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83446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海洋发展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十二五”规划规划发布单位:上海市人民政府 海洋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海洋产业是上海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 ”规划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展海洋经济”战 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批准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纲要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是指导未来五年本市海洋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履行政府管理职能、提 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对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上海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口和东海交汇处,海域面积约 10000km2,岸

2、线总 长约 518km(不含无居民岛),其中大陆岸线总长 211km。共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 3 个有居 民岛屿,大金山岛、佘山岛、九段沙等 23 个无居民岛屿(沙洲)。拥有港口航道、滩涂湿地、渔 业、滨海旅游、风能和潮汐能等多种海洋资源。“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海洋事业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特 点,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本市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海洋污染得到基本控制,海洋科技取得重要 进展,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有效加强,海洋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 贡献。(一)“十一五”发展主要成效 1、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上海市

3、海洋产业布局逐步从黄浦江两岸向长江口和杭州湾沿海地区转移,基 本形成了以洋山深水港和长江口深水航道为核心,以临港新城、崇明三岛为依托,与江浙两翼共同 发展的区域海洋经济空间格局。其中,长兴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基地、临港海洋工程装备 基地以及沿海区县的滨海旅游业初具雏形;洋山深水港和外高桥港区的海洋交通运输业已形成较大 规模。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 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六大海洋产业发展较快。到 2010 年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 4756 亿元,比 2006 年增长 19.3%,海洋生产总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 27.7%。2、加强污

4、染源头治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十一五”期间,围绕节能减排,加强陆源入海污染治理,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从“十五”期末 471 万立方米/日提高到 684 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从 70.2%提高到 81.9%。不断完善海洋倾倒 许可证制度,海洋倾倒得到有效监控。建立了船舶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制度和船舶溢油监控体系,船 舶污染物接收处理合格率达到 100%。完成了覆盖上海海域 11 大类 60 余个监测指标的海洋环境监 测任务,基本掌握了本市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加强了海洋渔业生态修复,渔业增殖放流 约 5 亿尾(只)。加强了金山三岛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区生态健康稳定,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 护。3

5、、坚持海洋科技创新,支撑海洋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开展了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环境治理、船舶制造、海洋工程 装备等相关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探索建立上海市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 验室、海洋工程材料与防护技术研究中心等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在海底观测、深海钻探、海上风电 、液化天然气船等高端船舶、水下运载器和机器人等海洋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提升了我 国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舶以及大型风电机组领域的研发制造水平;实现了大型深水钻井平台设计 建造的突破;初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海底综合观测试验与示范系统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 、东海典型赤潮藻毒素溯源网络体系、江海直航海

6、域观测预警服务保障系统以及长江口咸潮入侵监 测预报系统,提高了海洋灾害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经济鱼虾蟹贝藻养殖技术与育苗技术在国 内处于领先水平,在深海钻探和深海大洋基础研究等方面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上海海洋事业可持 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4、推进海洋基础工作,提高海洋管理能力“十一五”期间,开展上海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海域使用普查、大陆岸线修测、海洋环 境监测和评价,以及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应急预报等基础工作;组织编制了上海市海洋赤潮 防治工作方案,在长江口设立赤潮监控区,对赤潮的发生、发展和生态过程开展了全程监控,并 通过电视、电台和网络等形式发布短期和中长期海洋预报;启动建

7、设“数字海洋”上海示范区,初 步形成“数字海洋”信息系统基础框架,基本摸清上海海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初步建立海域使用 普查档案;基本完成上海水运口岸开放范围确认工作。海洋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本市海洋经 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综合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期间本市海洋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总体上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 目标和任务,但与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突出表现在:1、海洋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本市海洋交通运输和船舶工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明显,海洋工程、海洋新能 源开发和海洋生

8、物医药等海洋高科技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发展速度较慢,海洋航运服务、滨海旅游 和海洋信息服务业配套设施薄弱。2、海洋科技创新有待进一步突破由于本市众多涉海科研机构分属不同部门,科研力量较为分散;海洋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 能力依然较为薄弱;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海域海岛使用等关键技术与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差距较大。3、海洋环境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长江入海污染物总量仍然较高;长江来沙量锐减,河口海岸带滩涂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海洋 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所下降;近海生物多样性有所降低;船舶溢油和化学品泄漏等事故的潜在风险 依然存在。4、海洋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海洋局与水务局合署办公的新体制 20

9、09 年刚建立,海洋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海洋管理 装备和公共服务平台缺乏;海洋法律法规和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二、“十二五”发展思路(一)发展形势分析进入 21 世纪以来,海洋经济作为未来开发新资源、开拓新产业的重要领域,已成为世界经济 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从国际层面看,世界海洋经济快速增长,海洋科技驱动日益强劲,海洋开发 呈现高层次发展趋势。从国内层面看,国家提出“发展海洋经济”战略,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制定 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目前全国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基本形成 ,海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沿海省市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上海临近的江苏、浙江等省加快了 海洋经济发展步

10、伐,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规划都已 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升产业能级,推 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生态安全,对海洋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面临建设“四个中心”、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得机遇大力建设“四个中心”、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发展的殷切期望 ,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快上海海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上海黄金海岸与黄金 水道交汇的区位优势,优化调整海洋产业布局,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海洋经济内在质量, 是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

11、重要举措。2、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面临推进节能减排、保障生态安全的更高要求上海地处流域下游,东海之滨。海域环境受长江来水、钱塘江来水、苏北沿岸流和沿岸排水的 共同影响,影响因素多,保护难度大。随着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集聚, 入海污染物排放将会进一步增加,要达到国家更高减排目标,保障河口海洋生态安全,控制削减入 海污染物排放面临更大压力。3、推进海洋科技创新面临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成果转化的更大挑战上海海洋科技力量雄厚,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产业领域有条件形成较强的竞争力,需要 紧密围绕 “科教兴市”战略,坚持“需求牵引,推进创新”原则,进一步整合平台、共享资源, 完善

12、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增强海洋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提高海洋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水平,加快海洋 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更好地发挥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海洋管理、防灾减灾和海洋安全的 支撑和引领作用。4、强化海洋综合管理面临加强统筹协调、提升服务能力的更重任务为了全面履行海洋综合管理新职能,推进海域与陆域联动发展、河口与海洋共同保护,需要坚 持立足自身、依托各方,进一步完善市海洋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涉海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需要坚持夯实基础、稳步推进,进一步健全海洋管理机构,加快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海洋管理 和服务保障能力。(二)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改善民生的

13、全市大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优化提升海洋产 业能级为主线,坚持江海联动、海陆统筹,坚持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海洋综合 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为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保障。2、基本原则 (1)坚持江海联动,海陆统筹按照国家沿江沿海发展战略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上海海洋发展要更加注重河口和海洋 联动发展、海域和陆域统筹发展、江浙沪沿海区域协调发展。(2)坚持科技创新,保护为重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引导作用,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海洋经济发展中,要更 加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海洋资源优化配置中,要更加注重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3)坚持优势引领,提升能级要依托

14、上海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优化调整海洋产业布局和结构,提升产业能级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海洋先进制造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要充分发挥政府引领和调控作用,进一步加强综合管理,优化公共服务;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化 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依托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推进上海海洋事业健康发展。(三)发展重点“十二五”时期,海洋发展要更加突出海洋作为上海重要战略空间资源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 海洋在服务城市转型发展、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中的重要保障作用,更加突出上海海洋向深远海发展 的巨大潜力。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原则,海洋发展突出以下重点:1、以优

15、化布局、调整结构为重点,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围绕国家战略,结合本市“十二五”新型产业体系布局,上海要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 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现代服务业聚焦发展海洋金融服 务、现代商贸、旅游会展、信息服务及航运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生 物医药等;海洋先进制造业聚焦发展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通过海洋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形成“一带三圈七片”的海洋产业布局,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2、以源头控制、生态修复为重点,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围绕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和上海基本生态网络建设目标,根据上海河口海洋环境特点,重点实施 “健康

16、海洋上海行动计划”,主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控制行动、生态修复行动和环境保护行动 ,进一步改善河口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洋生态安全。3、以集聚力量、科技创新为重点,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围绕科技兴海战略,整合海洋科技资源,集聚海洋科技力量,以增强海洋经济高新技术和海洋 综合管理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发挥科技引领和支 撑作用。4、以夯实基础、强化服务为重点,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强化海洋公共服务,以加强海洋法规和规划、海洋执法、海洋应急、海域 行政许可、海洋信息化等五项管理为重点,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进一步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四)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本市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综合管理达到沿 海省市先进水平。基本形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友好、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管理科学的海 洋事业发展体系,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表现为: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海洋经济持续发展,海洋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 10%,高于全市经济 增长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