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必修2 5-7章 必修3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75130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期中必修2   5-7章   必修3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期中必修2   5-7章   必修3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期中必修2   5-7章   必修3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期中必修2   5-7章   必修3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期中必修2   5-7章   必修3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期中必修2 5-7章 必修3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期中必修2 5-7章 必修3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 09-10 学年度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题考试说明:考试范围:(1) (必修 2 5-7 章 必修 3 全)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 答题时间 90 分钟共 100 分;。第卷(选择题 50 分)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 1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有( )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环境条件的变化 染色单体互换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BCD 3普通小麦是六倍体,有42 条染色体,科学家们用花药离体培养 出的小麦幼苗是( ) A三倍体、21 条染色体 B单倍体、21 条染色体 C三倍体、三个染色体组 D

2、单倍体、一个染色体组3如图示细胞中所含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 Bb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Cc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Dd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 4患恶性鱼鳞癣的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患病,女儿不患病,孙子都患病,孙女 不患病,恶性鱼鳞癣的遗传方式为(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X 染色体隐性遗传BX 染色体显性遗传 DY 染色体伴性遗传 5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 方法

3、是杂交得到 F1,F1再自交得 F2;另一种方法是用 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 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 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 5/8、1/4 B前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 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6下列关于 DNA 连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两条链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黏性末端两条链主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 C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黏性末端两条链主链上的磷酸和核糖 D同一种

4、 DNA 连接酶可以切出不同的黏性末端染色体基因顺序变化 甲123-476589 乙123-4789丙11654-32789丁123-4567678927在豚鼠中,黑色对白色是显性。如果基因库中 90是显性基因 B,10是隐性基因 b,则 种群中基因型 BB、Bb、bb 的频率分别是( ) A81、18、1 C18、81、1B45、40、15 D45、45、10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适者生存,

5、不适者被淘汰 ABCD 9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也 会有些不同。下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体 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哪一项叙述最 合理( ) A乙物种比甲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 B甲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 C丙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 D甲物种和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相同 10在人体下列结构中,不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是( ) A下丘脑 C皮肤B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 D肾上腺 1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中 pH 的调节通过神经调节实现而体温恒定是

6、一个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C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是相互联系的,血糖的调节有多种激素参与,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 素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1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13下图所示发现生长素的一系列实验过程(图中实验材料是燕麦胚芽鞘)。其中属于对照实验 的有( ) A2、5 B1、4 C4、5 D3、5 14当细菌的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 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 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 ) AB 细胞效应 B 细胞、释放免疫活 性物质消灭外毒素3B效应 B 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C记忆细胞B 细胞、释

7、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D记忆细胞效应 B 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与外毒素结合1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错误叙述是( ) A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 B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电流在膜内 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C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 16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 X 与 Y 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活

8、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17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起作用的阶段是( ) 感染阶段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A在阶段在阶段C在阶段D在阶段 1818一个经济效益很好的人工鱼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 、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 、次 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 、分解者(微生物)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 a,流入初级消费 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 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dBab+dCab+dDa=b+c+d 19科学家研究甲, 乙两种生活在不同 栖所的哺乳动物,分 别强迫灌饮海水 1 公 L 后,再分析尿量 和其成分

9、,结果如下 表。如果将甲,乙两动物放在竹筏上, 任其漂流在海上, 只供饲料不供饮用 水,结果会如何( ) A甲比乙先因缺水 而死亡B乙比甲先因缺水 而死亡 C甲乙均 能饮用海水 而存活 D表中资 料不足,所以不能判断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21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 T 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 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

10、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 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上述效应 T 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淋巴因子 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还要经过体液免疫予以消灭 C效应 T 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可以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D在效应 T 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2右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对曲线仔细 分析后,你认为对曲线 BC 段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海水尿液灌饮氯 浓 度排出氯 浓 度甲10005351350400乙10005351658204A乳酸与 NaHCO3反应生成 CO2 B乳酸与 N

11、a2CO3反应生成 CO2 C乳酸与 NaH2PO4反应生成 H3PO4 D乳酸与 Na2HPO4反应生成 NaH2PO4 23下图为氮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中通过生物固定的氮素远多于其它途径固定的氮素 B进行过程的生物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C进行和过程的生物分别主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D过程能增加土壤的肥力,有利于农业生产 24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的专题研究并绘制成的食物网,他们作出的以 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流径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积累的有机物 B农民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 有益的地方 C该生

12、态系统含有五个以上的种群 D大田轮作(每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可改变原有营养结构,减轻病虫害 25右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 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 种 26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 丙、丁)所含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生物种类甲乙丙丁 有机物总量(g)550100300018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减少,

13、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减少 C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 D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丙、丁的种群数量减少 27切除狗的甲状腺后,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和代谢活动将( )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加强 28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 RNA B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人体内

14、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29近几年来,随着一些新型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的确提高了临床效果。但是,也造成了一 些负面效应。例如,有些长时间、大剂量服用“先锋霉素”的病人,就表现出了肚胀和消化不良 的现象,而且面黄肌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人体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被新型抗生素抑制蛇蛇蛙蛙昆虫昆虫植物植物鼠鼠5B人体小肠绒毛的吸收功能被新型抗生素抑制 C新型抗生素改变了食物的化学结构 D新型抗生素破坏了人体肠道的微生物平衡 30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 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 100 个捕鼠笼,一 夜间捕获了 50 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

15、在原地放生。5 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 量的捕鼠笼,捕获了 39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3 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 近( )A50 只 B42 只 C92 只 D160 只31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只是破坏性的 B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C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32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 代表两种生物,C 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 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 (二)中所表 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甲B甲C丙D乙33 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