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8831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孟溪中学 邹威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

2、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

3、理学家竺可桢。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并伴有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3、学生读(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四、精读课文 610 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1、学生齐读 610 段2

4、、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五、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赏读文章第 1、2 两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2、多媒体显示相关语句,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六、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1、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用秒笔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身边的物候现象吧!请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