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补充知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83850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 补充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规划 补充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市规划 补充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市规划 补充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市规划 补充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 补充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 补充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理论城市规划师考试原理辅导城市产业分为基础产业(主要满足城市以外地区需要) 、服务性产业(主要满足本市消费需要) 。1.09 城市物质构成城市物质构成包括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其中公共领域的开发起主导作用。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具有空间属性,表现为可达性和外部效应两方面。可达性: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有关,影响城市的级差地租及空间分布。从水平方面:从中心到边缘可达性降低,物质环境分布为商业/商、居住、工业;从垂直方面:从下部到上部可达性下降。外部效应:城市经济学的一个突出表现,有正负两种外部效应。1.10 城市物质环境的深化方式1城市物质环境的深化方式:成长期表现为以向外扩展

2、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较快。成熟期表现为以内部重组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趋于稳定,城市发展以城市内部再开发、协调为主。2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城市更新指的是对城市中陈旧、衰退的地区进行改造,以便根本改善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的条件,达到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及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更加强化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组与重构这一过程。其物质环境的更新时机取决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变化趋势。1.11 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产业经济结构表现为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

3、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第一类产业:人类的生产生活直接与大自然结合的,农、林、牧、渔、采矿业。第二类产业:运用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第三类产业:服务流通部门。2产业构成的演化趋势(1)农业社会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工业社会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以第三产业为主导;(2)从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到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3)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克拉克将经济活动分为 3 种部类。1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2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3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城镇体系发展的区

4、域条件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条件魁网 -城市规划师考试网【城市规划师考讯】 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发展条件是城镇体系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城镇体系形成以及发展的初始条件,主要有区位条件、自然资源条件、区域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特点,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等。进行区位条件分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城镇体系在区域中的发展水平,明白城镇体系今后发展的优良条件与不利因素,具体内容如下:1)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区位条件:包括整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区位和各个城镇的区位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分析目的是为了确定所规划区域的城镇体系的完整性。如果中心城市吸引范围明显小于或大于所辖范围,规划中可以提出调整行政区划、夸行政区或若干

5、行政区协调规划城镇体系的建议。影响区位条件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运输因素、吸引辐射影响因素、边缘区位效应等。2)自然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和森林资源、旅游资源。3)区域城镇体系的演变了解城镇体系的发展阶段,知道区域中主要城镇职能演变的同时注意博阿里和挖掘城镇的历史特色。4)城镇的现状特点城镇体系规划现状条件,包括城镇的数量(一般包括乡镇政府驻地集合分布)、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镇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中心城市在区域外的地位作用、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等。城镇体系结构 主要分析城镇现状的孩子你、等级规模、空间三大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原

6、因,城镇与区域经济社会按的适应情况入手。存在问题 主要从城镇体系的合理性入手,调查研究城镇建设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城镇生态环境等。5)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和劳动力分析、城镇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教育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几方面的情况。6)生态环境条件区域环境环境,需要调查分析的指标有:森林覆盖率、气象灾害类型、水资源以及水旱灾情况,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肥力退化等。城镇环境的污染情况,主要调查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情况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可调查城镇的绿化率、公共绿地情况,噪声污染等。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一

7、) 、历史背景1、 (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代表人物欧文1817 年协和村;傅立叶1829 年法郎吉2、 (法律基础)1848 年公共卫生法 ;1868 年贫民窟清理法 ;1890 年工人住房法 ;3、 (实践基础)巴黎改建及城市美化(源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三)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1、雅典宪章(1933)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对终极状态的描述)国际现代建筑会议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马丘比丘宪章(1977)社会文化论(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国际

8、建协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在 1933 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 1977 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2、戴卫多夫20 世纪 60 年代初规划的选择理论及倡导性规划成为规划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四)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述1、城市规划理论涉及的内容为:功能理论、决策理论、规范理论。2、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田园城市(一种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一种指城市郊区)卫星城20 世纪 20 年代恩温提出;新城20 世纪 50 年代后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有机疏散理论1942 年沙里

9、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3、1966 年豪尔世界城市 (世界城市的主要特征1)政治中心、2)商业中心、3)人才中心、4)人口中心、5)文化娱乐中心)1986 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 1957 年戈德曼大城市带4、完整的城市体系:特定地域内城市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地域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5、两个城市相互作用与两个城市的质量(城市人口规模或经济实力)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6、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1923 年伯吉斯(第一环:CBD;第二环:过渡区;第三环:工人居住区;第四环:良好住宅区;第五环:通勤区) 扇形理论1939 年霍伊特 多核心

10、理论1945 年哈里斯 乌尔曼三、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1、全球性议题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2、可持续发展1987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全球 21 世纪议程1994 年中国政府中国 21 世纪议程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3、知识经济的特点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人力素质高科技园区的类型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 科学研究中心 技术园区 建设完整的科技城市4、经济全球化城镇体系从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水平结构到以经济活动的层面为特征的垂直结构5、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都是我国当

11、今重要的城市规划实践1、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定义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指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土地的区位、投资于土地上的资本、自然条件、经济活动状况等条件,可以揭示土地质量和土地收益的差异。2、城市土地的基本性质认识城市水地的特殊性是进行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基础。(1)承载性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承载性城市土地为城市各项建设和经济社会活动提供场所,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也是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载体。这一特性为承载性。城市土地承载性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影响主要在物理属性方面,而与

12、其自身肥沃程度无关。(2)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城市土地区位的含义,除包括地理坐标表示的几何位置外,更重要的是经济地理位置,即某一地段与周围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与就业中心,交通线路等社会经济要素的相对位置。包括:有形区位:如土地所在位置距就业中心、交通路线的远近,基础设施的条件等;无形的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环境等。(3)地租与地价地租:报酬或收益,本质是土地供给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时所索取的利润。土地价格:是土地供给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所有权时获得的一次性货币收入。在我国,土地属国家所有。因此地价一般指土地一定年限内使用权的价格,是国家向土地使用者出让土地使用权时获得

13、的一次性货币收入。经济学中分析:城市土地在城市不同用途之间合理分配的基础是价值最大法则。即土地所有者追求最大地租而土地使用者寻求生产过程中利润最大而使地租等于其边际产出价值。极差地租:不同区位的土地或同一土地上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及开发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地租。3.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因子层繁华度商业服务中心等级高级商务金融聚集区集贸市场 土地区位交通通达度道路功能与宽度道路网密度公交便捷度城市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供水设施排水设施供暖设施供气设施供电设施社会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娱体育设施邮电设施公园绿地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环境优劣度自然条件地

14、形坡度地基承载力洪水淹没与积水绿化覆盖率其他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城市规划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用地潜力 城市规划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实施,即通过依法行政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把制定的规划逐步变 为现实。城市规划实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是政府的职能,也涉及到公民、法人和社 会团体的行为。1、政府实施城市规划(1)直接行为政府实施城市规划的直接的主动行为表现在三个方面: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规划,制定其他有关的计划,如近期建设计划、 土地使用计划、市政公用设施各系统的发展计划等,以使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得以具体 落实;政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组织编制城市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以使城市规划 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从;而可以付诸实施操作。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及信贷等筹资手段,直接投资于某些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 如道路交通设施和供排水设施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以便实现规划的目标。政府根据城市规划目标制定有关政策来引导城市的发展。例如通过制定产业政策, 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体现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和职能。(2)控制引导行为2、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与城市规划的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