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效练习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75389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高效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高效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高效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高效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高效练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Ot()V(m3)OT(K)V(m3)Ot()V(m3)OV(m3)p(atm)高高  中中  物物  理理  高高  效效  练练  习(六)习(六)气体的性气体的性质质 总总体体难难度系数:度系数:(适合高一年(适合高一年级级以及高二会考)以及高二会考)选择题部分 1有一个气泡由水底向水面上运动,如果水的阻力可以不计,那么它将做       (A)匀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加速度加大的加速运动   (D)加速度减小的加

2、速运动2一根足够长的均匀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用一段水银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图 所示,能使管内水银柱逐渐沿管壁向管口移动的       (A)外界大气压增大,温度不变; (B)外界大气压不变,温度升高; (C)温度不变、大气压不变时将管子逐渐转到水平位置; (D)外界大气压不变,温度降低。3下列各图中,不能不能正确表示一定质量气体的等压变化的过程的图像是       (A)(B)(C)(D)4如图所示,玻璃侧壁有三个木塞分别塞住 A、B、C 三个小 孔,通过瓶口的软木塞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管子,上端与大气连 通,管中的液面与 B 孔

3、等高,瓶内的液面超过 A 孔的高度。下 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先拔出 A 孔木塞,水流不出,反而吸入空气; (B)如果先拔出 B 孔木塞,水流不出,也不吸入空气; (C)如果先拔出 C 孔木塞,水流出; (D)如果同时拔出 A、B、C 的木塞,情况照旧;A 孔吸入空 气;B 孔没有水进入,也不吸入空气,C 孔有水流出。5如图所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截面积相同的 U 形管 AB,管内灌有水 银,两管内水银面高度相等,闭管 A 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压 强为 9.6104Pa。今将开口端 B 接到抽气机上,抽尽 B 管上面的空气,结 果两水

4、银柱产生 18cm 的高度差,则 A 管内原来空气柱长度为       (A)18cm(B)12cm(C)6cm(D)3cm填空题部分 6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将一定质量的空气从 77升高到 84,用热力学温标来表示, 则空气的温度升高了        K,此时空气的体积是原来的        倍。第 2 题CBA第 4 题AB第 5 题273*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 ABC 的三个变 化过程,则通过图像可以判断 A、B、C 三个状态,气体的体积 VA、VB、VC的大小关系

5、是        。8如图所示,气缸中封闭着温度为 100的空气,一重物用轻绳 经轻滑轮跟气缸中的活塞相连接,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重物 和活塞都处于平衡状态,这时活塞离气缸底的高度为 10cm。如 果缸内空气降为 50,则重物将上升        cm。9当大气压强 P0760mmHg 时,把热水瓶中的热水倒掉后随手 将瓶塞盖上,如果这时热水瓶内的气体的温度为 90。过了一段 时间,由于散热,瓶内温度降为 15。若瓶塞是不漏气的轻质软 木塞制作的,瓶塞截面的直径为 3.6cm,则至少需要    

6、;    N 的力才能把瓶塞拔出。计算题部分 *10在日常生活中假定人每分钟需吸入的空气质量是一定的,每次呼吸的空气体积也是一 定的。如果平地上大气压为 75cmHg,温度为 27,每分钟吸气次数为 60 次,山顶上大气 压为 60cmHg,温度为-3。试估计人在山顶上每分钟吸气次数为多少?11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长 75cm,把它竖直插入水银中 48cm,封闭上口后慢慢将它 提起,当玻璃管的下端离开水银面时,管内留住的水银有多长?已知此时的大气压是 750  mmHg。12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 U 形管,左端封闭右端开口,管内水银将长 19cm 的空气柱封 在左管内,此时两管内水银面的高度差为 4cm,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 75mmHg。现向右 管内再注入水银,使空气柱长度减少 1cm,若温度保持不变,则需注入水银柱的长度为多 少?第 12 题19cm4cm第 8 题p(cmHg)Ot()ABC第 7 题高中物理高效练习(六)高中物理高效练习(六) 选择题部分1 12 23 34 45 5 C CB BB BD DD D 填空题部分6、7;1.027、8、1.34cm9、20NCBAVVV 计算题部分 10、68 次11、30cm12、14.4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