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9721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 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秒,形成秒的时间观念。 2. 会解决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时间观念的形成单元课时安排:3 课时.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 ,知道 1 分60 秒。2.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秒针。通过猜测与验证的方

2、法让学生知道并理解 1 分60 秒。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分钟。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使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并理解分60 秒。 教学难点: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计算题单、田字格 学具:学习小组带机械钟表、电子表、秒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出“秒”的概念。1出示第 2 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

3、时喊的“十、九、八、七?三、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 秒)老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 (板书:秒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认识时间单位“秒”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出示课本第 3 页情景图)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明和妈妈来到钟表店,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表? (电子表手表,钟表和秒表。这些是计量时间的工具。 )教师展示一个表盘较大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我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还有秒针;有 12 个数字,有 12 个格,还有一些小格。 )老师说明: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

4、(2)认识 1 秒。在钟面上怎样表示 1 秒呢? (秒针走 1 小格就是 1 秒)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秒针走一小格的动作。 请学生谈一谈对 1 秒钟有什么感受。 (特别短)(3)感受 1 秒的价值。1 秒钟实在太短了,我们在 1 秒内好像不能做什么,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1秒内可以做许多事情。投影:(飞机 1 秒飞行 250 米、卫星等在 1 秒内行驶 7900 米、火车 1 秒行驶 200 米等 谈谈看了这些你对 1 秒又增加了什么新的认识? (4)认识几秒。1 秒虽短,做一些日常事情有时候只需要几秒时间,不信咱们来试一试。大屏幕上列的事情中选 1 件,咱们来找同学测试一下时间。屏显:系红领巾

5、、写 2 个字、从地上3捡起废纸、拍 4 次手。 2、探究分、秒之间的关系。 (1)认识 1 分等于 60 秒。同学们都做了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现在老师请学生继续观察表盘。老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你发现什么了?(秒针走一圈是 60 秒,分针也在走,分针走一格是 1 分钟。所以 1 分60 秒。 ) 老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 分60 秒。 (2)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感受 1 分钟有多长。教师:1 分钟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看着钟面数秒,轻声地数,1 秒、1 秒地数,一直数到 1 分钟。教师:请你谈谈对 1 分钟的感受。(1 分钟比 1 秒钟长,但 1 分钟过得也很快。 )出示课本第 4 页

6、的“做一做”第 2 题,了解 1 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现在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同小组的同学。三、巩固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大约每天睡 9( ) 大约需要 20( ) 大约要 25( )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50 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回答下面问题:(1)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2)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由小组合作完成。 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秒的认识” ,知道了 1 分60 秒,还感受了 1 分、1 秒各有多长。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

7、人吧!课后作业设计1分别写出下列各表所表示的时间。2填一填。3填空。(1)深呼吸 1 次用( )秒。 15 秒内能深呼吸( )次。4(2)从 1 数到 30 用了( )秒。(3)1 分( )秒 120 秒( )分4绕操场跑 1 圈,王刚用 59 秒,李月用 1 分零 3 秒。谁跑得快?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 4、5 页例 1、例 2 及做一做,练习一 4、8、9 题。教学目标:1.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一些时、分、秒之间转化的简单计算。2.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性。3.联系实际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

8、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明确时60 分,分60 秒,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时、分、秒之间简单计算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钟面模型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1、教师用电脑课件出示钟面上的不同时刻(如 6 时、4 时 40 分,8 时 50 分等) ,让学生读出。2、师生共同操作后,提问:教学利用课件移动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学生利用钟面模型,拨动分针和时针。(1)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2) 分针走一大格,走了几分钟?(3)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3、口答:51 分等于多少秒?1 小时等于多少分?二、探究新知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

9、、秒。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1、教学例 1:2 时=( )分课件演示后提问:钟面上时针从 12 走到 1,走了几小时?时针从 12 走到 2,走了几小时?2 时中有几个 1 时?1 时等于 60 分,2 时有几个 60 分?让学生填空,明确 2 时就是 2 个 60 分。2、反馈练习:由学生先试做,说说自己怎样想的。(1)让学生练习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想法(2)练习一第 4 题师指导:先统一单位3、教学例 2(1) 课件出示主题图 1 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小明离开家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小明到学校的时间是几时几分?(2) 计算经过的

10、时间。引导:刚才我们看了钟面上所指的时刻,从 7:30 到 7:45 经过了多少时间。我们可以数一数分针走了多少小格。 (深件演示) ,分针从 6 走到 9。走了 3 大格,是几分钟。那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分钟?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第 2 种方法:45-30=15(3) 反馈练习:做一做课件出示情景图,引出问题展示钟面 8:40,让学生想从 8:40 到 9:00,中间经过多少分钟?6可展示时针、分针转的过程,也可由学生拨学具钟面。学生汇报,还要等多久?(4) 师生小结:学生试说后教师总结要计算经过的时间,主要看时针,分针走了多少格,也可以通过观察、数、计数来知道所经

11、过的时间。三、运用新知:1、第 8 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怎样想的。2、第 9 题教师指导理解题意:晚点是什么意思?超过了规定的时间(迟到了) 。学生小组内讨论出结果,全班交流。四、全课小结: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时间的简单计算2 时=(120)分小明离家是( )时( )分,小明从家到学校是( )时()分,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 )分第三课时:时分、秒综合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一 7 题_10 题教学目标:1.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明确 1 分60 秒,1 时60 分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计数等方法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3.了解生活

12、中处处有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文化史,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7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调查 7 题中电视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台。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1 分( )秒 2 时( )分2上午第一节课( )时( )分开始,一节课是( )分。3张小琴跑 60 米的成绩是 9( ) 。A分 B秒 C时4完成练习十四的第 2 题。5完成练习十四的第 4 题。二、巩固提高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 10 题。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 11 题。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1)上午第一节课用了 40 分钟。(2)下午 10:02 同学们正在做眼

13、保健操。(3)我最晚 7:00 起床。学校要求 7:40 到校,我最晚 7:30 从家出发,那么7:00 起床到 7:30 这段时间我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大约用 15 分钟,再洗漱和吃早饭大约用 15 分钟。(4)还能提许多问题,如:中午 11:30 同学们正在做什么?下午第二节课结束到放学大约间隔多少时间? 中间休息多少时间?第四节课上课时间是 10:55 分。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 10 题。 三、课堂作业设计14 时( )分 3 分( )秒 5 时( )分 8 分( )秒 2在里填上“48 秒1 分 1 秒60 分 1 时60 秒 1 时55 分 3 分3 秒 2 分120 秒 3 (1)钟上

14、的时间是( )时( )分,再过 )分到 5 时。 (2)钟上的时间是( )时( )分,再过825 分后是( )时( )分。 4吃一顿饭大约要用( ) 。A15 秒 B15 分 C15 时 四、思维训练1时针与分针重合在一起时是( )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一条线时是( )时整,时针与分针成直角时是( )时整。 五、课堂小结我们今天练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时间不等人,只要你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生活就会有意义。教学反思: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目标:1. 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 100 以内) ,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 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

15、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3.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单元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单元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单元课时:5 课时第 1 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9教学重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2.能够根据具体情

16、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提出要求:开火车完成,其他同学手势判断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1)观察教材第 9 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 (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 35 人,二班 34 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 35+34 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