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波罗胡同村五年发展规划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83935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波罗胡同村五年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波罗胡同村五年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波罗胡同村五年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波罗胡同村五年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波罗胡同村五年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波罗胡同村五年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波罗胡同村五年发展规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波罗胡同村五年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北波罗胡同村位于太平地镇东北部,辖区总面积 18867 亩,总耕地面积 9202 亩,其中水浇地面积 4800 亩,主要种植玉米等经济农作物。下辖 17 个村民组、810 户、3032 口人。村党总支下设 6 个党支部,共有党员 88 名,村内供电、通讯、道路、人饮等各项基础设施基本齐全,村民住房 90%为砖混结构的平房或楼房,移动电话覆盖率达 90%以上。饮用自来水受益率达到 90%以上,文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经济发展情况:村成立葡萄、养殖、蔬菜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合作社党支部 3 个,葡萄专业合作社有党员

2、20 人,合作社种植葡萄 1800 亩,养殖专业合作社有党员 11 人,年出栏育肥牛3000 头,蔬菜专业合作社有党员 9 人,发展露地蔬菜 1500 亩。葡萄、育肥牛、露地蔬菜为村支柱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增长点。种植业方面,主要种植玉米等经济农作物,全村年种植面积达1800 亩,养牛主要以庭院式饲养为主,规模较小。本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20102011 年全村外出打工流动人口达 500 多人,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为 6300 元。 村委班子建设情况:目前,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共有成员 5 名,2009 年“两委”换届选举实现了支委和村委交叉任职的目标。村

3、两委班子成员配合默契,想实事,谋发展,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种植和养殖业,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全村百姓脱贫致富,干群关系融洽,百姓和睦共处,社会稳定,经济呈发展态势。同时,村两委班子还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群众参加镇、区举办的各种有益的群众文艺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农村文化市场。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合作社建设为基础,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大

4、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达到“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村风民俗倡导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村容治理健全新机制”的总体目标。把北波罗胡同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基本原则“两委”引导,村民自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我们将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本着“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讲空话,大话,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做起,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我管理,最大程度的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村特点,突出区域特色、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编制与当地条件相适应的建设规划。注重实

5、效,先易后难。要尊重客观规律,充分考虑承受能力,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把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以改善村民最迫切的基本生产条件为重点,以“三清四改五治”为抓手,按照统一的部署和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创新机制,务求实效。根据建设的类型,性质和特点,积极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产投入新农村建设,凡是能够实行市场化动作的,都要引入市场机制。四、主要目标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目标,2011 年规划起步实施,20122013 年全面推进,20142015 年完善提高。到 2016 年

6、,使北波罗胡同村具体要达到“八化”的目标。即:经济强化、道路硬化、环境洁化、居住舒适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民主化、农民知识化、村风文明化。经济强化。加大推进合作社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使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率达到 90%以上,发展果树林、山鸡特色饲养业和养鱼业,促进民富村强,争取到 2016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3800 元。道路硬化。在目前道路硬化的基础上,村内所有主要干道,巷道以及村内主要活动场所地面要实现全部硬化。环境洁化。逐步实现人畜分离居住,在村民居住集中的地方修建多个垃圾池,实现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建设养牛小

7、区,村庄内外无乱塔乱建,乱堆放现象。居住舒适化。村内主要干道两侧、村委、学校周围应基本绿化、美化。正确引导村民按规划布局改造现有住房结构和布置或建设新型住房;完成全村 80%以上的“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工作。沼气等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 85左右;电话(含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 95%以上;宽带信息网、家用电脑及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 80%以上。服务社会化。基本普及幼儿教育,落实对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 100%,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管理民主化。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团结协调,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要

8、求。全村实现在村党总支领导下的民主自制,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使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做到社会稳定、治安良好,村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 90%以上。农民知识化。使现有劳动力每年参加技能培训的时间不少于 10 天,75%以上适龄农民成为有知识,有专长、懂经营、会服务的新型农民。争取有 4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村风文明化。建立一处农民体育休闲活动中心,完善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篮球场、文化活动室等等;修建戏台开展经常性、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农闲时节的乡村文化,使村民道德和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高。五、建设的主要任务(一)发展村级经济,壮大村级收入。由于

9、长时间受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影响,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走“产业强村”、 “产业富民”是村今后发展的必然之路,必须实行以农业主导型为主,同时,不断发展壮大第二、三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确保村域经济逐年增长,必须抓好三个方面发展。1、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和发展村办企业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商、务商作为本村的大事来抓。利用本村区位优势,多引进一些企业,通过招商发展村级经济。同时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2、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全村现有劳动力比较丰富,从事农业生产占 80%,在外地务工,从事个体私人企业、经商的占 20%,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大于第二、三产业。全村存在大量的剩余

10、劳动力,把剩余劳力输转是增加农村收入的根本方法。通过与企业人事部门联系,与区、镇劳动部门联系,加大劳动力输转力度,使全村 45%以上的富余劳动力转到第二、三产业就业。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基础信息服务,加强合作社建设力度,鼓励建立合作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葡萄、育肥牛、露地蔬菜等支柱产业,打造经济圈,走规模经营的路子,形成种植基地和生产基地。适时发展特色种养业。(二)加快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1、加强道路硬化建设。按照村内道路先主干,后次干的要求,逐步实现道路以及村内主要活动场所得到全部硬化。2、加强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逐年改善农业用水条

11、件,解决灌溉用水问题;在重点的种植区域修建田间道路,解决群众下田作业行路难问题。3、加强村内卫生生活设施建设。村内新建垃圾投放点 35 个。能源建设主要以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为中心,配合沼气工程,进行改圈、改厕、改厨,形成以户为单元的“畜沼菜”农业生态种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能源需求和环境“脏、乱、差”问题,达到人畜分离、方便卫生、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效果。4、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建设 100 平方米的图书室;修建村级戏台,扩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葡萄采摘园和高档餐饮业。建立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困难户、五保户、救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 100%。(三)加

12、强村容村貌的整洁。全面开展村容村貌的整洁,重点是:清垃圾、清路障、清沟渠“三清”;改水、改厕、改圈、改厨“四改”;治理乱建筑、乱搭、柴草乱垛、庭院乱挂、畜禽乱跑,污水乱流“五治”。建立卫生督查小组,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四)培育新型农民。1、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各项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引导村民崇善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农村新风气。2、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加强对农民特别是村两委、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适用农业技

13、术、职业技术、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使现有劳动力每年参加技能培训的时间不少于 10 天,通过培训,让农民真正掌握 12 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75%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有知识,懂经营、会服务的新型农民。(五)推广新技术,提高种植技术 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经济”的原则,推广农民易接受,使用效果好的种植、防虫防病等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加强环境保护,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积极发展绿色农产品,打造定北村绿色品牌。(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1、建立新农村建设民主理事会。由理事会动员,发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制定理事会章程,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逐步

14、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2、实施“四一三公开两报告”制度,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并发挥作用,不断扩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使农民对“村务、政务、财务”公开的满意率达到 98%以上。3、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村党总支要发挥新农村建设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加强党的组织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增强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继续将创建“五个好”党总支“创先争优”等作为加强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村委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治保、调解等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会出现各种矛盾,因此,必须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确保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利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文明村”、 “平安村”创建活动,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使农民的满意率达到 95%以上。北波罗胡同村五年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南风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