然后有选择地展示,并挑选有代表性的习题,供全班练习。甚至可以通过学生自己上台展示,更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内心深处的原动力。只要敢于上台就是最棒的!这

10、一环节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探究教学的一个更高层次。由于学生编写的题有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设置了下一个环节。2、运用拓展题勇敢展现自己!我一定最棒!富有激情的评价,你最给力!加油!同学们,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我们!1、水是( )单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A、 B、 C、 D、2、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3、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了W 升气体,则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在理论上应产生的气体是( )升。A、2W B、W C、1/2W D、4W4

1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未听到声音C、听到较小的声音 D、试管爆炸5、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 B、河水 C、冰 D、红磷6、请将下列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空气 液氧 氢气 四氧化三铁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产物 海水 硫粉 冰水混合物 混合物:_ 纯净物:_单质:_ 化合物:_ 氧化物_这一部分的设计旨在查漏补缺,强化知识。是对自己本节教学效果的衡量,又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3、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一环节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要求学生能把本节知识系统化,并能前后联系

12、,使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其实也培养了学生前后探索知识的能力。有时教师也要适当做一些不同于层面上的总结。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了解通过产物的组成来探究物质的组成,这是一种重要的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4、作业布置:精讲精练四、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能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整个教材的脉络。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设计了这样的板书: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 1、水的组成自学提示 一、水的组成存在形式?用途?物理性质?1、水的电解实验氢气的性质?检验方法? 现象:水的组成? 文字表达式: (水的电解实验:现象? 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结论?) 二、物质分类举例说明单质、化合物 H2 、O 2 、N 2以及氧化物的区别? 物质 H2O、CO 2、MnO 2KMnO4、KCl 、KClO 3五、本节课的得失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在教学过程设计突破重难点这部分,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前后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巩固了旧知识,又突破了本节的重点。另外本节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较好的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不足在于教师因为害怕时间不够用没有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致使学生展示不够充分。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