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湘中雪山脉北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83829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处湘中雪山脉北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处湘中雪山脉北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处湘中雪山脉北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处湘中雪山脉北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处湘中雪山脉北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处湘中雪山脉北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处湘中雪山脉北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益阳 地处湘中雪山脉北端,资水下游。全县总面积 4950 平方公里,总人口 92 万。县城设东坪 镇,县辖 29 个乡镇,是湖南有名的山区大县、革命老区和柘溪水电站库区。 安化县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57%;活立木蓄积量达 8000 万立方米;盛产茶 叶、棕片、柑桔、中药材、食用菌等,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锑、锰、花岗石等储量丰富; 水电资源充足,年发电量 42 万千瓦的柘溪水电站,座落在境内;湘黔铁路穿越该县平口、 灯溪镇。柘溪库区方圆 258 平方公里,集山、水、岛于一库,自然景观具有幽、秀、雄、 险的特点,是一处天然的旅游、避暑胜地。 安化永锡桥安化永锡桥永锡桥是益阳市安化县规模最

2、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木构风雨廊桥。位于锡潭村,横跨麻溪,桥长 83 米,高 13 米,宽 4.2 米,有石墩 5 个,木桥亭 34 间。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光绪年间(年月)本地善人陈五芝等22 人为首、“九乡”百姓捐资修建。光绪七年()十月落成,并设亭方便行人。当时,由于整个县内不通公路,而永锡桥所在地洞市乡锡潭村为 “前乡”与“后乡”,新化通安化的必经之路。往来过客经此,必须乘船过河。一遇春夏涨水,只能绕道而过,多有费时。而那敢于冒险的急性人,涨水也要船家硬撑过去。于是便有三次翻船死人的悲惨事故发生(桥志有载),乡绅远客闻知此事,便远近倡议,义捐修桥。自发起捐资到动工修建,到

3、大桥竣工建成,越六载寒暑,耗数十万捐资,牵动二县九乡百姓,可谓当时的大工程。此桥桥墩为纯一色巨石累砌而成。石墩之上为巨大鹊木横卧其上,鹊木上便是由三十九扇木屋互连而成的主体廊桥。屋面盖瓦,以蔽风雨。桥的两头则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正面两只木雕狮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狮子中间是神态安详、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又称笑和尚,弥勒佛正上方则是金光灿灿的“永锡桥”桥名三字。从桥的上游或下游远望廊桥,但见廊桥如龙似虹,横卧麻溪河上。心中快意腾腾而生。今存碑刻记其善举。赞曰: “天余缺憾人能补,神着先鞭石不顽;好是津梁通两岸,行人到此尽欢颜。 ” 洞市洞市洞市,位于安化县东南部,距县城 公里,通车,路况一般。有些

4、中国图上,湖南版块中可以没有 “梅城”,没有“东坪”地名,但一定会有 “洞市”的地名。因为这里历来就是通往邵阳(原宝庆)、新化、溆浦的必经之路。 在历史上,洞市曾商贾云集,青石板街巷长达数千米,临街商号遍布。兴盛时期,麻溪河的竹排成百上千,蜿蜒数里。因为湖南安化黑茶的特殊历史地位,造就了安化茶马古道的特殊意义。古道上的安化黄沙坪古镇,明清时期茶叶从业人员达万多人,茶号多家,对岸资江一河相隔的唐家观,茶叶从业人员上万人,茶号多家,当时,中国黑茶的产自这两个茶叶古镇。原安化县洞市乡政府所在地洞市村,有一条长达一华里的青石板街。在“柘湘”公路未通前,这里曾是 “前乡”到“后乡”,新化到安化的必经要道

5、。这条古道上的马帮至今尚存,被称为 “最后的马帮 ”。被广州、香港等媒体报道,因为这条古道穿越大熊山的原始森林,其中有美丽的峡谷风光和原始古村落,因此,以“茶马古道,最后的马帮,原始森林,峡谷风光,原始古村落”为特征,生态旅游吸引四海宾客。据传,从明清至解放后一段时间的数百年里,这里商贾云集,店铺如林,作坊遍布。运输商品的 “竹排”首尾相接长达里许(有两百多条), “德盛隆”,“瑞福祥”商号的稠木柜台油光发亮,高不见里,充满大家霸气。贺家祠堂庄严肃穆,气派非凡。如今,洞市老街早已被一条新型的集镇简易水泥路“拦腰斩断”,当年的鼎沸人声也已沉寂。青石街面依旧。街口兀自矗立着一幢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贺家

6、祠堂,已改建成一个千两茶茶厂,祠堂门楣上的精美石雕和一些彩绘据说也早已毁于“文革”时期。洞市历史上的商业盛况皆因其交通枢纽地位而致,所以现在它的“衰败”不算意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洞市老街另一头的新集镇上,还有十几家至少是传了三代的,纯手工的“皮纸”(用于糊窗、做风筝及冥纸)造纸私人作坊。这可以算作当年的商业“余韵”吧。洞市老街当你漫步于洞市老街,踏着铿铿作响的青石板路,你便如同聆听到了历史的回音,滋生出寻幽访古的高雅意境。透过齐人高的柜台望着屋内的老少男女。你会从他们的目光里隐约解读出当年老板和伙计的影音。 说了安化的美食,当然也少不益阳美味,益阳地区属于湖区,淡水特产也自然是主要的。每个县都

7、有自己的特色1、美味酥糖美味酥糖,每袋内装芝麻、花生、豆蓉、桂花四种酥糖,规格一致,每袋重量为 425 克,层次分明,气味香甜,营养丰富,独具风格。2、南县辣椒辣椒系南县名产。品种主要有大辣椒和尖辣椒。大辣椒主产乌咀、明山头和中鱼 口等乡镇;尖辣椒盛产牧鹿湖乡。南县辣椒具有味纯、色鲜、存放期长等特点。尤其是大辣椒,果大呈牛角形且较扁平,青熟时浅绿,老熟时色鲜红。肉心甚厚,微辣稍甜、味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菜蔬。1985 的,南县大辣椒被评为全省优良迟熟辣椒品种。尖辣椒多晒干储存,用作调味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3、银鱼银鱼是沅江传统名贵特产。体小而透明,喜栖于湖、港汊及清浑两水交江的敝水区,属珍贵

8、食用鱼类。这种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肉味美。4、土纸土纸是安化主要特产之一。清规戒律同治安化县志记载:明时,安化即有造纸业发展。清至民国期间,由于资源丰富,土纸日渐发展,产量逐渐增加,年输出约百万元以上。民国 21 年 2 月改良纸业一文称:“纸为安邑了产大宗,以归化镇为最。“民国 31 年月日 2 月湖南之纸载:湖南产纸数量,安化实居第一位。”计的产纸 37.2 万担。5、山楂山楂俗称黄果、红果、山里红,属灌木或半乔木类,向为安化县特产,全县栽培面积3000 亩,年产 5 万公斤。山楂树冠开张,枝稍直立,抗逆性强。9 月中旬采果,果实扁园形,单果重 10 克左

9、右。梗洼浅,果顶内凹,萼片缩存,底呈黄色,阳面彩红,果面光滑,味酸甜,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均高。据考证:安化县载培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其品种分湖北山楂和野山楂两大类。历史上主药用。多生长于海拔五百至一千二百米主寒山地。安化县以文溪、将军、洞市等高山地带出产较多。近年来,山楂已由药用发展到加工山楂片、山楂糕、山楂皮、山楂应子、山楂汁、山楂罐头等产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其生产开发已例入湖南省“星火开发计划”。话说洞市老街话说洞市老街 作者: 来源: 时间: 2008-11-10 10:52:30 浏览: 348 收藏本文洞市地处雪峰山系东端,西南部与新化的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相依偎,一条发源于大

10、熊山的小河麻溪穿越其境,直达资江。 麻溪河有个暗流奔涌、深浅难测的“三门洞”,“三门洞”附近有繁荣的集市,洞市因此而得名。 在历史上,洞市曾是茶马古道一个重要的中转站,青石板街巷长达数千米,临街商号遍布,商贾云集。鼎盛时期,麻溪河装运茶业和其他货物的竹排成百上千,蜿蜒数里。 如今,没有了旧时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唯有三门洞的溪水依然欢快流淌。 老街入口处的门楣上,“洞市老街”四个镀金大字熠熠生辉,厚重古朴中融入了一丝现代气息。 入口处右边,是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贺氏宗祠。雕龙画凤的屋檐,锈蚀斑驳的石墙,依稀可触摸到当年的雄伟与繁华。如今,这里是一个著名的茶行,生产制作独特、久负盛名的千两茶。 经过

11、祠堂,拐个弯,便踏上了光滑润泽的青石板路,青石板路顺山坡而上,蜿蜓着向大山深处慢慢的行走在这幽长而又古朴的老街,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便迎面扑来,静下心来,仿佛听得到“得得得”的马蹄声自远古而来。 老街两旁,一排排木屋依势而建,错落有致。“德盛隆号”、“官盐粮食”、“嘉盛泰茶庄”、“竹嫂竹器行”一些些老字号的店铺一家紧挨一家,可见当时商业的繁华。木匾上的油漆已斑驳不堪,字号名却清晰可见。我有些惊异于这些牌匾保存的完好,它们默默矗立着,见证着老街几百年来的时代变迁,兴衰更替。 走茶马古道,访洞市老街,品一壶安化黑茶,那淳厚,那透亮,那清香,也便沁入心底,神秘的茶马文化一如这淳正的黑茶,香飘万里了。来

12、安化旅游别忘了买水竹凉席来安化旅游别忘了买水竹凉席 作者: 来源: 时间: 2008-11-8 0:55:47 浏览: 148 收藏本文水竹凉席是益阳地区特产,水竹以桃江为主,其次安化等,水竹凉席产于益阳,主要原料是水竹,也有用小楠竹编织的。水竹凉席加工细致,有“薄如纸,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的美誉。可以折叠,携带方便,易于保存,不仅是精美的床上用品,还可加工成各种工艺品。水竹凉席历史悠久,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和汉墓等文物中都有花纹别致、加工细致,独具风格的精美竹席,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益阳水竹凉席,是蜚声中外的名优产品,它具有色泽美观,平滑柔软,收汗散热,越睡越凉的特点。1952 年曾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银奖,后又被评为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 益阳水竹质地纤细,喜荫爱潮湿,吸水性能特别好。水竹破篾编席以后,仍然保持着竹体清凉和吸水的特性,人躺在清凉的竹席上,汗水被篾丝吸收,体温随之下降,让人有清风徐来、清凉舒爽之感。 益阳的水竹凉席质地优良,水竹篾丝全部经过蒸煮处理,不但席面光滑柔软,不易折断,而且不生竹粉虫,经久耐用。一床凉席使用得当,可以享用二、三十年,备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九十年代以来,益阳织席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利用本地楠竹资源,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保健竹凉席,用机械裁料抛光,织出的凉席清凉光滑有保健按摩作用,又可折叠,方便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